接连两轮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何又遇雾霾

上一股冷空气还未彻底清除区域内PM2.5污染,新一轮污染过程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接踵而至。北京10月31日0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10月31日早8时,北京西南部PM2.5浓度已达148微克/立方米。

根据最新预测预报结果,10月31日—11月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遇静稳、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出现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预计3日空气质量转好。

接连两轮污染

来得早,总体上看,这次污染过程比过去五年平均提前了一到两周。

从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来看,上周的污染过程实际并未彻底结束;弱冷空气带来了区域北部的短暂改善,但河南大部受污染传输影响维持轻至中度污染。当区域转为系统性偏南风或静稳小风后,污染范围再次扩大到山前的平原地区。

截至10月30日18时,区域总体达到轻至中度污染水平,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区出现短时中度及以上污染,邯郸、安阳、鹤壁等城市PM2.5小时浓度已超15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达到轻度污染水平,部分站点PM2.5小时浓度已经超过115微克/立方米。

程度重,截至10月30日,“2+36”城市共出现31天次中-重度污染(其中重度污染8天次、中度污染23天次)。

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康妮”台风路径北上,更增加了本次污染过程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

这次污染过程的成因是什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解读此次污染过程时表示,持续弱气压场下,偏南风、高湿度导致区域污染长距离传输和本地持续积累,使北京PM2.5浓度快速抬升。

从气象条件看,29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进入鞍型场控制,地面为持续性偏南风,易发生污染向北传输和辐合,夜间区域湿度升至接近饱和,边界层降至300米,大气扩散条件不利。

从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南部滞留高浓度污染团,在偏南风作用下,快速向北传输。虽然30日凌晨至上午,存在弱冷空气扰动,但冷空气势力偏弱,位置偏北,未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污染起到有效改善作用。

传输模型显示,北京PM2.5浓度快速抬升过程中,区域传输贡献最高可达到八成,其中29日西南传输通道贡献占据主导,东南传输通道为辅;30日污染回流阶段,主要为东南传输通道贡献。此次污染过程,PM2.5组分中硝酸盐占比升至38%,二次离子占比过半,可见二次转化现象明显。在上次污染过程中,区域PM2.5组分中硝酸盐占比约为四成,与此次一致,说明重点工业行业、柴油货车等排放的NOx及其化学转化,是污染主因。

未来几天,区域将遭遇静稳、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10月31日,京津冀大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地面风速甚至不足1米/秒,而且普遍存在贴地逆温,大气扩散条件显著转差;相对湿度普遍超过60%,中南部凌晨最大相对湿度接近100%,是气象条件最为不利的一天。

11月1日-2日,区域大部气象条件仍维持不利,容易造成污染快速累积并转化,污染过程将持续3-4天时间。预计未来3-4天,扩散条件持续不利,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1月4日-5日区域大部转为优良。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测预报结果,10月30日—11月2日,地面辐合风场,扩散条件不利,区域北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地轻度污染;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中北部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1月3日,区域北部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逐步改善,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南部仍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或以上污染。11月4日-5日,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有利,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优良。

区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京南表示,区域内37个城市依法依规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截至10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7个城市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北京市启动黄色预警,天津市、河北省11个城市、山东省6个城市、河南省全域启动了橙色预警,积极应对本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

区域针对重点行业、重型货车等采取管控措施,并对一些重点企业采取协商减排措施,有助于减缓PM2.5污染累积。从区域PM2.5组分特征来看,硝酸盐占比最高,达到50%左右,反映工业企业、重型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NOx在静稳小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了快速的化学转化,是出现PM2.5中-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区域内污染源活动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减少,将有助于减缓过程发展、降低PM2.5峰值浓度。在减排措施及气象条件综合作用下,区域北部污染已经有阶段性缓解,特别是北京缓解明显。

在重污染天气中,空气中的 PM2.5 和其他有害物质浓度大幅上升,直接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脆弱群体更容易受到损害。所以我们在重污染天气时,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剧烈运动。如果确需外出,建议佩戴口罩、选择防护等级较高的口罩,保护自身健康。

重污染天气的频发提醒我们,治理环境、保护空气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名公众,我们不仅要关注短期的空气质量预警,更应关注长期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能够迎来更加湛蓝的天空与清新的空气。

THE END
0.京津冀雾霾突然加重:气象、供暖与秸秆焚烧三大元凶解析京津冀雾霾突然加重:气象、供暖与秸秆焚烧三大元凶解析 2025-11-06 14:38 发布于:浙江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0) 内容举报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搜狐“我来说两句” 用户公约 点击登录 搜狐小编jvzquC41yy}/uxmw0eun1j4;73;55B;;a3814?5823
1.京津冀雾霾突然加重:气象供暖与秸秆焚烧三大元凶解析京津冀雾霾突然加重:气象、供暖与秸秆焚烧三大元凶解析 星星眨眼说 2025-11-06 14:38 万世科技官方搜狐号 +订阅 京津冀雾霾突然加重:气象、供暖与秸秆焚烧三大元凶解析发布于:浙江省 平台声明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抢首评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更多内容了…… 抢首评 jvzquC41o0ypj~3eqo5b1B:3769:8Bd342872?53
2.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jvzquC41x0nvc}z0eqs0itym1Q87N7mvon
3.警钟再响!究京津冀雾霾频发的根源与解决之道尽管气候因素对雾霾形成有影响,但人为污染物排放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污染物减排仍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任务。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居于高位,从全年来看,污染物排放量仍超出区域环境容量 20% 以上。 近期,随着各地供暖试水陆续启动,火电供热等行业污染排放显著上升。根据重jvzquC41yy}/zrfplkiikwf0eqs0uyjekcr0fnyckne68;<830nuou
4.北京雾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燃烧煤炭产生的污染物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地理环境:北jvzquC41yy}/hjrkn{jpe}tt0eun0ls1cuq0x8:22;<19>60jvsm
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这波重污染天气啥原因?何时转好?记者梳理发现,截至本月30日下午,区域内共有20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积极应对此次污染过程。那么,本轮重污染天气到底是啥来头,原因何在? 本轮重污染天气为“雾霾”混杂 10月29日起,受区域大范围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转差,山前一带城市已达中度—重度污染级别。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介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2?36<=
6.接连两轮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何又遇雾霾  距离上一轮污染过程不到一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又遭遇大范围雾霾。北京10月31日0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冀鲁豫交界地区污染形势相对突出,多个城市已达重度污染,个别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过200微克/立方米。   此轮污染过程缘何而起?据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专家分析,上一股冷空气未能彻底清jvzq<84yyy4ykwmwcpku0lto1nudcu4424:2396137=27>5:47i66kf7c;=23==65:<3e<9f1e4ivvq
7.京津冀再遭遇大范围雾霾今明两天最重或后日消散时政为何雾霾天气轮番来?马学款分析,主要的天气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弱、活动频次低。雾、霾常“喜欢”在冬半年出没,形成需要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也就是静稳天气。对于是否和秸秆燃烧有关的问题,马学款表示:“卫星监测到部分地区秸秆燃烧的火点,燃烧产生的烟雾通过平流作用,客观上会对京津冀地区雾霾的加重起到助推作用,但秸秆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s142751:5461i82@83/4;:2:6940nuou
8.雾霾再袭京津冀地区环保局长吐槽我根本管不了气象专家认为,本次污染具有上升速度快、污染浓度高、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根据9日5时气象观测图,京津冀全境能见度几乎都小于1公里。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廖晓农称,无风、高湿、秸秆焚烧是今秋雾霾“提早报到”的主要原因。此外,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也是本次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 jvzq<84yyy4np€3ep1tfy|4eqpyvonw1:2=6;@3jvor
9.气象条件不利、污染排放高位京津冀遭遇雾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源和移动源污染高位排放是此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局地秸秆焚烧加剧了污染程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指出,气象条件持续不利,京津冀中部静稳、逆温、高湿大雾等多重因素叠加,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转化和累积。jvzquC41ueofplj0ecoykw3eqo5n1;546/71/;:132836B95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