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汽车到底是不是雾霾元凶
2013年年底,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课题组的一份报告震惊了汽车界。课题组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汽车尾气所占比例不到4%。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
课题组对2009年至2010年不同季节在北京城区采集的121对特氟龙和石英膜PM2.5样品分析后发现,沙尘天气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在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在春秋季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硫酸盐、硝酸盐等组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
就在该报告发布后不久,中科院就召开紧急新闻通气会,表示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认真探讨,“得出一致结论”,汽车尾气对雾霾贡献只有4%的说法被严重低估。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的首席科学家贺泓说,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超过10%。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内燃机专家李理光认为,美国汽车保有量约为中国的两倍,但并没有严重的雾霾,说明汽车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不能只看汽车数量,还要看排放质量。同样,欧洲的汽车保有量也高于中国,但雾霾天气远低于中国,说明汽车保有量并不是雾霾的根源。
另一派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复旦大学大气科学家庄国顺表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院“机动车排放只占4%”的结论不符合事实,研究方法和思路有重大缺陷,结论也不完全成立。庄国顺认为,机动车排放五毒俱全。黑碳等颗粒物是“天生”的PM2.5,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二次反应变成PM2.5,行驶扬尘也是PM2.5的来源;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也不容忽视。将这些因素加起来,机动车对雾霾的贡献远远超过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2013年年初发生的北京雾霾,汽车尾气、燃煤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超过了50%,燃煤等居民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排放也接近30%。此前的2011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也表示,环保部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的统计结果显示,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是大气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油品质量不过关也是雾霾的根源。据统计,国内大部分地区供应的汽油为国Ⅲ标准,即含硫量不超过150ppm,车用柴油硫含量不得超过350ppm。但欧盟和日本已将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美国是30ppm。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工业燃煤、建筑扬尘、油品质量不过关、机动车排放等因素都是雾霾的主要贡献者。私家汽车虽然也贡献了部分PM2.5,但不能独顶大罪。另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2013年,在汽车保有量非常低的地区,如海南,拉萨等地方也出现了严重的雾霾。这说明,将雾霾元凶的帽子扣在汽车上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