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雾霾到蓝天:十年历程回顾中国战霾记pm大气污染颗粒物

中国天气网讯 2011年之前,和其他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北漂青年张女士从未料到霾会在接下来几年里对自己的生活有如此大改变。

那时的霾在大多数人眼中,似乎是个没太多存在感、甚至有点“生僻”的天气现象,它看起来像雾,而且多数时候还和雾混杂出现,更难分辨。张女士甚至觉得,霾、雾是一种东西,毕竟都是“看不太清远处东西”的天气现象。

但这一切都随着PM2.5的认知普及发生了巨大改变。

PM是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缩写,PM2.5即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011年10月,当北京PM2.5实时数据在微博掀起波澜后,和当时许多其他人一样,张女士第一次知道了PM2.5这种直径比头发丝还细的颗粒物,它非常容易进入肺部和血液,而且易附带重金属、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在气象定义中,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在空气悬浮颗粒物多、空气质量偏差的时候,雾、霾也可以相互转化,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低的时候则为霾。于是对普通公众而言,“雾霾”这样的固定搭配词,几乎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

据统计,2013年我国平均霾日36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仅1月就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均历史少见,其中1月的北京仅5天不是雾霾天,雾霾日数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在刷到媒体报道“哈尔滨公交司机在‘雾霾’中迷路,带着一车乘客跑丢了”的新闻时,戴着KN95口罩的张女士只是无奈地笑了下。她正准备双十一给家人多囤一些口罩。刚开始的时候,她还分不清活性炭口罩、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到底买哪种好,但在一轮轮雾霾“洗礼”中,她已能熟练地抢购原本用于工业防尘的N95、KN95等口罩。

破纪录式频繁出现的霾,加上公众对健康的高度关注,让“雾霾”一词跻身2013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和2013年年度十大流行语。那一年的社交媒体上,“PM2.5”、“爆表”、“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等成为高频词。

“雾霾”并未就此停歇。

2014年我国出现13场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其中2月20至26日,中东部大部持续霾天气,覆盖207万平方公里,涉及11省区。京津冀地区过程平均PM2.5浓度为183.7微克/立方米,日平均浓度最大值达255.5微克/立方米。

2015年又遭遇11场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其中11月6至8日东北出现霾天气,哈尔滨PM2.5小时峰值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长春、沈阳等地更是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而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为达标。

对蓝天的渴望催生出了“APEC蓝”、“阅兵蓝”等社会热词,“等风来”则成为那几年人们被雾霾“围城”时最深切的盼望。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和张女士一样的北漂甚至想过逃离北京,回到空气质量更好的老家去畅快呼吸新鲜空气。

但是光靠被动的“等风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2013年开始,我国多部门联合,主动出击,打响了持续数年的“蓝天保卫战”。

首先设立标准。

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我国此前对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常规监测只有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并没有PM2.5这种细颗粒物监测。

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74个城市按新标准进行监测实施,到2021年,城市数量已提高到了339个,共计1734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完毕。

紧接着出台政策“组合拳”。宏观政策层面,由国务院牵头制定防治计划。2013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继“大气十条”之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又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并2018年开始实施。

2015年开始,我国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次数直线下降,尤其近三年几乎绝迹。“雾霾”这个曾频繁占据社会热搜的词已离开公众视野许久了。

也是在这一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67.2%,较2013年提升了近8成;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降低了近6成。

现在的北京,已不再会因为一次透彻的蓝天而出现类似“APEC蓝”那样的年度热词了。而对仍在北京的张女士来说,新冠疫情当下,口罩仍是必不可少的出行装备,但她塞在橱柜深处,那些还没来得及用完的N95口罩,已许久没拆封了。(文/朱茜 设计/张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碳中和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的内在逻辑与系统施策最近出现的苏伊士运河货轮搁浅事件,不仅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对世界海运乃至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央提出能源安全的最好注脚。 三、对明年冬奥会雾霾防治的若干思考 在“无废城市”建设的一次研讨会上,听贺克斌院士提到,我们有了应对秋季雾霾的经验,但还没有冬季应对雾霾的经验。 jvzquC41yy}/kw2gp0ipo8ftvkimg8mvon5fpnwi{/842<6980yivvq
1.关于防治雾霾守护蓝天的手抄报雾霾手抄报防治雾霾守护蓝天电子小报成品模板环境保护手抄报环保板报2085 低碳雾霾手抄报 治理雾霾守护蓝天手抄报-保护环境 远离雾霾手抄报word模板立即下载远离雾霾手抄报word模板远离雾霾手 cn职场指南网 其他文章 应用文写作 手抄报 三年级雾霾手抄报版面 治污减霾守护蓝天主题手抄报图片 jvzquC41yy}/r~hjgf{/ew4ujq{djjtdcq545:<79:4ivvq
2.京津冀及周边多地“爆表”专家释疑雾霾七大热点话题资料图:2016年12月19日,山东德州,受严重雾霾影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误读五:抗霾主要靠风? 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解答:污染的产生不是一时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京津冀区域正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叠加的时期,燃煤、工业、机动车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处于高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还很艰巨。目前京津冀区域的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ip1813?434/811A5;;:77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