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12月11日报道,昨天(10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了此次空气重污染预警措施初步效果评估。在此次污染过程中,北京首次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评估显示,重污染预警减排措施将日平均污染水平降低了一个等级,由6级严重污染压低至5级重度污染水平。
但是,北京首次启动的红色预警引发了网友关于发布时间、启动条件等方面的质疑,例如:本次发布到启动只有13小时,为什么没有提前24小时发布?本次红色预警从发布到结束不满3天,为什么会启动红色预警?而此前11月底持续5天的空气重污染,为什么没有启动红色预警?这次污染有什么不同吗?也有网友认为本次红色预警发布时期,空气污染浓度本来就已过峰值,呈下降趋势等等,诸如此类的疑问越来越多,北京环保局对此也作出了相关回应,解释红色预警发布的原因、条件等。(文末附环保局回应)
图为冷空气来袭雾霾逐渐降低的北京与12月8日严重雾霾下的北京。
南北污染差异并不大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6日下午,北京的空气PM2.5浓度开始上升,7-9日维持重污染程度,10日8时开始明显下降,至中午基本全面达到优良。
7日零时,橙色预警启动一部分措施,8日红色预警启动,措施进一步加大,并且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8-9日浓度整体波动在200-300微克/立方米之间,积累速度减缓,没有出现明显快速爬升,污染过程峰值浓度比预计的偏低;根据初步测算结果,减排措施将日平均污染水平由严重污染压低至重度污染水平。
另外,从空间上,南北分布较为平均,差异不大,与京津冀地区全面启动减排措施,减缓了区域污染积累和影响有直接关系。
单双号限行作用明显
市环保局表示,单双号行驶措施启动后,极大减少了高峰时段怠速排放。
“根据我们在西直门北大街交通站的车流量观测结果,8日学院路地区车流量比前日下降7%-13%,全天平均车速提升近8%,尤其在早高峰时段(7-9时),车速提升近1倍,极大减少了高峰时段的怠速排放,对空气污染“削峰”作用明显。“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环境监控站一次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监测结果显示,早高峰时段的峰值浓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其他重污染日相比,降幅接近40%;外围环线的夜间峰值也有明显下降。机动车直接排放水平的降低减少了向PM2.5的二次转化,对抑制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12月8日至10日,重度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实行单双号限行期间,日高峰平均交通指数保持在2.3以下,较平时下降约60%。
另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预报,12月10日,我市受冷空气影响,污染扩散条件转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11日冷空气有所转弱,扩散条件一般;12日地面转为均压场,湿度增大,污染扩散条件较快转为不利,13日可能达到重污染级别,14日转好。
治理大气污染拟投资7700亿
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和河北披露了今年以来大气污染情况。今年1至11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24.5%。但这与公众的期望仍有差距。
针对治霾,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北京将在目前36个监测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同时还将增加流动监测车,形成监测网络。在大气污染治理上,抓住压缩煤炭消费、限制车辆使用、减少工业污染、控制建筑扬尘四大重点,北京明确了2013年到2017年84项重点任务,总投资预计7700亿元。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说,河北要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防治,针对高耗能产业强化治污措施并加强监控。同时,要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解决农村散煤燃烧等能源利用问题。
携手治霾,还需联合执法。李士祥说,在大气治理上,各方已形成广泛共识,难度主要是在严格执法上。“个别企业在利益面前,在检查执法的时候它可能关闭停止了,但当你离开的时候又反复了,这种情况是存在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认识的提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严格执法,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释疑
1.此次污染气象上有哪些不利因素?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上低风速、低混合层高度以及相对较高湿度的不利气象条件,促进了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形成。
重污染过程发生与不利的气象条件密不可分,那么,此次过程中气象上有哪些不利因素呢。
环保部表示,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都处于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
从风速风向上来看,区域风速约为1米/秒左右,且无明显风向,远小于12月2-5日4-5米/秒的平均风速,也小于北京市冬季3米/秒左右的年均风速。
从混合层高度来看,北京市日常混合层高度约为1000-1500米,7日大气混合层约在400米左右,大大压缩污染物扩散空间。
从相对湿度上来看,60%的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北京市冬季40%的平均相对湿度。总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上低风速、低混合层高度以及相对较高湿度的不利气象条件,使得污染物快速累积,促进了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形成。
2.从污染过程看,主因是什么?
从北京市排放情况来看,仍以原煤散烧和机动车排放为主。
不论气象条件怎样,污染的形成,始终都是由于排放导致。从此次污染过程看,主因是什么?
环保部表示,从污染物的排放来源上看,综合多种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京津冀地区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按贡献依次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源、扬尘和其它。其中,燃煤污染物主要来自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排放。机动车排放包括汽油车排放和柴油车排放,汽油车保有量巨大,在静稳条件下对城区贡献明显;柴油车则单车排放量大,一次颗粒物排放显著。
工业源则主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钢铁、石化和建材等主要工业过程。但从北京市排放情况来看,仍以原煤散烧和机动车排放为主。
3.为何近期北京雾、霾天气频发?
雾、霾天气频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关联。
11月5日-22日,北京出现连续18天阴天,日照时数小于3小时,创1951年以来最长连阴天记录。紧接着,从11月27日至今,半个月的时间里,北京接连发生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两次雾、霾过程持续时间均在4-5天左右,累计近10天。为何近期北京雾、霾天气频发?
对此,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冀表示,雾、霾天气频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关联。他表示,在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北半球一般都会经历暖冬。暖冬期间,极地冷气团(冷空气)向南伸展的幅度会缩小,冷空气势力弱,影响不到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就容易出现静稳天气。此外,北京处于高压底部,偏南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向华北地区输送水汽,湿度增加后,污染物颗粒吸湿增长,能见度降低,导致京津冀雾、霾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
此外,王冀还表示,预计12月之后,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将开始加速衰减,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至2016年春季。(记者/王硕、翟烜、黄海蕾)
本次红色预警从发布到启动只有13个小时,为什么没有提前24小时发布?
答:按照2015年3月北京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红色预警由市应急办提前24小时组织发布”。而本次红色预警不是直接从无预警状态启动的,而是在橙色预警基础上升级的,此前的橙色预警已经由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前24小时组织发布,12月5日17时橙色预警发布时,比启动时间提前了31个小时发布,保证了充足的时间给相关单位启动减排措施,符合预案规定。
本次红色预警从发布到结束不满3天,为什么启动红色预警?
答: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北京的空气重污染天气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可启动预警一级(红色)。这次的红色预警是在橙色预警基础上提升了级别,而不是直接从无预警启动至红色预警。根据此前预测,12月7日起会出现一次重污染过程,其中8日、9日为污染峰值过程,空气质量较差,于是7日0时,北京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空气质量预测是在气象预测基础上再叠加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依据当前技术水平,时间越临近,空气质量预测才越准确。按照预案规定,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可根据污染程度变化和最新预报结果,按预警发布程序报批后,适时提高或降低预警级别。
12月5日17时北京市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指令后,北京市环保监测部门会同北京市气象部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以及河北、天津环境监测部门等,密切跟踪污染进程演变,每日加密会商研判,滚动分析预测。7日,根据对未来三天空气质量形势分析研判,预测本次重污染过程将持续到10日中午,10日午后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这样,原来预测9日晚间可转好的污染天气,又延至10日午后方可转好。这样从7日0时起至10日中午,一共84个小时,已超过72小时(3天),符合红色预警启动条件。
这次污染过程中什么时候最严重?
答:7日午后开始,本市地面风速减小、湿度增加、逆温增强,污染物扩散条件进一步转差,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持续积累、转化,空气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增加,预计8日到9日是本次污染过程的浓度峰值。此外,受扩散形势、局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本市南部地区会达到较高峰值浓度水平。
按照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要求,市环保监测部门和市气象部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以及河北、天津环境监测部门等持续进行加密会商研判,滚动分析预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上次5天空气重污染 为什么没启动红色预警?
答:11月底,北京经历了201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轮空气重污染。11月27日1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29日上午10时升级为橙色预警,12月1日解除,共持续了106个小时(4天零10个小时)。
上次重污染由11月27日开始,但从期间预报情况来看,27日和28日两天是重污染状态,但29日至30日因为一个弱冷空气的影响,会有一段明显的改善过程,而后来事实也证明,29日下午至30日凌晨这段时间,全市的PM2.5浓度有一个明显的回落。
虽然后期重污染持续至12月1日,但中间出现了中断,所以达不到持续72小时以上重污染的情况,不满足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
这次污染与上次有什么不同?
答:历年四季度空气重污染发生较多。这次重污染过程与上次过程来的确(原文:的快)有所区别,这次是逐步积累的,由我市南部城市逐步过来,虽然预测强度不如上次,但是过程多,持续时间长,预报12月7日至10日将有四天时间,区域大范围广,形势研判清楚,特别是8、9两天污染较重。及时实施更强的应急措施,减排力度大,能缓解重污染程度,更加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空气质量”APP数据显示,8日0时,北京南部150公里之外的保定、衡水等市空气质量已达六级严重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