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司法力量——写在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设立十周年之际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翔实报道中国司法审判活动 快捷传播世界法律文化信息

点击上方“中国审判”可以订阅哦!

宁波余姚大岚镇航拍 供图 CFP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徐畅

一湖滨城,两溪交汇,三省通衢,四水环绕,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省湖州市山清水远,风光秀丽。今年是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十周年。11月12日,全国法院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在湖州举行。

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持续健全,生态环境资源法律适用规则体系不断完善,促推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成效显著,我国环境资源司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01

以司法裁判回应民生关切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9月,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6.1万件,其中审结的一系列标志性典型案例,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法治进程,提升了中国环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年环境资源审判有重大影响力案件。这十件案例所涉生态要素多、保护范围广、复合程度高、创新意识强,兼具裁判规则意义和法治宣传价值,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鲜明特色、专业要求和职能作用。

“与传统领域相比,环境资源审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念系统性强、预防性和恢复性司法特点突出,环境资源案件具有点多面广、诉讼类型多元、修复需求多样、责任方式复合、专业技术性强等特点,对专业化审判要求更高。”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表示。

笔者注意到,在这些案件中,“三清山巨蟒峰保护案”“云南绿孔雀案”都是公众所熟知的环境资源审判案件。

“三清山巨蟒峰保护案”作为全国首例因故意损毁自然遗迹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也是全国首例检察机关针对损毁自然遗迹提起的生态环境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三合一”机制作用,由资深法官组成合议庭,在依法按照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分别审理的基础上,依法统筹考虑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确保认定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准确、均衡。

“云南绿孔雀案”是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突破了有损害才有救济的传统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提升至事中甚至事前,有助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避免生态环境遭受损害或者防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在环境资源审判中的具体落实与体现。此案明确了认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裁判规则,具有统一适用价值。

除了上述两例案件以外,全国首例放射性污染预防性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由“塑胶跑道”引发的公益诉讼案件、全国首份噪声环境侵权诉前禁止令案……这些案件体现了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的不懈探索,也诠释了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实保护。

在推动审判职能落实的同时,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寻找环境资源审判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点。

李某诉某置地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就充分体现了法官平衡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智慧。针对这起因“光污染”引起的纠纷,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在认定置地公司LED显示屏所产生的强光构成光污染后,并未简单判决拆除显示屏,而是结合普通人对光的正常感知度及作息时间情况,通过规范被告开启LED显示屏运行时间、亮度值的方式将光污染对原告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正常人的忍受范围之内,以达到停止侵害的目的,让双方都有更多获得感,较好地平衡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环境资源审判要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司法裁判不断回应重雾霾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等民生关切,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水‘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在今年《中国审判》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

02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11月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展现了生态保护修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人民法院在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持续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司法力量。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后,加强对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探索建好用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各地法院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律和需求,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人文遗产地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集巡回审判、生态修复、法治宣传、实践教育、综合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融合发挥审判、修复、宣传、教育、治理等功能,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年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示范基地,这十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的设立和利用,涵盖“从山顶到海洋”不同类型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需求与特点,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一手抓办案、一手促治理的实践成果。

山西赤泥库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上封村,于2018年12月开始运行,历时五年建设完毕。经过五年的修复工作,昔日堆满工业废料的赤泥库已被修复成千亩草场,绿茵成画,生态“包袱”转化为生态价值,成为人民法院持续跟进国内赤泥尾矿库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的“示范样板”。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位于黄河“几字弯”的右上角,是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点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区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法治轨道上做好“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2023年11月,内蒙古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设立,基地以“法庭+基地+四区”模式为载体,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通过积极合作共建、创新修复模式、研发生态课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基地正在把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

越来越多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基地正在我国大地上发挥着生态环境法治教育、保护体验、成果展示、理念传播等积极作用。

03

以改革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是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法院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形成了审判组织体系、裁判规则、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若干重要成果。

从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其辖区内清镇市人民法院设立环境保护法庭开始,全国四级法院已设立2000余个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和组织,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同时,稳步推进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统一归口机制,促进刑事追诉、民事赔偿、行政履职依法衔接、高效协同,全国已有1200余家法院实现“三合一”归口。

江苏法院创新审判执行规则,探索适用全链条追责、生态环境损失整体性认定等裁判规则,探索适用技改抵扣、分期付款、“现金+全域修复”等执行方式,探索完善“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方式,建立长江新济州等77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同时,不断强化跨省域司法协作。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浙江、安徽三地高级人民法院建立长三角区域环境司法协作机制,与沿海11家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滨海湿地司法保护战略联盟协议》,与长江经济带13家高级人民法院发布《长江司法保护南京倡议》。

福建法院不断加强机制探索创新,以司法之力守护八闽的绿水青山。首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司法赔偿机制,形成统一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核算方法;首推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制度,创新引入技术专家担任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辅助人员,让专家以技术调查官身份全程参与诉讼活动;首创蓝碳司法保护模式,2022年以来,共审结蓝碳案件435件,购买蓝碳14.4万余吨;首倡国家公益司法保护协作联盟,牵头成立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构建起全国性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体系,为非相邻地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提供了范式。

……

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同时,生态环境立法也在推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要持续完善环境资源审判规则体系,精准有效加强司法规则供给,全力支持、配合生态环境法典立法,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司法国际规则体系建设。

11月8日,由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共同举办的“环境法治与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杨临萍在作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立法,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法典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法典编纂研究,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法典编纂工作。

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以司法力量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何真正让生态环境保护成果造福人民、惠及后代?各级人民法院正在用行动,将答案书写在华夏神州的辽阔大地上……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22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56期

原标题:《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司法力量——写在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设立十周年之际》

THE END
0.2013《环境保护》年会聚焦雾霾综合整治时政10月13日,以“提速雾霾综合整治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主题的2013《环境保护》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等部委和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业界专家和嘉宾,共同为雾霾综合整治和空气质量改善献计献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为年会发来书面发言,全国人大环资委常务副主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s142741:5391i82@83/4935A6830nuou
1.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通用28篇)但是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吗?好好的爱护环境,好好的保护大自然,好好的保护地球,那么我们生活的地方也会是鸟语花香的,这样不好吗?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篇7 最近,我国各地都遭受着雾霾的影响,人们的心情也似乎被罩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布。其实这雾霾的形成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我总盘算着能为保护环境做点贡献,昨天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pmjvkj{j1:79986367mvon
2.关于教育方面的议案(通用19篇)一方面是要让公众对雾霾天气及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努力提高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消除对雾霾天气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是要告诉群众雾霾天气的应对方法,比如外出带口罩、少开窗,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D等,防患于未然。二是完善城市规划。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风向和空气流通的问题,在城市的入风方向和出风jvzquC41o0jj{rkcpyko0lto1hgoyns1{kgo1@8846;70qyon
3.李佐军:保护环境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中国经济环保雾霾新浪财经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强调要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等。针对水污染防治,强调要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强调要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针对生态保护和建设,强调要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8hjkpg04969/29.4;4|n/og{lsrkw?4;@=930yivvq
4.网格化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关键词: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 整改措施 雾霾污水 城市垃圾. “没人能说清它从哪里来,但空气里到处能闻到它的气味,整个伦敦泡在了一锅油腻腻的黄豆汤里.”这是英国儿童作家菲莉帕·皮尔斯在1952年描写的英国伦敦雾霾状况.61年后的北京也上演了与当年伦敦相似的一幕.目前,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jvzquC41yy}/dsieh{4dqv4skvg0csh|fyzke|44249.986846<:47mvon
5.小学生保护环境教案范文(精选8篇)(一)课前3分钟:环保小卫士主持:回顾今年春天全国及西部地区遭受的雾霾天气……这种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二)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过渡)全球都关注所谓“低碳”“环保”,下面请看几组图片。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ct08<=6774ivvq
6.环境污染的解决办法范文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庞大系统工程,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涉及到农业、工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仅靠涉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谁污染、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99>/j}rn
7.环境保护调查报告(精选10篇)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篇4 1.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1环保工作从创建生态文明村做起。各地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很多村庄已建立起绿化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fedm04973326:2B7:38e54><:244ivvq
8.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许多民族地区地处大江大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开发资源一定要注意惠及当地、保护生态,决不能一挖了之,决不能为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考核“三管齐下”,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jvzq<84gpx4qgxung0ipo7hp1p70497312=3:8h3236.5;6947620qyon
9.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同志们: 过去一年,全省环保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推进湘江流域保护和jvzquC41yy}/z~jzkng/exr1hyt0nrsifcukkjsijwg0eqjpilobpqzcpdgp1;>776:1a;3jvor
10.河道治理宣传标语引导青少年自觉保护环境,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美化新宁夏,保护母亲河。 共饮黄河水,保护母亲河。 投身环境保护,让青春闪光。 倡导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提高环保素质,投身黄河生态治理。 为同一条河,献同一份爱。 河道治理宣传标语2 1、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jvzquC41yy}/{~|gpoo/exr1dkgp{~pqwjgp1<;7277:0qyon
11.人民日报:美丽中国,从雾霾中突围观点美丽中国,众所期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确立了新的目标。 “如果中华大地被雾霾笼罩,如何看见她的美丽?”当“美丽中国”迅速成为高频词之时,曾有网友如此发问。 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转机!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jvzq<84qrktjqw3rgqvmg7hqo0io1w4423902;731e712<2427:98=90jvsm
12.贵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司法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防线“环境资源审判要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司法裁判不断回应重雾霾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等民生关切,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水‘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在今年《中国审判》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jvzq<84i|0vfqyqg0eun0ls1p4532;:128781l925692/=6484<627mvon
13.人居环境整改报告(5篇)在下步工作中,我镇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要求,按照市人居环境整治暗访组反馈问题的意见要求,坚决落实好市人居环境整治暗访组提出的各项整改任务,以壮士断腕的狠劲、猛药去疴的决心,以更严、更实、更硬的措施,切实把市暗访组反馈意见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好,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好,着力推进人居环境质量的jvzquC41yy}/eqnpgukk{7hqo1€igwlickhbqpfq13?19>6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