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北京不仅是一座城
——燕子
每回坐夜班落地机场的时候,从飞机的小窗口看着北京城,街道太宽,城市太大,从天上笼统地往下看,灯光并没有多么繁华。我常常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句,我又回来了。似乎是不知不觉,就在北京生活了五年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闷热的炎夏和一个又一个飘雪的寒冬。
如果你愿意去北京火车站蹲守,你会看见无数年轻又热血的生命,背着沉重的行李刚刚抵达,他们大口呼吸,攥紧拳头,充满斗志,觉得北京就是全世界,全世界最值得付出年华的地方就是北京。北京长满了最好看的梦想之花,那花儿曲曲折折也密密麻麻地开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的每一个犄角旮旯。那些迷幻的花朵,在每个毕业季的夏末秋初,变成天使一样的人形,向那些心里存着微光的人们露出最复杂的笑容。轻轻地说,来吧来吧,来北京。又会有无数人依依不舍地准备告别这座城市,抱着委屈的、遗憾的、无奈的一颗心,与北京挥手再见。
我现在生活的区域附近,有一个购物中心,我常常需要从购物中心门口的天桥上走回家。那儿灯光明亮,人流量也大,晚上的时候,常常会有卖艺的歌手打着各式各样的煽情海报。卖艺的歌手们都偏爱汪峰,有的唱得动听,唱得凄楚,有的唱得五音不全但是嘶吼得很卖力。无论唱得怎么样,总有暂时不想回家的人在听,从不空场。有一次我从天桥上过,天桥底下的人正在唱《美丽世界的孤儿》,他唱到“你看车辆穿梭,远处霓虹闪烁,这多像我们的梦”,他还唱“别哭,亲爱的人,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微笑,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我们永远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他在这广场上的卖艺人中绝对算是高水准,所以反馈也很热烈。被二三十个听众团团同住,形成一个拥挤的圆形人堆。我也站定在桥上,看那些听歌的脸孔,忍不住在想他们中的谁听完这支歌,就将要回到霓虹闪烁的城市里的一座无名楼房的地下室中,打开暗暗的白炽灯,脱下西装和领带,形式主义的窗子边上也许还晒着未干的衣服。他们躺下做一个梦,梦到唱歌的人正是自己,或者茫然或者坚定地站在这座城市的人流中。
《海上钢琴师》里有一段台词,在船上待了一辈子的钢琴师说:“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儿?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不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突然地停下来想,在北京生活的尽头在哪儿。或者是,在北京我们到底要追寻什么:我们背井离乡,有时甚至有些狼狈,走去哪儿才是最完美的。
我们还没搬来北京的时候,先到北京租用来做工作室的房子,跟着地产经纪走了一下午,累得人形都没了:喜欢的租不起,租得起的不喜欢,我们坐在国贸附近繁华的金地广场前面的石阶上,看着每一幢高楼和每一辆汽车,觉得这儿真的很陌生:有一个保安过来说,不能坐在这儿休息。表情生硬,让我觉得尴尬。我顿时有种外来人破坏了大城市规矩的局促感,像光着身子穿了纯羊毛的毛衣一样,浑身刺痒不知所措。后来这几年里,我无数次地经过同样的地方,有时候也在等人的时候坐下来歇会儿,却再也没有什么人专程过来一本正经地说,对不起,这儿不让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觉得迷惑,究竟是真的存在过那样一个保安,还是我的脑海里自动幻化了这样的影像。把初来乍到时,这座庞大的城市毫不客气暗示给我的一切距离感,具象化在一个严肃的脸谱上。它对我说,对不起,来了这儿就不能休息,要一鼓作气。
北京有很多庞大的小区,都是巨型的,大到让人不可思议。而且是开放的,没有關栏,小区中间就是正常的马路,活像一个微缩的世界。你一旦住进去,似乎可以永远不出来。楼房都是扁长型,一梯N户,我老是在回家的路上瞎琢磨,那些灰色铁门后面的人们,他们都从哪儿来,他们为什么来北京,他们什么时候会离开北京。小区里会有很多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连锁超市,从二三线城市来到北京,觉得它们洋气又温情,暗夜里,也总有一间亮着灯的屋子,里面有热咖啡和关东煮,无论多晚,也可以安慰人心。
我有好几次经过国贸天桥的时候,就觉得汪峰那首《北京北京》肯定就是趴在这桥上写出来的,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从长安街上的每一座楼上生长出来的,写给每一座楼上的每一扇窗里的人,,每次走进我的巨型小区,抬头看看挨家挨户亮起来的灯,有时候想数一数看能不能找到我的房子,数着数着就数乱了,太多太密,眼都看花,就免不了还是觉得诧异。究竟有多少人啊,从每一个温暖的故乡跑来北京,顽强地留了下来。
回家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总是一边羡慕地问北京这个北京那个,悻悻地调侃说大城市回来就是不一样啊;一边又面露同情地感慨北京的雾霾和交通,掏心掏肺地劝我还是回来的好。对所有在或不在这儿的人来说,北京都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矛盾体,人们怕它而又向往它。我问过很多待在北京的朋友,他们都说,已经离不开北京了。当然也有已经挥挥衣袖,什么都不带走的一群人。离开的总要留恋,最后狠一狠心,咬一咬牙,头也不回后会无期。留下的,也常常想念一下故乡和柔情,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对北京已经动了真感情。
动什么也别动感情,一旦动了感情,就会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北京,它就牢牢羁绊住你,告诉你好多它的秘密。
——文章选自燕子《何必等来生》
燕子,生活在北京的知名女摄影师。在网络上用图片和文字温暖着很多素不相识的人。22岁法律系毕业,自学摄影,来北京闯荡,开创爱燕子摄影工作室。几年间,从只有2人,到成为北京知名摄影机构;从付不起房租,到带队环球旅拍。她说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想不想做。让她形容一下自己,她说,自己算是一个有趣的人;那老了怎么办?她说,老了就希望变成一个很酷的人吧!新浪微博 @燕子PHOTO
Open The Book
这本书是燕子历经两年时间,推出的首部治愈系图文珍藏版,带我们热泪盈眶直面那不能等待的人生,与我们分享青春不老的秘诀是,和热爱的事儿待在一起。
锁线裸书脊的装订方式,能让图书180度摊开,对书中图片的呈现效果非常好,同时书脊也有朴素原始的美感。
在书中,既会拍照又会写故事的超人气女生燕子,带我们看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他们不惧怕,不等待,也许有些鲁莽,但是世界就还他们精彩人生。当我们回首过去时总有万千感慨,倒不如更愉悦地把握今天,对自己说一声,何必等来生。
来自燕子微博的发问,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2000网友真诚作答,精选100个最感人回答制作精美的《十年》别册,带你回望十年前的自己,然后更愉悦地把握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