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秋冬季节,除了雨雪冰冻天气外,最常见的大概就是雾和霾了。不少小伙伴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灰蒙蒙的一片,这到底是雾还是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雾”和“霾”吧!
什么是雾和霾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夜间和清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包括:一是微风;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气中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至100%,并且伴有冷凝,产生雾滴;三是近地层空气形成下冷上暖的稳定层,或称逆温层,空气流动性差。
霾又称灰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也就是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方向扩散;二是低空大气层结构稳定,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积聚。
雾和霾的区别
1.成分不同。雾以微小水滴为主要成分;霾以空气污染物颗粒为主要成分。
2.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3.相对湿度不同。雾是地面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出现雾时空气潮湿;霾是相对湿度低于80%的空气悬浮物,出现霾时空气相对干燥;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雾和霾可以相互转化,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是雾、霾转化的重要条件。
4.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二百米,霾的厚度可达1至3千米。
5.边界特征不同。由于雾的范围小,密度大,对光线影响较大,所以雾的边界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的范围广,密度小,而颗粒较小,边界较为模糊,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6.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或青白色,这是由于雾中小水滴对光线的反射与波长关系不大;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这是因为霾中的小颗粒物对波长较长的光散射较多。
7.维持时间不同。雾具有局地性、短时间的特点,形成时浓度变化较快,在各个方向上的能见度不是均一的,雾多集中出现在夜间至次日早晨,中午以后通常减弱消散,生消有明显的日变化。而霾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形成后可持续数日,并具有大范围、在各个方向上的能见度比较均匀的特点。
现在,雾、霾常常相伴而生,大范围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可维持数日。对于公众而言,雾霾天气应少开窗,出门在外尽量戴口罩,回家后注意清洗口鼻!最后,送上健康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