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即将登陆,华东沿海地区已出现强风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
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浙江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局发布并启用了全国首创的个性化定制气象服务小程序——“台风预警码”。
台风码长啥样,怎么用?记者打开手机体验了一番:点击支付宝“温州台风码”小程序,立马弹出了一个台风形状的“绿码”图像,周围信息则显示了台风预警码的刷新时间以及扫码结果“您当前位置不处于台风影响范围”。
“绿码表示安全,一旦变色就要提高警惕,做好应对与防范。”温州市气象台领班预报员司波向记者解释,“基于用户定位,随着台风逐渐靠近,平台根据每个人与台风不同的距离,分别切换蓝码、黄码、橙码、红码,符合台风预警四个信号等级,已显示台风对用户是否会产生影响。”
记者注意到,小程序内还对接了温州台风网,显示台风实时路径,并细致告知了“我”与台风十级风圈、七级风圈的距离,以及“我”所处位置,在未来与台风中心最近的时间点和距离信息。此外,还有“过去一小时”和“预计未来三小时”的降水影响、风力影响、潮位信息、灾害风险等级也正实时更新。
借助小程序信息,防汛防台应急避险开展更便捷。台风码平台底部纳入“避险”窗口,自动显示定位地图,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应急避灾点信息一目了然,点击还可获取最近的驾车、步行前往路线。更贴心的是,用户还能关联亲朋好友,输入对方位置,查看台风距离和避灾点信息,及时提醒规避风险。
“台风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三色健康码。”司波说,从去年7月开始,在温州市气象局内部,关于台风码的讨论就已经开始了。以往,气象局的台风预警依靠温州台风网,市民在网站上能看到台风的实时位置;台风来临前,气象局会向市民发出短信提醒;也有市民主动拨打热线咨询;户外电子显示屏上,也会发布台风相关信息。“市民只知道有台风要来,但强度多大,影响几何,目前离自己有多远,未来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什么时候登陆,没法有清晰的概念。”一定程度上,用户向台风码小程序提供个人定位,解决了有效预警的个性化难题。
台风码成功启用离不开大数据支撑。气象局能掌握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台风位置,在收集温州当地信息时遇到了麻烦,比如哪里有学校、村委等应急避灾点,瓯江、飞云江、鳌江的实时潮位信息等,温州市大数据局、应急管理局和海洋渔业局等多部门提供了帮助。而途经温州的航班、铁路等,则由华东区域或全国级别单位统一调配,信息日常发布在各自官网,接入数据也有困难。经过不断沟通协调,温州最终把数据整合起来,推出了台风码。
截至7月23日下午,小程序显示,温州台风码已有超22万人使用,这一成绩令司波惊喜,“小程序才正式上线5天,没想到能有这么大的使用量。”司波说,台风码经过今年的试水后,会再根据市民需要调整功能,尽量做得更精准、更精细。
此前,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复同意温州市创建全国首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未来5年温州将围绕“智慧气象”构建精准化的监测预报体系、智慧型的风险预警体系、科学化的应急响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