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2023年福州汛情情况和趋势预测
对2023年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及防御措施作出部署
入汛以来
闽江(下游段)、永泰大樟溪、
连江敖江、闽清梅溪、福清龙江等
主要河流发生2场洪水
但均未超警戒
当前全市河流水势平稳
福州市防汛部门
对今年汛期 趋势进行了预测
↓↓↓
降水较常年属正常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599.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3.2%。
在空间分布上,各县(市、区)降水量均属正常,以永泰偏少24.6%为最大。
从降雨预测情况来看,福州今年有较大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
气温较常年属正常
日照时数较常年属异常偏多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气温17.4℃,较常年同期偏高0.8℃。
预计我市夏季(7~9月)气温偏高,≥35℃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偏高;秋季(10~11月)温高雨多,秋寒略晚于常年。
台风较常年属偏多
预计2023年登陆或影响我市的台风个数为6~8个,数量比多年平均值(5.5)偏多,分月分布:预计7月1日以前1个,7月1~2个,8月2~3个,9月1个,10月1日以后1个。
夏季可能有1~2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
预计闽江干流可能发生一般洪水; 大樟溪、敖江、梅溪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需重点防范局地强降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暴涨洪水。 预计今年下半年防汛形势会更加复杂严峻。
(资料图)
结合防汛工作实际
福州市各级各部门
着力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扎实开展2023年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层层压实防汛责任
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福州市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印发《2023年福州市城区防内涝工作责任清单》《2023年度汛前防内涝整治工作责任清单》,逐级明确重要区域、重点部位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并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履职监督。
落实 420座水库防汛
“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
169处堤防、292座水闸、
620座山塘、394个山洪灾害危险区
防汛责任人
(资料图)
落实“山边、水边、海边”以及
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等
薄弱部位的防汛责任
确保防汛体系有效运转
全面修订各类预案方案
重视对预案的修编完善,结合我市实际开展评估、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预警响应、应急处置、救灾救援、协调保障等重点环节,明晰各方职责,明确应对措施,建立刚性约束机制,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重点抓好乡、村两级
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目前全市 2741个村已按照
每年一修订的要求
开展预案修订和上报工作
完善细化先期处置、现场指挥、
转移避险、自救互救等内容
(资料图)
完成全市 14座中型水库、
106座小(一)型水库、
297座小(二)型水库汛期防洪
调度运用计划审查审批
增强防汛应急保障能力
积极落实救灾物资储备,对全市防汛抢险物资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加强管护,科学存储,及时补充更新,确保汛期物资调得出,用得上。
市级成立了水上救护、
事故抢险、排除内涝、医疗卫生、
物资供应、安全保卫、后勤保障、
供水供电八支抢险队
(资料图)
县(乡)镇组建共计 1838支
2.39万人的抢险队伍
为做好今年防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演练
紧扣防汛工作需求,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分级分批开展面向业务骨干和基层防汛责任人的培训,加强法规预案学习和典型案例剖析,切实提高防汛指挥人员和抢险人员技能水平。
今年以来
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参与人数 8303人
演练 242场次,参与人数 6302人
(资料图)
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在本辖区和本行业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针对辖区内的水库水闸、江海堤防等防洪工程,城镇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查找防汛薄弱环节。
今年来,开展闽江、敖江、龙江等
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建设
闽清梅溪、罗源起步溪等中小河流治理
(资料图)
开展水库雨水情测报
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47座次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 20座
中型水闸安全鉴定 6座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座
加强各类系统设备维护
(资料图)
通过全要素数字映射、数字孪生技术
提升“预警、预报、预演、预案”
四预能力
实现联排联调及协同指挥
智慧化模拟
为大学城片区防洪减灾提供支撑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
防汛部门提醒
当前正值汛期,请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防汛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如灾害发生时,务必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同时多关注天气预报和相应的预警信息,支持和配合全市防汛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