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6 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签署公告宣布全国进入国家灾难状态。这一决定源于刚过境的强台风 "海鸥" 造成的严重灾情,以及对即将登陆的第 26 号台风 "凤凰" 的防御需求。两场台风接连夹击,使这个西太平洋台风带上的国家面临年度最严峻的自然灾害考验。本文将全面梳理 "海鸥" 引发的灾情全貌、人员伤亡情况,以及菲律宾政府应对双台风的紧急措施。
台风 "海鸥" 引发的菲律宾灾情全貌
11 月 4 日凌晨,台风 "海鸥" 携狂风暴雨首次在菲律宾南莱特省西拉戈镇登陆,随后又分别在宿务省博尔本镇、西内格罗斯省萨盖市和吉马拉斯省圣洛伦索镇多次登陆,强度均保持台风级别。台风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 120 公里,瞬时风力最高达每小时 165 公里,以每小时 25 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直至 6 日凌晨才完全离境。
"海鸥" 带来的强降雨使菲律宾中部和南部多地出现严重洪涝和树木倒伏。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统计,全国范围内共有 115 处发生洪水灾情,1200 多处房屋受损,部分房屋被完全摧毁。75 处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其中包括医院和学校等关键民生场所。电力与通信系统遭受重创,156 个市镇电力供应中断,10 个市镇的对外通讯完全失联,这给灾情评估和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台风行经路线主要集中在菲律宾中部的米沙鄢群岛,其中宿务省受灾最为严重,出现大面积洪水,全省超过 10 万人被迫转移安置。到 6 日为止,全国已有 680 个市镇宣布停课,468 个市镇宣布停工,55 个市镇已先行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台风 "海鸥" 对菲律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
根据菲律宾官方最新通报,台风 "海鸥" 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菲律宾民防办公室 6 日发布消息称,至少 114 人因台风死亡,127 人失踪,82 人受伤。然而,当地媒体报道显示,宿务省另有 28 人死亡未被纳入官方统计,若计入此数字,死亡人数将达到 142 人。
从区域分布看,宿务省是伤亡最为惨重的地区,5 日的统计数据已显示该省死亡人数最多。目前,搜救失踪人员的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灾情已导致超过 195 万民众生活受到影响,其中超过 56 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暂时居住在政府设立的安置中心。随着搜救工作的持续,伤亡数字可能进一步上升。
菲律宾应对双台风的紧急措施
面对 "海鸥" 造成的严重灾情和 "凤凰" 即将来袭的双重威胁,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在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建议下,总统马科斯于 11 月 6 日正式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这一决定旨在整合全国资源,为灾区提供更高效的救援支持和物资补给。
在台风 "海鸥" 影响期间,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减少人员流动风险,包括 680 个市镇停课和 468 个市镇停工。同时,各地救援队伍紧急集结,向重灾区运送饮用水、食品、药品等急需物资,并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
然而救援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电力和通信中断的地区。菲律宾军方已投入救援行动,但一架参与救援的直升机在南阿古桑省坠毁,具体伤亡情况尚未公布,搜救行动仍在进行中。
新威胁 "凤凰" 及未来挑战
就在菲律宾尚未从 "海鸥" 的重创中恢复之际,新的威胁已迫在眉睫。第 26 号台风 "凤凰" 正朝着菲律宾北部移动,预计未来几天内登陆卡加延省。气象部门警告,"凤凰" 可能发展为超级台风,吕宋岛大部分地区将面临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的三重打击。
更严峻的是,"凤凰" 的登陆区域与 "海鸥" 受灾区域存在部分重叠,这种叠加效应可能导致灾情进一步恶化,次生灾害风险大幅上升。对已经受损的基础设施和安置点而言,新一轮台风的冲击将带来更大挑战。
面对这场年度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国际社会已表达援助意愿。菲律宾作为西太平洋台风带国家,每年平均遭受约 20 场台风或热带风暴袭击,但连续两场强台风的夹击仍属罕见。当前,菲律宾正面临救援行动与防御准备并行的双重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应对连续自然灾害,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是一次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