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大,更加精准、更为提前的预警预报成为当下气象预测的难题。每年夏天是我国台风多发时节,在我国濒临的北太平洋西部海区,每年发生的台风数超过全球台风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今年5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峰会上,三小时内降水临近预报就被列为了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难题之一。
自7月29日20时开始,受到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持续强降雨。中央气象台3天连发7次暴雨红色预警。截至8月2日07时,北京降雨量极值出现在昌平的王家花园水库,为744.8毫米,成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
对于本轮强降雨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释,“杜苏芮”本身携带了大量水汽,补给也很充足——其东侧存在的副热带高压使得二者之间气压梯度很强,京津冀地区东风、东南风显著增强,水汽一路畅通无阻向北输送。同时,位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卡努”已成气候,较强的东南风会远距离将“卡努”附近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平原。两条水汽通道带来不同寻常的水汽条件,因此降水量极大。
而在台风登陆前夕,就已经有大模型能够预测本次台风发展路径。
资料显示,基于7月21-7月27日多个起报时刻预报路径及台风实际路径对比,风乌提前24小时误差值为38.7公里,精确度优于气象预报国际权威机构欧洲中期气象预报中心(ECMWF)的54.11公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54.98公里;提前120小时预报数值对比显示,风乌误差值为121.4公里,明显优于ECMWF的293.8公里以及NCEP的826.5公里。
其中,盘古气象大模型也在今年台风路径的预报中获得运用。此外,根据气象学家统计数据显示,由复旦大学开发的伏羲、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风乌、华为云开发的Pangu-Weather、阿里开发的SwinVRNN有效预报时效分别能达到约10.8天、10.75天、超7天。
对此,北京市某气象局工作人员向大模型之家表示,传统的数值预报模式需要从温度、降水量、气压、风速、湿度和云量等天气变量中,总结了一套异常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来模拟大气状态。向超级计算机输入这些变量,求解方程,得到未来天气状态。
气象大模型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高效、精准、创新的全球气象预测方法,在本次台风“杜苏芮”预测中展现出了发展潜力,也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得到了应用和认可。
大模型非常依赖再分析数据,其中气象大模型是重新融合与最优集成了各种类型与来源的数据,包括观测资料与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数据集。但目前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中,这类数据量较少,极有可能会低估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国际再分析数据集包括:欧洲ERA5、日本JRA55、美国CFSR等,中国则有CRA,目前很多机构在研究时,仍然选择日本的数据与欧美的数据相互验证,而不是中国的数据,这背后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大模型成为了一个通用的、高效的、智能的平台,为各种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算法开发和应用的方式,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落地。大模型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为企业和组织带来了更多创新和增长的机会。
同时,《AI大模型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大模型能够解决人工智能产业的3大痛点:用泛化能力解决数据不足、优化开发环境降低开发成本、多模态能力满足多元场景需求。
目前,国产大模型产品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为例,在多个领域展示了行业大模型的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Chat类的大模型引发新一轮热潮,但对话、写诗、作画绝不是大模型的全部。我们需要去深入思考大模型的应用方向,要将大模型切实投入到城市发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也需要专业的企业和组织加速其在实体产业落地,为产业刚需带来实实在在的大价值,去真正意义大规模服务社会。
大模型之家认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出现,为行业大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底座支撑,能否立足于产业、落实于产业成为当下大模型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也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大模型的应用不会侵犯个人权益。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会在未来的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随着大模型再次引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热潮,人工智能(AI)已经从科幻概念逐渐演变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从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和医疗诊断,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当AI应用进入“深水区”,大模型技术的竞争又将如何演进?是功能泛化的全能型突破,是垂直场景的精细化深耕,还是交互体验的颠覆式创新? 今年伊始,DeepSeek-R1的爆火,全面加速…
随着中国大模型赛道持续了一年有余的“百模大战”逐渐褪去其狂热的喧嚣,转而走向应用生态的落地,如今大模型战局不再是简单的巨头与创业公司的对垒,而是演化为以技术传承、人才网络和资本图谱…
速途元宇宙研究院讯 今日,百度智能云曦灵在杭州举办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两大SaaS平台“数字明星运营平台1.0”及“数字人直播平台2.0”。通过在建模、动捕、服装仿真等领域的技术突…
智能体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执行过渡的变革,正悄然发生…… 随着大模型从能力验证阶段迈入应用爆发期,”智能体”已成为各大科技公司竞逐的新战场。OpenAI先后推出…
速途元宇宙研究院讯 12月13日,Meta公司宣布开始向部分用户推送Meta Ray-Ban智能眼镜的多模态AI功能。该功能通过眼镜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让AI助手能够实时感知佩戴者所…
近日, 2022「宙斯奖」获奖名单重磅揭晓,本届「宙斯奖」奖项设立有企业、个人和产品三大类型,聚焦元宇宙、互联网、科技数码、人工智能等赛道,旨在展示各个领域优质企业与企业领军者风貌…
从IP营销新范式,到元宇宙新基建,如今的虚拟人技术不再只是元宇宙“数字化身”的基础,同时在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融合之下,虚拟人正在向平台化、专业化等方面迭代,并正在成为未来“元宇宙…
今日,百度世界2023在北京首钢园正式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生成未来(PROMPT THE WORLD)”。 发布会伊始,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便甩出了“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