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的高温“烤”验后,
我省天气将迎来大转折。
据气象消息,
今日上午生成的南海热带低压
可能加强为今年的第4号台风“丹娜丝” ,
大概率将直扑浙闽沿海。
当然少不了“实时台风路径”系统。
这个每年超3亿点击率的防台“神器”,
不仅好用、实用,
近日还捧回了一个“全国典型”~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通报了2024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征集遴选结果。由省水利信息宣传中心与大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信创云计算的台风路径发布系统解决方案”入围“2024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典型应用案例”!
该方案从全国水利、社会保障、国防科工等近20个领域、共1324个解决方案中脱颖而出,凭其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跻身129个典型应用案例之一,也是本次全省水利系统唯一入围案例。
千万人信赖的“防台神器”
对于台风多发的浙江而言,台风路径发布系统早已成为公众熟悉的“老朋友”。作为全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每逢夏秋台风季,大家都会习惯性打开“浙里办”等公共服务APP的“实时台风消息”模块,通过这个系统实时掌握台风动态、卫星云图等关键信息。
该系统不仅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防台需求,更是各级水利部门的防汛决策支撑。目前,系统已接入浙政钉、浙里办、支付宝、“浙江水利”微信公众号等公共服务通道,并以组件方式上架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服务平台(IRS),免费为20多家政府单位的应用开发提供服务。统计数据显示,自系统上云以来,年服务访问量突破3亿次,在台风影响期间单日最高访问量超3000万次,成为千万浙江人民触手可及的“安全敲钟人”。
打开“浙江政务服务网”,搜索“实时台风消息”,随时随地掌握台风路径
全链路国产化破解安全难题
这份认可背后,是技术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构建这样一个需要应对亿级访问量的实时信息发布平台,技术团队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确保系统在台风期间极端高并发访问下的稳定运行,又要完全符合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安全要求。
该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了全链路国产化技术架构:基于浙江省政务云,采用海光信创CPU、统信UOS操作系统、PolarDB-M国产数据库等自主可控技术,构建了完整的云化架构体系,并通过构建智能弹性伸缩机制,动态监控访问量与服务器负载情况,实现云服务器的自动扩容,确保系统在面对突发流量洪峰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
三大技术体系构筑安全防线
为确保系统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技术团队构建了三大核心技术体系:
●数据智能管控体系:通过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实时采集、处理和存储台风信息、云图信息、水雨情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同时使用国密算法和智能缓存技术,进行数据加密安全传输和高效访问使用。
●弹性服务体系:前端采用低代码自适应技术,可智能适配手机、PC等多种终端设备;后端依托信创云资源,构建了弹性可扩展的信息发布通道,实现流量激增时的资源秒级调度,确保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清晰直观的交互体验。
●立体安全防护体系:采用“两地三中心”多云灾备架构,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同时,系统运维纳入省级重点应用保障体系,由省数据局、省水利厅、政务云技术团队及系统开发团队组成四方联合运维保障机制,确保7×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运行。
“此次入围是对浙江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肯定。”省水利信息宣传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应对当前及未来台风的关键时刻,这套系统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形成的建设模式,将为全省防汛抗台提供更可靠、可复制、可推广的自主解决方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