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来了——防台风安全教育培训
目录01台风基础知识认识台风的形成与结构特征02台风的危害与预警了解台风带来的威胁和预警系统03台风来临前的准备掌握防护措施和应急准备方法04台风中的安全避险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能
第一章
什么是台风?台风是在北太平洋西部海域形成的强烈热带气旋系统,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现象之一。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每秒17.2米(相当于8级风)时,就达到了台风级别。台风主要在夏季和秋季活跃,这个时期海洋温度较高,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台风不仅带来狂暴的大风,还伴随着暴雨、风暴潮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台风的命名台风采用国际统一的命名系统,由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如山竹、利奇马、海燕等,便于公众识别和传播预警信息。17.2米/秒台风级别最低风速标准7-10个月台风活跃季节跨度140个名字
台风形成的条件台风的诞生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气象和海洋条件,这些条件共同作用才能孕育出这个庞大的天气系统。理解台风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台风灾害。高温海水海面温度必须高于26.5℃,深度至少50米。温暖的海水通过蒸发为台风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是台风形成的燃料库。大气不稳定对流层中下层需要存在不稳定的大气结构,促进强烈的上升气流发展。这种不稳定性使得湿热空气快速上升,形成巨大的积雨云团。弱风切变垂直方向上的风速和风向差异要小,形成弱风切变环境。这样才能保持台风的垂直结构完整,使其顺利发展壮大而不被撕裂。
台风的结构示意图台风具有独特的三层结构,每个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天气特征和危险性。了解台风结构有助于我们在台风过境时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台风眼台风的中心区域,直径通常为20-60公里。这里气流下沉,风速最低,天气相对平静,甚至可能出现蓝天白云。但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台风眼过后风暴会再次袭来。台风眼墙环绕台风眼的强对流云带,是台风中最危险的区域。这里风速最强,可达每秒50-70米,暴雨最猛烈,每小时降雨量可超过100毫米,破坏力惊人。外围雨带台风外围的螺旋状降雨区,影响范围可达数百公里。虽然风力相对较弱,但持续时间长,降雨总量大,容易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这张卫星云图清晰展示了台风的典型结构:中心圆形的台风眼、周围密集的眼墙云系,以及向外延伸的螺旋雨带。台风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直径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是地球上最壮观也最具威胁的天气系统之一。
第二章台风的危害与预警
台风带来的主要危害台风是一种综合性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来自多个方面。了解台风的各种危害形式,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强风破坏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可达每秒40-60米,相当于12-17级风。强风可以摧毁建筑物屋顶,吹倒大树、电线杆和广告牌,导致门窗破碎、车辆翻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暴雨洪涝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24小时降雨量可达300-500毫米。强降雨引发城市内涝、江河洪水泛滥,淹没房屋农田,并可能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3风暴潮侵袭台风登陆时,强风和气压变化使海水异常升高,形成风暴潮。风暴潮可使海平面抬升2-5米,淹没沿海低洼地区,摧毁海堤防护设施,对沿海居民构成致命威胁。4基础设施瘫痪台风导致道路中断、桥梁损毁,交通系统陷入瘫痪。电力线路倒塌造成大面积停电,通讯设施损坏使信息传递受阻,严重影响救援工作和社会正常运转。
真实案例:2019年利奇马台风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沿海,成为当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第五强的台风,给多个省份带来了毁灭性灾害。60米/秒最大风速100+人浙江省伤亡人数1000+亿元经济损失利奇马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地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长达一周。浙江临海古城被淹,山东寿光再次遭受洪涝,数百万人受灾。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台风破坏力巨大,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工作。
台风预警信号等级我国采用四色预警信号系统,根据台风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紧迫程度发布不同级别的预警,帮助公众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预警信号越高,台风威胁越大,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越紧急。蓝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影响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8级以上。注意防范,关注台风动态,做好初步准备工作,检查门窗是否牢固。黄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影响平均风力8级以上,或阵风10级以上。加强防范,加固门窗和室外物品,储备必要物资,避免外出活动。橙色预警12小时内可能影响平均风力10级以上,或阵风12级以上。严密防范,停止户外作业,学校停课,居民应待在安全室内,远离门窗。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影响平均风力12级以上,或阵风14级以上。紧急防范,立即行动!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必要时转移到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