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以13级风力在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登陆!
“桦加沙”被称为今年的风王,此前,不少沿海城市发出红色预警,并停工、停业、停市、停运、停课,严阵以待!
哪怕生活在成都这样内陆城市的我们,看着卫星云图上旋转的“巨型漩涡”,也会想:“桦加沙”究竟有多猛?能刮到成都来不?国庆节还能去还海边耍不......
简单来说,台风的形成须集齐4个关键条件。
首先,它需要一个温暖的“能量池”。
台风的能量来自热带海洋——海面温度必须超过26.5℃,而且这个“暖水层”要深达60米以上。“桦加沙”的“能量池”在菲律宾以东洋面,那里的海温甚至超过 29℃!
©视觉中国
同时,因为秋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热带洋面的温度反而比夏季更高,能给台风提供更多能量。
其次,得有一颗“种子”——弱热带涡旋。
在热带洋面上,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胚胎”,但最终能长成台风的只有10%左右。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盖加拉湾风暴有时也会影响我国西藏、云南等地,个别来自中太平洋的台风(飓风)横穿西北太平洋后,也能对我国东部海域造成影响。
“桦加沙”就是从9月18日夜间的一个小涡旋开始,一步步变成超强台风的。
然后,需要地球提供足够的地转偏向力。
赤道附近的地转偏向力为零,所以台风从不会在赤道上生成,必须离开赤道 5 个纬度以上。地球自转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流向低气压的空气“拨”得旋转起来,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的漩涡。
最后,还要有 “稳定的环境”。
如果高空风太快、低空风太慢,就像有人从上面拉、有人从下面推,台风就会被“扯散”。高低空风向风速差别小,只有上下空气 “步伐一致”,热量才能积聚,让台风不断变强。
“桦加沙”集齐了所有条件,才成了今年的“全球风王”。
停工、停业、停市、停运、停课......超强台风“桦加沙”让部分城市的生活按下暂停。有深圳的朋友告诉我们,平日里出行的路上,已经有不少行道树被强风刮倒。
这次的“桦加沙”究竟有多凶?
01|强度爆表:
17级风能掀翻汽车,堪比高铁冲刺
“桦加沙”最吓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强度。9月23日15时,它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风速高达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达895百帕左右。
什么概念?
5级风能让树叶沙沙响,8级风会吹得大人站不稳,10级风就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17级风的速度比高铁(一般300公里/小时左右,约83米/秒)稍慢一点,但持续吹起来的力量足以掀翻小汽车,甚至能毁坏坚固的建筑物。
“桦加沙”是菲律宾提供的台风名称,意思便是“快速移动”。
02|个头超大:
环流覆盖南海大部,影响多个省份
“桦加沙”不仅凶,还特别“胖”。
从卫星云图上看,它的环流几乎覆盖了整个南海大部,北侧的云系甚至延伸到了福建、浙江。这意味着它带来的风雨影响范围特别广,不仅仅是登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十多个省份都会被波及。
影响这么多地方,计划好的国庆出游会受影响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海平在该局举行的台风“桦加沙”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台风“桦加沙”将在9月底趋于结束,但是紧随其后还会有台风西行进入南海,后期有可能会对华南造成影响,因此,“十一”期间出行仍需要关注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
03|秋台风+冷空气
降雨强度可能破纪录
与此同时,秋台风加上冷空气,往往能造出超强降雨,华南部分地区的降雨强度在同期少见,甚至可能打破纪录。
根据预报,广东沿海局地的累计降雨量可达400毫米左右,400毫米的雨是什么概念?成都一年的降雨量大约在1000毫米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短短两三天的降雨量就接近成都半年的量,很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和山体滑坡。
04|天文大潮遇上台风
海水可能倒灌
更危险的是,“桦加沙”影响期间正好赶上天文大潮。
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天文大潮期间,潮位较高。钱塘江大潮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观。
台风会掀起风暴增水,加上天文大潮的“助力”,广东沿海很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的情况,珠江口附近及香港、澳门等城市都需要特别警惕。
今天中午的深圳
海水倒灌会淹没沿海低洼地区,损坏房屋和基础设施,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看到“十余省份受影响”的消息,可能小朋友会好奇:“台风会不会刮到成都来?”
01|直接影响小:
距离远 + 地形挡,刮不到成都来
先说答案:不会有直接的强风影响。
原因有两个:一是距离太远。“桦加沙”主要影响华南地区,登陆后会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之后转向偏西,离成都还有上千公里的距离。
二是地形阻隔。四川盆地四周有高山环绕,像一道天然的“墙”,即使台风有残余的风力,经过长途跋涉和山脉阻挡,到达成都时也已经非常弱了,最多只会带来轻微的阵风,不会造成破坏。
降水预报(今日18:00)
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和“桦加沙”的路径、规模都很相似,当时它对广东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成都只是出现了轻微降温,没有出现明显的灾害性天气。
02|间接影响:
可能带来降温+小雨,注意添衣服
虽然没有强风,但“桦加沙”的外围水汽和冷空气结合,可能会给成都带来一些间接影响——降温加小雨。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秋天的气温变化快,降温加上小雨可能会让孩子感觉有点凉。另外,雨天路面湿滑,出门耍尤其是去山里徒步时要注意安全。
以下都是我国有记录以来的“台风之最”,可以在傍晚饭后慢慢讲给孩子听!
台风生成最多的年份:1967年,有40个台风生成。
台风生成最少年份:1998年和2010年,仅14个台风生成。
2008年第1号台风“浣熊”(Neoguri)路径图
如今的海面上也有一个名为“浣熊”的台风。
最强台风:2014年的17级超强台风“威马逊”,最大风速达到60米/秒,最低气压为899百帕。即便是今年的风王“桦加沙”,其登陆强度也不及“威马逊”。
台风共存最多:全球各海域均存在多台风共存的现象,其中西北太平洋为全球多台风出现最多的海域。1960年8月,西北太平洋有五个台风同时活动,出现了壮观的“五台共存”现象。
五个共同存在的台风是1960年第14号台风“卡门”、第15号台风“贝丝”、第16号台风“艾琳”、第17号台风“黛拉”、第18号台风“费依”。
台风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
生命史最长台风:1972年第3号台风“丽塔”(超强台风级)
共历时540小时,22.5天。
1972年第3号台风“丽塔”路径图
台风的瞬时风速最大:前五名分别是8403号“亚力士”、1323号“菲特”、0608号“桑美”、1409号“威马逊”、1323号“菲特”。
其中,“亚力士”最大瞬时风速为89.8米/秒。
超强台风“桦加沙”虽然来势汹汹,但对成都的影响有限,家长们不必过度恐慌。不妨和孩子一起了解台风的形成、特点和安全知识,不仅能解答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安全意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大自然的力量很强大,我们需要去了解它、敬畏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