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周昌旺只穿了件马甲背心
却热得满头大汗
这天,是他的爱心服务队
新点位开张的第一天
他把摆了20年的绍兴 路小广场摊位
搬到了这里
为什么爱心事业能坚持这么久?
36年前的一个台风天
周昌旺在西湖边被一群杭州人救起
从此与杭州结缘
就像他说的
“ 希望新的一年,能帮到更多的人 。 ”
台风天被一群杭州人救起
他用自己的方式报恩
在杭州公益服务的这个圈子里,周昌旺的名气是相当响亮的。老周是衢州江山人,2004年到杭州工作,次年成为一名交警辅警。从那时起,老周就开始做公益。最早他在火车站做志愿者引导乘客,后来成立“周昌旺志愿服务队”,在小广场给大家修车、补鞋、磨刀。现在他组建的志愿者微信群里已经有上百号人。
为什么能坚持20年这么久?对于老周来说,36年前的那件事肯定算是契机之一。
当年那些杭州人救他的场景,周昌旺至今记忆犹新,“我当时就觉得,杭州人真好啊!”
老周一直都是热心肠的性格,而这件事的促动,也让他做公益的决心更加坚定。“人家把我救出来,我肯定也要报答的。”
周昌旺给邻居发年历。
从一个人到一支团队
每月逢“8”队员各显身手
在香积寺路做公益,周昌旺最早是从修车补胎开始的。那会儿,老周执勤的时候经常能见到有人推着自行车、电动车找修车摊补胎。当时附近一带的铺子不多,有些人推着车急得满头大汗,还会求助于他。
趁着工作间隙,老周就向路边的修车师傅讨教技术,摸清门道后自己买来打气筒、扳手、螺丝,又找来一个纸箱子,将这些工具装进箱子开始摆摊。有空时他会守在那里给大家修,上班时候就把箱子放在原处,有需要的路人可以自行取用。
温暖的人,总是自带吸引力。老周从一个人干起,很快就有了同路人。香积寺路-绍兴路口的那个小广场,也逐渐成了他们固定的公益服务点。每个月逢“8”的日子,大家都会准时相约于此,一起摆摊为大家服务。随着队伍壮大,服务内容也从一开始的修车拓展到理发、量血压、缝衣服、磨剪刀等。
年过七十的应师傅,和老周是相交三十多年的好兄弟,也是老周服务队里的“元老”。补鞋、修车他样样在行。四五年前,他的妻子方阿姨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踩着缝纫机为大家缝衣服,现在每个月他们都是“夫妻档”上阵。
应师傅夫妻档。
同样年过七十的葛师傅,也是老周的好拍档,在队伍里负责磨剪刀、菜刀。葛师傅手艺娴熟,操作严谨,一把“包浆”剪刀在他手里很快变得锃亮。“如果我随便磨一下,别人拿回去也能用,但很快又钝了。得好好用心磨,人家才用得舒服。”
周昌旺和应师傅一起做公益。
除了老师傅,队伍里也有中青年,43岁的理发师芮师傅就是“造型担当”。他在附近经营一家理发店,老周办公益活动时就会过来帮忙。“别看我年纪不大,跟着周师傅做公益也快20年啦。”芮师傅动作熟练,理出的发型也让老人们都很满意。
芮师傅在给老奶奶理发。
有人大老远来给他捧场
退休了公益也会一直做下去
过去这些年,老周和他的志愿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22年,他自己被评为全省“三能榜样-最美辅警”,也是全市交警队伍中的独一份。老周说,自己做的事情很普通,但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需要的。
周昌旺获得“杭州好人”荣誉称号。
老周的付出,从来没有物质回报,但在精神上一直有回馈。这次搬到新地方,不少老客知道后也纷纷表示要来看看。
去年,老周光荣退休了,康桥中队还特意给他举办了一个简单的退休仪式,这让他意外的同时也很感动。18年辅警生涯,身边人都知道他做的事,无论领导还是同事一直都给予他很大的尊重和支持。其间,也有不少伙伴追随他的脚步,一起参与公益行动。
周围人的认可,向来是支撑老周公益之路的最大动力。即便自己的队伍已经广受赞誉,老周还在精益求精,努力追求“用户体验”。每次服务完,他都会询问对方意见,“如果觉得我哪里没弄好,直接跟我说就行了。”
对于老周来说,做公益是让他最骄傲的事情,“即使我退休了,公益也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