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桐柏县处处涌动发展热潮
踔厉奋发正当时 喜看淮源新气象
新春伊始,淮河源头桐柏县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更新提质工程持续推进;一处处生态茶园孕育无限生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淮源大地铺展开来。
过去一年,桐柏县聚焦“现代化国际碱都”“全国知名茶乡”“中国文旅名县”“中华生态休闲康养福地”发展定位,乘势而为、全力突破,加快融入生态经济带,形成创新区域版,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桐柏行动纵深推进。
抓项目 重招商 激活发展新动能
“项目研发中心、办公楼、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设备已经采购,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2月17日,在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年产2万吨碳酸中药饮品及3万吨碳酸氢钠水溶液项目园区,工程负责人杨光进介绍,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25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建设碳酸中药饮品生产线4条,年产2万吨碳酸中药饮品、3万吨碳酸氢钠水溶液。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利税7500万元,新增就业100余人,将为本地特色农业品牌和中药材特色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像这样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项目,在桐柏县正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发芽。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桐柏县聚力项目攻坚,大抓招商引资,“进”的动能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凸显新成效。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抢抓超长期国债、“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0.8亿元、一般债券资金1.35亿元,7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4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合同引资额96亿元。新注册外资企业3家,实际使用外资31万美元。立华牧业等一大批项目实现“一天办四证”“拿地即开工”。
“院士经济”蓄势赋能。积极探索构建“政府+院士+企业”金三角模式,实现“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建设一个院士工作站、构建一个产业链、建设一个产业园、带动一个产业”的“六个一”院士经济发展新模式,以院士科研创新促进县域产业链拓展。目前,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
抓转型 优布局 提升产业竞争力
春节假期过后,随着工人们陆续返岗,位于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忙生产、抢订单。产业园里,生产氧化锌电阻器片的流水线高效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防雷避雷电气产品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08年。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打造,该公司逐渐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桐柏县坚持培优育强,以非常之举推动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经济强筋壮骨。中天碱业投产试运营,科锐新材料开工建设,东裕阀门三期、金牛电气二期工程加快升级扩能。2024年,桐柏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增速14.5%,成功晋升一星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农业产业做优做特。全县成功申报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14个。在2024年中国好绿茶大会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桐柏玉叶”荣获大会推荐区域公共品牌。在2024红茶世界·“三茶”统筹发展年会上,桐柏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 “红茶重点产区”称号,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授予“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称号。
产业链式聚合。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强力推进碱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与新医药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两金一银一碱”等重点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全县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11家。通过聚力转型升级、加快动能转换,桐柏县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抓创新 优环境 锻造营商『金品牌 』
“我局创新实施‘局长服务日’‘容缺受理’‘行政审批科长席’等举措,推行‘沙盒监管’‘信用监管’模式,实行柔性执法,助力市场主体度过经济不活跃期,保持市场主体总体数量平稳增长,去年,我县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增长量及企业占比位次居全市前三名。”2月17日,记者从桐柏县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桐柏县坚持创新赋能,以改革之势激发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桐柏县深化“放管服效”改革,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地。完成“1+3+N”重点改革任务249项,完成率居全市第3位。开展“信易贷”宣传推广,累计放款16.31亿元。
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县新增市场主体4652户,其中,企业1087户。新入“四上”企业6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完成3088家市场主体信用修复。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设立康相涛院士工作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0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6.5亿元。恒力车辆配件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源化学入选省级“头雁”企业名单。
抓更新 育优势 奏响城乡蝶变曲
“自从智慧乡村建设以来,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去年,我养了15头牛,收入10多万元。今年,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我又养了50头牛,预计能增加收入60万元。”度过了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后,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桐柏县固县镇村民张俊告诉记者。
桐柏县重抓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进,突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聚合,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城市更新提质。县城安澜路东延、乙四街西延、盘古大道南延全面贯通,安澜桥建成通车,东风桥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尾水湿地工程一期、“五网入地”工程全面完工。新建7个小微公园,新增绿地5.8万平方米。“十公里淮河亲水风光带”和茶祖文化公园、英雄山公园、淮渎公园已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城市建设更具时代内涵、更有淮源风韵。
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做优核心发展区、完善功能配套区,“一老一小一青壮”产城融合示范区——桐柏家园和“三茶”统筹产业园已经成为区域引领带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乡村振兴加速。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做好茶、艾、食用菌等“土特产”文章。目前,全县以茶、艾、菌、果、花生为主的“4+N”生态低碳农业产业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80万亩以上,产值29亿元以上。乡村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实施G312线和G240线结构性修复、千鸿线等路网提升工程157.3公里,建成近郊旅游环线,李家畈水库顺利开工建设,龙潭河水库除险加固、七条山洪沟治理工程完工投用。
抓保障 优供给 添彩居民幸福景
今年春节期间,在桐柏县各个城镇乡村,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轮番上演,为群众带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盛宴。
桐柏县坚持共建共享,重抓民生改善,创新社会治理,以持久之功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民生保障持续强化。突出就业优先原则,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515人,农村劳动力新增就业3879人。健全困难人员救助机制,强化特困群体帮扶,发放各类救助金1.24亿元。特困供养中心、龙凤山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建毛集镇中心幼儿园、县城桐银路幼儿园。县公立中医院正式运营,“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中原茶乡第一采”、兰花博览会、“四季村晚”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先后实施民生实事“七个一”、桐柏英雄“七个一”等系列惠民工程,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
基层治理更加有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平安建设,突出“四治”融合牵引,坚持网格化托底,建强网信“四员”队伍、夯实“四基”、化解“四户”,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桐柏县被评选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
万紫千红风光好,奋发有为正当时。“我们将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东风,加快融入淮河和汉江两个生态经济带,形成创新区域版,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把英雄桐柏、生态淮源建设得更加美好!”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信心满怀。(全媒体记者 杜福建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