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减灾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际减灾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

国际减灾日

目标:

通过班会活动,增强学生对减灾意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

活动内容:

1. 导入:向学生介绍国际减灾日的背景和意义,强调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不同地区常见的灾害有哪些?

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5.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政府官员、救援人员、受灾群众等,模拟灾害发生后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7. 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在小组内制定一个减灾行动计划,包括如何提高自身的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以及如何宣传减灾知识。

8.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本次班会活动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学生在减灾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减灾的重要性和方法。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减灾意识和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减灾知识。

评估方式:

收集学生制定的减灾行动计划,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在灾害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设计一张有关自然灾害的宣传海报。

准备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影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述近期发生的灾害事件,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今天的主题——国际减灾日。

二、了解自然灾害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三、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如提前预报、安全转移、自救互救等。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常见的减灾知识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

四、活动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鼓励他们将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感想,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伤害。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什么是地质灾害?

2.生活中都有哪些地质灾害?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大风、雷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二、发生这些地质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1.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

(1)观看视频,讨论交流。

(2) 小结:

①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②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③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模拟演示。

④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a.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b.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c.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d.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e.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2.当大风来临时应该怎么办?

(1)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到夏天,经常会遇到刮大风,请同学们观看短片并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风,讨论一下当大风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结:

①当大风来临时,关好门窗,不要在迎风的窗户旁站立,要尽量留在屋内。

②不要去大风经过的地方玩耍。

④遇到紧急情况无法自救时,请拨打“110”求救。

3、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生活的环境时时都存在危险,火,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威胁。如果不幸遇到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三、总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地质灾害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学会自救和抢救他人。

活动目标:

1、学习在火灾、地震、打雷等危险情况下的自救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地面对危险情境,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手帕

2、用椅子搭成的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危险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着火时自救的简单方法。

1、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上火车去旅行,晚上住进了宾馆,突然,发生了火灾。

2、引发幼儿积极想出合理的自救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对答案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在消防车的声音背景下师生共同表演自救过程,如:用水弄湿手帕捂住口鼻,紧贴地面逃离火场。拿着鲜艳的布站在窗口呼救等。

二、教师创设正在睡觉时发生地震的情景,引导幼儿感知地震的自救方法。

1、教师用讲述故事的口吻:我们换了一家宾馆,大家安静的睡下来,突然又发生了地震。

2、鼓励幼儿想出合理的逃生方法。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遇到险情怎么办发生火灾时怎么办?地震来了怎么办?安全用电记心间和雷电天气时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幼儿对各种答案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进行模拟练习。

四、教师为幼儿播放“打雷”的录音,引导幼儿想一想避免雷击的方法。

五、教育幼儿不论遇到什么危险都不要害怕,要镇静,积极动脑筋寻求救助。帮助孩子掌握遇到紧急情况时的一些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主题:

国际减灾日

目标:

了解国际减灾日的意义,认识减灾的重要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问候学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发生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涝等。

2.提问:你们知道国际减灾日是什么吗?它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解(20分钟)

1.讲解国际减灾日的来历和意义。

2.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台风等,并讲解应对措施。

THE END
0.8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160人因洪涝和地质灾害死亡失踪南都讯记者王森 发自北京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多个部门和单位,对2023年8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会商分析。8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台风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地震、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8月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888.7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68人,紧急转移安置54.7万人次;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285d:9<3538/j}rn
1.应急管理部发布202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据应急管理部1月13日消息,2022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风雹、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和海洋灾害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jvzquC41pg}t0lsuvqil0lto1pkxu5gymz332;823/;12>:870nuo
2.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台风和洪水引发的地质7.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台风和洪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洪涝B.地震C.滑坡D.寒潮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g?:7jj36h;64?fe:5g77Aj23fg4ekj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