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年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实战演练举行

随着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一声令下,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地震轻型队、省森林消防总队携救援装备紧急出动,西部战区、省军区、武警四川省总队等驻川解放军、武警紧急派出应急突击力量,民航、铁路、公路等部门迅速开辟通往灾区的救灾绿色通道。这是5月6日四川省2022年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实战演练救援行动中的一幕。

演练模拟5月初以来,盆地出现2轮历史罕见的持续极端暴雨天气,省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多条江河出现百年一遇洪水。暴雨造成多地出现重大险情,在全省紧急应对重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一场大震突袭乐山及周边地区,震中灾情险情迅速叠加扩大。

07时22分,随着大地一阵强烈震动,乐山市沙湾区突发7.0级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灾区房屋大面积倒塌损毁,电力、通信瞬间中断,道路损毁,市政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数万人民群众亟需转移安置……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一级响应,调集各救援力量,赶赴震中开展救援行动,眉山、雅安、自贡、凉山震感强烈,启动二级响应。

震后5分钟,四川省应急厅紧急核实震情,调度相关市(州)应急局、省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了解灾情,向省委、省政府和应急部报告,同时指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各类省级专业救援队伍,梯次出动,增援灾区。

震后10分钟,成都消防救援支队1支地震重型队和眉山、雅安、资阳、自贡消防救援支队4支地震轻型队4赶赴灾区,开展救援。森林消防总队特种救援大队150人、23车、携带1200余件套救援装备立即赶赴灾区。成都、眉山、雅安、资阳、自贡等市(州)所属医疗、通信、电力应急力量及省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等社会力量,紧急增援灾区。驻川解放军、武警派出应急突击力量驰援乐山。

震后1小时,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在应急厅指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震情灾情研判,紧急安排部署救灾工作,报请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应急响应;并指派一名领导同志带队赶往灾区,组织指挥救援工作。有关成员单位在应急厅组建后方协调中心,开展信息收集、会商研判、值班值守等工作。

面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叠加险情,为统一高效组织指挥应对,科学调动部署资源,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立即启动巨灾应急响应,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四川省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指挥部”,实施以三个专项指挥部为基础的扩大应急。

震后2小时,前方工作组与乐山指挥部联合成立省市应对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现场指挥部,召开了现场指挥部第一次会议。统筹乐山本地及眉山、雅安、凉山等周边区域力量,对接解放军、武警、医疗、消防、森林消防、工程抢险等增援力量,以沙湾区、高新区为重心,分区部署救援任务,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乐山消防救援支队、矿山救护支队、民兵预备役以及蓝天、飞豹社会救援队等各类救援力量400余人,赶赴受灾最重的黄坝村。省内各支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援队到达现场后迅速集结,进行安全检查和任务区分配,分四个方向、六个重点区域展开大规模人员搜救,抓紧黄金72小时,争取挽救更多的生命。

震后4小时,指挥部接报震中两个村成为信息孤岛,可能有群众被困。指挥部立即调派通信前突分队,携带通信装备,徒步挺进,第一时间建立通联。应急厅向应急部报告协调的“翼龙”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做好开展空中公网覆盖通信保障的准备。历时30分钟,通信前突分队抵达孤岛村后,利用卫星便携站与指挥部建立视频通联.......

地震发生后,应急厅迅速启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救援现场协调机制,在灾区现场,一个个安置点有序设置,党员服务、医疗防疫、信息登记、救灾物资接收、生活物资发放、治安防控、志愿者服务、心理抚慰、儿童小课堂、广播站等区域划分明确,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社会应急力量正有效高效参与救援救灾行动。

受强震和持续强降雨叠加影响,乐山、成都等地相继出现山体滑坡、水电站及大坝险情、煤气泄露等严重次生灾害,灾情呈现多点爆发态势,抢险形势异常严峻。指挥部立即组织专业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处置。

“各位媒体记者,大家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本轮洪涝、地震、地质灾害已得到有效处置,相关威胁得到解除,抢险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省委、省政府决定终止巨灾响应,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随着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历时1个半小时的演练拉下帷幕,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演练,全省投入实战和模拟出动参演力量6300人、航空器8架、应用智能机器人、重载无人机、机载LiDAR等以及若干先进装备和设备,以四川频发和成灾严重的暴雨洪涝和地震地质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综合灾害及其灾害链为主线,立足解决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中的“断、乱、慢”问题。

演练指挥部从单灾种向多灾种处置转型及时准确、处置高效;地震、洪涝、地质灾害时空叠加和次生链式灾害应急处置衔接连贯;省市联合、部门协同、军队联动展现出多层级分布式救援行动新模式。整个演练特色鲜明,各级各类队伍行动迅速,处置科学高效,充分展示了四川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及链式灾害上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能力。

纵观历年来四川组织持续开展的省级抗震救灾综合演练,每一次的演练形成的经验启示转化为抗震救灾的制度成果,不断检视着全省应急系统改革成效和资源统筹运用效能。“从2019年空地水的呈现,到2020年应急指挥、通信、力量“三个体系”检验;从2021年部省联办的“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到今年举行的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实战演练,四川在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上不断探索实践,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夏凤俭在演练中谈到。(作者曾凡伟,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地震地质处处长)

THE END
0.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干旱和洪涝B.地震C.台风D.寒潮题目和A、干旱和洪涝B、地震 C、台风D、寒潮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各类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主要影响 专题: 分析:通过学习可知,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是: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解答:解:寒潮、洪涝、台风属于气候灾害,地震、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根据题意.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4ie;=;;g2ib5?;cee=bh@gd96=289>42
1.自然资源部多举措助力洪涝灾区地质灾害发生前后该怎么办?专家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3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预计到4日20时,山西西南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西北部、重庆西南部、云南西部等地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 此外,自然资源部3日启动了地质灾害Ⅲ级响应。 jvzq<84o0pkxu7hevx4dqv4o1c5jpmjz0unuouDkf?GSVR}xn7Xm6NIgdiy7K}8W[2812@56
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干旱B.地震C.洪涝D.台风A.干旱B.地震C.洪涝D.台风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中国的自然灾害.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96@6664>25k5577j46=53c9gch=ke8
3.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理论极端天气诱发洪涝地质灾害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对洪涝和地质灾害有何影响? 王国复(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造成洪涝地质灾害的成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极端灾害性天气、水系特征、地形地貌和本地气候特征等。水系特征方面,支流较多、河道弯曲、缺少入海河道、地势低洼等,容易发生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721@>642=50|mvon
4.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荆楚网中新网1月2日电 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2日公布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台风“黑格比”、新疆伽师6.4级地震等灾害在列。 ​​2020年,中国气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风雹、台风灾害为主,地震、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jvzq<84pgyy/ewmwdgo/exr1eqtugwy14282/961245dqwygpve25>8;32>/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