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山洪救援牵动人心。截至目前,此次突发山洪灾害已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记者注意到,龙漕沟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那些不顾风险、只顾流量的博主们,谴责他们将风险之地打造成“网红打卡地”的推荐行为。该起事件反映出哪些法律问题和警示?相关平台和推荐此地的博主需为此事担责吗?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人士。
现象:
“博主”不负责任的种草推荐被谴责
根据这两天的媒体报道可知,此前,该事发水域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种草、推荐帖文与视频,不少游客慕名打卡。
然而,龙漕沟属于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灾害,尤其是汛期沟内容易暴发齐头水。按照彭州市防汛防灾要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河道内。早在2021年,当地政府已多次发文提醒游客不要前往龙漕沟等地戏水、露营等,且在河道附近竖立了“禁止下河游玩”的警示牌,还组织相关人员沿岸巡逻,劝离游客。尽管如此,前往“网红打卡地”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记者注意到,自13日龙漕沟山洪事件发生后,很多社交平台上的种草推荐帖文已陆续消失。15日,记者再在小红书检索“龙漕沟”,出现的皆是些针对此次事件的“强烈提醒”,以及对推荐博主的谴责。
山洪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那些不顾风险、只顾流量的博主们。有网友指出,为了博得眼球,一些博主不顾是否有安全隐患,把没有开发或者禁止进入的地方套上滤镜推荐给公众,美其名曰“网红打卡地”,为的却是自己的利益和流量。
反思:
旅游者的责任更大应引以为戒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认为,在这起事件中,首先旅游者的责任更大。作为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违规进入非正规、禁止前往的地点,在有警示牌或有人提醒的情况下仍不听劝阻,而且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自身存在过错,应自负其责。“我们在为逝者感到痛惜的同时,也要引以为戒。”张起淮说。
博主是否担责有争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丁海俊认为,这属于新业态下的法律问题。“判断博主是否担责,也要考虑对方是否因为相关推荐获取了直接经济利益。”丁教授认为,如果博主并未直接因此获利,即便受害者确实是因为该博主的推荐前往旅游,遭受了损害,也很难对博主进行民事追责,除非能够证明该博主有明知风险的故意。
平台难追责但应敲响监管警钟
张起淮则谈到,尽管平台对此类内容的审核难度较大,对平台方面较难追责,但平台仍有义务尽一切办法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的内容审查。“该起事件也给相关监管部门和社交平台敲响警钟,对此类内容的信息发布要加以重视,加强审核和监管。”
流程编辑:U016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