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探秘:宁夏贺兰口岩画的发现及特点,每块岩画都价值连城贺兰山岩画洪积

1969年,当时在贺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李祥石,到金山村检查生产,工作之余在贺兰口沟口两侧山壁上发现了大批岩画。1983年,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综合考察团野生植物考察组在贺兰山东麓考察过程中,发现贺兰口各种各样的岩画图案,随后与宁夏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并介绍了这一地区岩画的情况。同年12月,宁夏博物馆考古队委派吴峰云、许成、田建国等人对贺兰口岩画进行了初步考察。

1983年9月,兰州军区某部战士刘高明、鲁仲林等在贺兰山南端青铜峡广武乡口子门沟也发现了岩画。博物馆闻讯后,派吴峰云、许成前往调查。对贺兰口岩画和口子门沟岩画的初步调查,揭开了系统调查贺兰山岩画的序幕。1984年,全区文物普查时,在贺兰山的麦如井、树林沟、红果子、黑石峁、韭菜沟、龟头沟、大小西峰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等地都发现有岩画分布点。成立于2002年的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历时三年对银川市境内的12个山口岩画的普查,使贺兰山岩画的数量更是成倍增长。

其实,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有关于贺兰山岩画的记载:“河水又东北迳浑怀障西……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书中“画石山”即贺兰山,应指贺兰山北段岩画。

在贺兰口12平方公里的岩画保护区内,分布有2319组,5679幅岩画。根据岩画的分布和地形的特点,划分为六大区域。山口南侧山壁为A区,沟内南北石壁的岩画为B区和C区,山口北侧山壁为D区,沟口外泄洪沟为E区、沟口外洪积扇为F区。

A、B、C、D四个区域,即沟口内外的山体岩画大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6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8个单体图案。越深入沟谷,山体两侧的岩画越少。从“氺关”往里,岩画开始则呈点状分布,至2公里处再无岩画发现。

这一区域的岩画之间联系紧密,主题鲜明,多为组合图案。内容主要以人面像、人体、动物、生活场景、符号等为主,尤其人面像岩画种类繁多,分布集中,在世界岩画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如此密集的岩画出现在沟口两侧,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贺兰口的地势环境来讲,沟内景色怡人,泉水充足,山体石壁光滑圆润,更适合刻制岩画,但反而分布极少。这充分说明古人作刻岩画除了对环境及石质本身的要求,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要求。岩画的意义就是为了满足他们内心某种愿望而服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心理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环境和石面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岩画会分布在粗燥的石面上,狭小的夹角中和不易发现的角落里的原因。

贺兰口幽深曲折,沟谷狭窄,是众多山口中最容易形成山洪的一个山口。据水文部门的资料显示,每年5、6、7三个月都是洪水的多发期。洪水来时,“山石滚动,轰声如雷,观者无不动容”。对于早期先民来说,极为有限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同地震一样都是沟古深处的“妖魔鬼怪”在作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惊恐之余,他们把沟口作为一道“门户”刻制了大量人面像岩画,以希望这些“神灵”能够镇压、阻止沟内的鬼怪跑出来为祸人间。在中国很多依山而建的寺庙、道观中,后山通常被设为禁地,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山谷深处有神、佛居住,凡人不能惊扰;贺兰口的原住居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天黑不进沟”的禁忌。

分布于E区、F区的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体石块和露出地表的立石上,登记在册的共有1549块。岩画间距较大,缺少必然的联系,少量岩画集中在泄洪沟两侧的梁子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应急科普|一张图了解山洪:令人猝不及防的“洪水猛兽”山洪是怎么发生的? 山洪和滑坡、泥石流是什么关系?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你了解吗? 如何预防和防御山洪? 快来看图了解吧!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63@9228:8a:h234
1.公益微视频|山洪灾害防范刻不容缓科普指南分秒必学|抗洪救灾|山西资公益微视频|山洪灾害防范刻不容缓 科普指南分秒必学2025-07-04 21:40:33 新华社 北京 举报 0 分享至 0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新华社 242.3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01:39 近镜头|习近平主席韩国之行精彩瞬间 04:26 新发展理念看变化|绿色发展享自然 01:26 北马开赛在即 马博会为赛事jvzquC41yy}/3?80eqs0x8{kfgu0XT7PNEMJS7mvon
2.遇到山洪怎么办?一图看懂!其流速大过程短、危害性和破坏力极强 哪些地方易发生山洪? 山洪来袭又该如何自救避险? 在预警发布后或突遇险情时 科学有效的避险方法 可以有效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 设计:车嘉伟 编辑:郭建丽 相关链接: 暴雨避险关键要点,一图看懂! 遇到泥石流,往哪跑最安全?一图看懂!jvzquC41o0vpwfp0et0u‚xvgo532;:12951:85557999<;0ujznn
3.【应急科普】防灾减灾宣传周|图说:一张图了解山洪【应急科普】防灾减灾宣传周 | 图说:一张图了解山洪 山洪是怎么发生的? 山洪和滑坡、泥石流是什么关系? 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你了解吗? 如何预防和防御山洪? 快来看图了解吧! 原标题:《【应急科普】防灾减灾宣传周 | 图说:一张图了解山洪》jvzquC41o0zigyfrgt4dp8sgyuJfvjnnahusyjwfa3>14B57:
4.科普丨一图了解:山洪到来如何自救?科普丨一图了解:山洪到来如何自救? 哪三类人群易受到山洪灾害? 如果山洪到来, 没来得及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自救? 戳图了解! 来源:应急管理部 编辑:秦舷jvzquC41cs4sgmsgv0io1v4eqpzfp}4424702?4291?569<670nuou
5.应急科普|图说:山洪到来如何自救?哪三类人群易遭受山洪灾害? 如果山洪到来, 没来得及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自救? 一起来了解 编辑: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jvzquC41o0bppyug0ipo8sgyueeg}fknu4ivvqAkfC36:<:59
6.应急科普图说:山洪到来如何自救?公益频道应急科普 | 图说:山洪到来如何自救? 哪三类人群易遭受山洪灾害? 如果山洪到来, 没来得及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自救? 一起来了解 ↓↓↓jvzquC41yy}/||sgyu4dp8npfg~/rqu1iqth{r4kpfky1ngy1ibvnnf1:80km48;592:7mvon
7.应急科普丨遇到山洪地质灾害如何逃生?2024-05-12 01:07 吉林:多彩世界气象日 乐享气象科普“盛宴” 2025-03-24 00:35 水利部 中国气象局 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2025-06-30 加载中 325播放 视频简介2021-07-05 17:10:37 BRTV首都晚间报道关注 扫码进入客户端 更多精彩 尽在北京时间APPjvzquC41kvkn0kykog4dqv46669t99tdsr?hhBkgi99ilq
8.生态环保科普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保科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为例,2007年9月29日,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揭碑开园。从总体设计到展馆建设都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博物馆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整个馆区环境优美,分为史前生态文明的白垩纪乐园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93;>/j}rn
9.来太白湖新区石桥镇这个馆,听红色故事忆红色事迹趣味与科普兼备 “文物、图片、故事,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一幅幅多元生动的剖面,讲述了鲁南大突围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李伟奎说,展馆立足内容打造亮点,运用了多种前沿数字化展陈技术,鲜活地展示了鲁南大突围的战斗历程。 例如,全息投影动态沙盘以声光电技术投影于沙盘,勾勒出鲁南大突围中敌jvzquC41yy}/lwsgyu4ux8u1::>47B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