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打卡地龍漕溝山洪致重大傷亡】俞宏(化名)怎麼也不會想到,原本輕鬆愉快的週末聚會竟會在幾個小時之後變成一場死裏逃生的噩夢。
8月13日,四川彭州龍漕溝突發山洪,這場無情的災害帶走了7條生命,致8人輕傷。多段撤離以及逃生的現場視頻流出,這些揪心的畫面仍讓俞宏心有餘悸。
“無數人推薦的網紅打卡地,怎麼會隱藏著如此重大的安全隱患?”一時間,網路上關於龍漕溝的討論鋪天蓋地。“避暑勝地”“網紅打卡地”“小眾森林徒步秘境耍水好去處”,這些貼在龍漕溝身上的標簽,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然而,龍漕溝實際上卻是一個天然泄洪河道。新黃河記者走訪龍漕溝,了解到,該地目前還未開發,並非正規景區,而河道沿岸也設有“禁止下河”的警示牌。事發時,有管理人員勸導遊客撤離,但這些預防工作並沒有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
龍漕溝河道
山洪水勢兇猛,來時毫無徵兆
8月13日,俞宏一行20余人前往龍門山鎮風景區參加公司團建,中午12時左右,在附近的農家樂吃過午飯後,俞宏等人通過搜索附近地圖來到了龍漕溝。“當時天氣炎熱,於是就沿著龍漕溝的小路下了河,河道裏玩水的人很多。也有人搭起帳篷在這兒露營。”下游人多,俞宏就和一位同事沿著河道向上游走。15點28分左右,“砰”的一聲,引起了俞宏的注意,接著他發現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渾濁。俞宏和同事判斷可能發生了山洪,於是離開了河道並趕緊聯繫下游的同事撤離。由於發現及時,俞宏等一行人安全撤離,“毫無徵兆,洪水就下來了,水勢還很猛,河道裏有不少露營的人來不及撤離,被洪水卷走,其中也有小孩。”
圖片來源網路
根據網傳視頻顯示,事發時,河道兩旁有不少支起來的帳篷,遊客在河中玩水嬉戲,河水較淺,小孩踩在水裏,河水漫過小腿。據附近農家樂的老闆介紹,前來度假的遊客多以家庭為單位,正值暑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此避暑遊玩。“住在我們家的遊客,想要下河遊玩,我們都會勸他們不要去,夏天多雨,山裏的情況不好琢磨,就怕下雨突發山洪,出現這樣的災難。”此次山洪災害,也讓附近農家樂的老闆們心有餘悸。
陳師傅是附近一家餐館的廚師,8月13日下午,他沿著龍漕溝上山,原本打算去看看自家的宅基地,還未走到,就聽到同村村民告訴旁邊的人,“山上發洪水了”。陳師傅隨即和這位村民一起跑下山,沿路通知在河道玩水的遊客撤離。根據網傳視頻,在山洪暴發前,曾有工作人員勸導遊客撤離河道。
圖片來源網路
當晚,彭州市應急管理局發佈通報稱,8月13日14時37分,彭州市龍門山鎮接到氣象預報,轄區有對流雲團生成,將伴有短時強降雨。接報後,龍門山鎮政府立即組織鎮村(社區)幹部、巡邏隊員及志願者等力量對轄區內河道沿線戲水遊客進行勸離。15時30分,小魚洞社區龍漕溝突發山洪,河道未撤離遊客被捲入山洪。事故發生後,彭州市應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大隊等部門立即赴現場開展搜救工作,目前人員傷亡情況正在核查中。一小時後,當地更新了通報結果,截至19點30分,此次山洪災害已造成4人死亡,3人重傷,6人輕傷。
距離龍漕溝突發山洪已經過去兩天時間,據最新報道,此次山洪災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截至8月14日13時,經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後,無新增失聯、傷亡人員。
“野生景區”成網紅打卡地,平臺或需擔責
龍漕溝位於彭州市龍門鎮小魚洞社區與寶山村交界處。8月14日,新黃河記者來到災害現場龍漕溝,通往龍漕溝的入口已被封鎖,入口的位置正在寶山旅遊景區附近,與當地有名的寶山溫泉僅相隔幾百米。入口處,建有公廁以及停車場,“我們是通過地圖導航到這兒的,入口處也需要掃健康碼,因此就以為龍漕溝是免費的旅遊景區”,這樣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社交平臺的推薦,因此不少遊客都認為龍漕溝是正規景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龍漕溝是龍門山脈的一處峽谷,目前暫未開發,屬於“野生河”,不僅如此,龍漕溝還承擔著泄洪的任務。
龍漕溝入口處
“龍漕溝非景區,但進去的遊客卻很多。龍漕溝後山經常下雨,有時山下是晴天但山裏下雨,河道就會漲水。龍漕溝上游河道較窄,一旦發生山洪,水勢集中就很兇猛。”當地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當地人並不常去,“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發生這麼大的山洪災害。”
據此前彭州市委宣傳部官方微網志消息,“龍漕溝屬於未開發的景區,其配套設施都不完善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每年的7、8月龍門山進入汛期,是禁止遊客下河戲水遊玩的。”此外,龍門山鎮人民政府曾多次在其社交平臺賬號上發佈相關提醒,“由於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熱議,龍門山鎮如龍漕溝、後壩等地質災害點位及湔江河道成了戲水的‘網紅’打卡地。儘管我鎮已多次發出倡議禁止下河、禁止‘野泳’、設置警示標誌等,前往‘網紅’打卡地的遊客仍絡繹不絕,為保障遊客生命安全,龍門山鎮持續開展河道、山溝、水庫等巡查勸導、安全提示工作。”
圖片來源網路
據網傳視頻顯示以及山洪親歷者證實,龍漕溝河道兩旁設有警示牌和防護網,但防護網遭到破壞。尚未開發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野生景區,遊客為何卻紛至遝來?通過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或許可以找到答案。在小紅書、抖音等熱門APP上,龍漕溝被貼上“網紅”的標簽,出現在“成都周邊小眾玩水避暑勝地”的推薦裏,各種關於龍漕溝的遊玩攻略吸引著無數遊客們前去打卡,而這背後存在的安全隱患似乎也淹沒在這些令人嚮往的推薦筆記裏。山洪災害發生後,多個社交平臺將龍漕溝的遊玩推薦、分享等相關內容下架,而地圖裏也搜索不到“龍漕溝風景區”關鍵詞。
山洪發生後,平台下架了相關推薦,做出風險提示
災害發生後,有網友質疑,“野生景區成網紅打卡地,平臺需要擔責嗎?”針對這一疑問,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譚敏濤律師對新黃河記者表示,對於未經商業開發,且存在高度危險的旅遊景點,社交平臺有義務進行危險提醒和安全警示,如果社交平臺只是一味的推薦遊客前往某一個景區,但未作出安全提醒,從而導致遊客受傷或者死亡,平臺應當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具體責任承擔的大小,還有待於司法機關裁決。譚敏濤認為,社交平臺對於發佈者發佈的內容,也應當盡到審核和監管義務,如果內容發佈者忽視對景區的危險認知,只在乎追求流量,盲目讓諸多遊客前往,那麼,平臺因未盡到監管義務,而需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
彭州山洪敲警鐘,莫讓“野遊”成奪命刀
龍漕溝突發的山洪災害導致7人死亡,這一突發災難,讓人不寒而慄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野生景區”安全問題的關注。
近些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新興的旅遊方式備受追捧。“露營”、“野遊”成為潮流後,一些野生景區也深受推崇。然而當休閒度假這一因素被放大時,其背後的安全隱患便會被忽略。尚未被開發的山間、河谷往往缺乏監管,當大量的遊客涌入其中,安全問題便也由此産生。龍漕溝的河道設有明顯的警示標誌以及攔網,而在山洪到來前,當地管理部門也多次發出提醒,並對在場遊客進行了勸離。但這些預防工作並沒有阻止悲劇的發生。綜合來看,此次災害並非偶然悲劇,但龍漕溝山洪也為“野遊”敲響了警鐘。如何構建一個更加有效的防範措施,讓野生景區不再成為安全事故的閘口,這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
龍漕溝山洪災害發生後,13日晚,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緊急排查轄區內易發多發險情的涉水景區以及灘塗、峽谷等野外風景區域,組織多部門聯合開展動態巡護,落實專人在重要點位盯守巡查,做好警示提示,極端天氣情況下嚴禁任何戶外探險、涉水活動,及時勸阻山間溪谷、淺灘水域內野遊、露營等行為,堅決確保人員安全。8月1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向全省各級文旅部門及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行社等發出《關於注意應對極端天氣確保旅遊安全的通知》,要求深刻汲取8月13日彭州市龍門山鎮龍漕溝突發山洪造成群眾傷亡的教訓,舉一反三,充分認識防範應對極端天氣保障旅遊安全的重要性。
公眾出行,安全第一。專家建議,遊客應提高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掌握基本安全常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在遵守景區規章制度的前提下,秉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遊玩。而充當媒介的社交平臺應當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審核機制,對於網友頻繁推薦的景點打卡地資質以及風險,做必要的安全提示。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野生景區的監管力度,建立更加有效的災害預防措施。也有專家分析,大量野生景區被推崇的背後,或許存在現有景區無法供給的情況,對此是否可以加大對野生景區的開發力度,從根本上滿足遊客出行要求,從而降低野生景區安全事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