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华南、江南等地降水不断。
6月20日以来,降水愈演愈烈,中央气象台再次“拉响”暴雨预警。
先来看一组现场图片,最直观地了解南方防汛形势的严峻。
6月22日13点4分,泰宁暴雨,洪水上涨。李江 拍摄
前两天的降雨有多“可怕”呢?
针对持续降水带来的影响、防汛重点、未来天气发展趋势等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暴雨影响明显的省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气象部门的专家。
平均而言,大约到6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到达北纬19度附近,而且直到7月上旬维持在北纬25度以南。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的汇集地带,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强降雨天气。
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较常年明显偏早,整个环流形势有利于水汽的输送,加上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18度至20度,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带来热带海洋水汽,与频繁活动的冷空气交汇,形成较好动力抬升条件,导致南方地区出现持续降水天气。
中央气象台6月25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6月25日14时至26日14时,广西中南部、广东中东部、福建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沿海、江苏东南部、上海及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20毫米~40毫米,局地可达5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各地防汛形势严峻,防汛重点、要点和压力分别是什么?是否有出现流域洪水的可能?
对于湖南、广西而言,地形地貌复杂,河网密布,极易因强降雨造成中小河流域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汛期来临之时,湖南便将防御中小河流域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以及城乡内涝作为防御重点。
而对于多山地丘陵的福建,连日来的暴雨侵袭,需特别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防范。地质灾害滞后性强、风险较高,尤其内陆地区,像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因连日降雨,土壤饱和,河流、水库水位增高,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内涝等灾害频发。
福建虽然前期河流超保证水位,但总体可控,水位已下降,加上雨带向南移动,所以目前不会出现大范围流域洪水。
在广东,省气象局领导先后于6月22日下午、23日下午、24日下午赴省政府、省防总汇报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情况。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和专家多次赴省防总、应急管理厅参加防御部署会议。6月22日至23日,向广州等十个地市发布全网短信5177.5万条。
在湖南,2019年以来做到了无一灾害性天气过程漏报。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提前量由2018年的2.58天提升至2019年的3.2天,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省气象局报送的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先后6次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很好地履行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在广西,自治区气象局进一步健全与相关防汛部门的应急联动和响应机制,积极主动与应急管理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等防汛重点部门对接,加强信息沟通和会商研判。从6月17日开始,自治区气象局每天参加由自治区防汛办组织的全区视频调度会,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气象预报进行防汛指挥调度,并派出工作组到强降雨预报预警重点地区,督促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6月21日至9月30日,自治区气象局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到自治区防汛办值班值守,加强与应急管理厅的沟通联络。
在江西,作为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副指挥长单位,省气象局每天参加省防指研判调度,派驻首席预报员参加联合值班。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风险预警,与省教育厅、交通厅发布高考、中考预报预警和防御指南。根据6小时降雨预报实施防御暴雨山洪群众转移机制,省防指先后6次下达提前转移准备指令。
在福建,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预报水平,省气象局加强上下联动,完善与同级防指的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省气象台与省防指建立会商机制,并根据天气形势加密会商频次、扩大会商范围,调整防御部署。在高考、中考期间,省气象局与教育、交通、公安等部门和各学校做好联动,为考生提供了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