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4.设问。
4.1.基本概念。
设问是一种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之后而又自问自答的修辞格。设问句是特殊疑问句的一种,属于无疑而问。
4.2.效果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够强调突出事物或事理,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述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4.3.基本用法。
4.3.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3.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3.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4.4.形式特点。
4.4.1.自问自答。
这是设问的常见形式。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4.4.1.1.一问一答。
即写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吸引读者。
例句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例句2: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4.4.1.2.几问一答。
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再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例句3: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4.4.1.3.连续问答。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例句4: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4.4.2.问而不答。
这种情况属于设问的特例,非常少见,要注意它与一般疑问句的区别。一般疑问句是真有疑问,需要别人给予解答,而“问而不答”的设问句,虽然说话者没有明确的给出答案,但他的内心是知道结果的,只不过是出于某种原因而故意不说出来而已。
例句5: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此句就属于“问而不答”的设问句,对于作者毛泽东来说,他对“谁主沉浮”的“谁”指代何人是有清醒的认知的。
例句6: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5.反问。
5.1.基本概念。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确定(肯定或否定)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方法。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反问句是特殊疑问句的一种,它属于无疑而问,一般是无须回答的,答案就在问句中。
5.2.作用效果。
反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字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强烈的感情基调。
5.3.形式类别。
反问的种类可以依据后面有没有回答分为两种形式。
5.3.1.问而无答的反问。
这是反问的常态形式,它又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5.3.1.2.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
例句1: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此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
例句2: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丰子恺《山中避雨》)
5.3.1.2.用否定句表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例句3: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此句是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我也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例句4: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此句表达肯定意思: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
例句5:"小陈"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他的姓。至于他的名字叫什么,我也不知道。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情!可是,这没有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的无名英雄不是还很多吗?(峻青《黎明的河边》)
此句表达肯定:这样的无名英雄是还很多。
例句6: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
此句表达肯定:人人都说它美。
如何确定某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还是否定的意思?
方法并不复杂。因为反问语气本身就是在表示质疑和反对,所以我们设定一个反问的问号就是代表一个否定词,然后你到句子中去数有几个否定词,句中否定词的个数加上问号代表的那一个否定,你看看共有几个否定词。总个数为单数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总个数为双数的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再强调一下,总个数=反问句中的否定词个数+1(问号代表1个否定词)。
如果还弄不清这个问题,你就翻看一下《高考语文考场技巧第37讲:肯定句、否定句与设问句与反问句》,文中有详细的解说。
5.3.2.问而有答的反问。
例句7:敢于这样做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这种形式的反问句属于特例。从另一个角度说,它是将设问与反问合二为一了,更能强化这两种修辞的作用。
强调一下,反问句也可以用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表达激动的感情,以增强文章感染力。
例句8: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理难受极了。(黄蓓佳《心声》)
5.4.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
其一、内涵不同: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其二、目的不同: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其三、形式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