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水灾的消息攥紧了所有人的心。
在这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发现有一个方阵显得有点特殊。
这实在值得🍑琢磨琢磨。
如果再进一步结合近两年的娱乐圈现实,更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下限的饭圈抱团撕逼。
一旦玩脱则成了自己养的蛊,反噬的威力令明星本人都吓到要拨打110。
但认真来讲,后援会诞生之始的作用并不是这样的。
所谓的共生关系不过如此了。
因为那些专业的组织者往往会立马化悲痛为力量,比任何人都快地开始排兵布阵。
当一切尘埃落定以后,他们也不会休息,又会立马思考如何继续偶像精神的传承。
人虽然总有一天会去世,但只要精神还活着,他就永远不会死亡。
而这些组织中,其中最有名的要属RED MISSION,它是在2003年张国荣去世之后成立的,后来逐渐发展到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会。
RED MISSION外事部的嘉露说:RED MISSION旨在鼓励热爱张国荣的歌影迷忘掉哀伤,重新振作,延续张国荣的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所以他们经常推出一些大规模且组织成熟的活动,而通常这些活动能使RED MISSION筹得大量善款,数额之多速度之快常令专业慈善组织都大吃一惊。
当然,这些组织最令人敬佩的点还在于,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无偿兼职。
为爱发电,大抵如此了。
当然,除了这种集体活动,组织里个人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有些现在所谓的“大粉”会负责一些精神输出,当然这些精神输出可不是指用虐粉小作文瞎当粉圈KOL,他们是真正在为偶像精神传承做实事。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二次创作偶像留下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写书、写歌等方式。
比如的灰的《与他共度六十一世》,汉洋创作的歌曲《哥哥》,甚至是古巨基的《Dear Leslie》都是一种体现。
甚至还有荣迷整理出了 #荣史上的今天#,把张国荣的生平细化到某年某月某天,做出了一部张国荣编年史。
7年后当初的承诺终于成为现实,但为你钟情咖啡馆还是在2001年因为张国荣本人无暇打理而关闭。
其实后援会的组织只是一种凝聚力的表达,真正能使这个组织长盛不衰的,还是那些个人的力量。
他们会甘心当自来水为偶像做宣传,会有更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偶像的作品进行传播。
比如让好多人绝对想不到的是,曾经闹得如火如荼的“谭张争霸”,竟然在21世纪20年代还存在着。
不同于四十年前那些选择线下约架的老前辈的是,他们更热衷于在网络上为自己的偶像打抱不平。
虽然这种行为被叙述出来显得有点幼稚可笑,但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些明星的影响力有多大多久。
但是那些已经逝去的明星就是可以,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比如在张国荣去世后喜爱上他,却深知此生无法见到偶像的后荣迷们,都会在入坑初期产生一种消极、悲伤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已经有了一个专业的名词:荣迷综合症。
这些偶像有着跨时代的影响力,他们的人格和作品的前卫程度都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存在。
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联合台北市政府,以虚拟形象的方式,为新冠肺炎制作了一支宣导短片。
对于那些处于痛苦中又喜爱邓丽君的人来说,这支短片的意义可能不止限于是一支短片。
这可能正如那句歌里唱的,“即使我来时没有爱,离别盛载满是情”。
张国荣在1989告别演唱会上说:如果有人问起80年代的歌星,你们提起我就很满足了。
可他们不仅记住了他,还把他的梦想延续了下去。
正如RED MISSION的口号“继续张国荣”,以及R.E.D.三个字母所代表的REGAIN(重新)、EXTENDED(延续)、DREAM(梦想)那样。
虽然他们失去了肉体的生命,但更深层次的精神却永远有人替他们活下去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