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招募!“双一流”高校涉水行业研究院集聚重磅平台!广纳贤士!光明科学城论坛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党和国家对涉水问题研究高度重视,相继提出了“十六字”新时代治水思路、推出五大重大国家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对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和新任务。

单位简介

河海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校内简称“水科院”)是学校围绕国家、行业涉水需求,开展以水为核心、以跨学科为手段的有组织科研实体机构。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与水科院合署办公。水安全与水科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16个学校内设涉水研究院/中心挂靠水科院。

目标定位

✦ 建立服务国家、行业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 统筹、协调水利工程学科建设;

✦ 建立涉水学科发展人才池。

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高端智库”全链条整合创新!

我们的优势

✦构建快速引才通道

河海大学专门制定出台办法,设立引才绿色通道,简化引进流程,加快引才速度。每月月初召开一次面试考核会,最快一个月入职。

✦集聚高端涉水平台

3个合署单位,2个挂靠单位,16个挂靠校级科研平台,7个内设机构。

✦具备一流学科实力

水利工程学科入选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 A +;

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整体发展水平总体情况为“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

水利工程学科辐射带动能力强,形成了水利、土木、环境、人文社科等多学科交又融合的学科格局。

✦ 给予优厚市场薪酬

学术型人才

包括优厚的年薪、科研启动费、购房补贴、安家费等,具体引进待遇按照一人一议原则,结合申请者的经历背景、创新水平、发展潜力、工作目标任务以及研究院相关学科人才紧缺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应用推广型人才

首席研究员40-200万

研究员20-150万

副研究员17-100万

助理研究员14-40万

研究助理14-40万

高级职业经理40-100万

职业经理17-40万

推广助理14-25万

✦ 提供舒适周转住房

学校为符合周转住房承租条件的新进教职工(含校聘人员)、访问学者、全职博士后及学校认定的其他人员提供校内教职工公寓或校外住宅。

周转住房房型多样,空调、热水器等生活家具用品一应俱全。

✦ 入驻优越办公环境

优美的办公环境,独立的办公区域,独特的休息区、茶饮区、会议间。

Part.01

引才类型

学术型人才

教授(研究员)、青年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青年副教授、讲师(助理研究员)。

应用推广型人才

首席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

依托大平台 组建大团队

攻关大项目 承接大任务

Part.02

需求方向

学术型人才

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工程技术、岸线保护与绿色航道、智慧水利和绿色发展战略、流域综合治理、水灾害防御、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孪生水利等方向。

应用推广型人才

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务、沿海开发与保护、一带一路水资源、生态工程、河流综合治理、调水工程、软土工程、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向。

Part.03

岗位详情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学术型人才

教授(研究员)

1.讲座教授

(1)中国工程院或中国科学院院士;

(2)发达国家院士;

(3)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

(4)国际学术组织要职人员。

2.学科领军人才

(1)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

(2)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具备组建并带领团队在某一学科方向进行科技创新,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能力的领军人才。

3.教授

(1)“四青”人才;

(2)承担过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或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3)具有承担重大项目或产出重大成果能力的成熟型人才;

(4)获得过具有显示度的国内外科技奖励者。

青年教授

(1)具有优秀的学术成果发表记录;

(2)学术水平在国内同龄人中遥遥领先;

(3)具备冲击“四青”实力。

副教授(副研究员)

(1)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

(2)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经历;

(3)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

(4)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青年副教授

(1)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

(2)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

(3)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讲师(助理研究员)

(1)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较著名高校;

(2)取得过较优秀的学术成果;

(3)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继续取得较优秀学术成果的能力。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应用推广型人才

首席研究员岗

(1)一般应在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担任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职位。

(2)具有开阔的战略视野、前瞻和预见能力,能准确把握本学科领域国家战略需求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或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

(3)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独立带领团队主持过重大科研项目,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能带领团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4)特殊关键人才一人一议。

研究员岗

(1)具有博士学位。

(2)一般应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发机构担任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相当水平。

(3)具有系统的本专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及前沿技术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在本学科领域有独立带领团队开展工作经验。

(4)主持1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某一领域区域规划,或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 某一专业技术工作;或在发明创造、自主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能力突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业内专家公认。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咨询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版权、奖励等可评价的业绩。

副研究员岗

(1)首聘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硕士及以上学位。

(2)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者具有相当水平。

(3)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开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专业技术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原则上在本专业领域累计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4)参加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或某一领域区域规划的编写或科研、开发以及咨询等科技服务项目工作;或参加过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某一专业技术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在发明创造、自主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艺流程标准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能力较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和业内专家公认。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咨询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版权、奖励等可评价的业绩。

助理研究员岗

(1)首聘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原则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2)熟悉相关领域专业基础理论,关注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所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对本专业技术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具有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和较好的科研发展潜力。

研究助理岗

(1)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

(3)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或科研服务经验。

(4)具有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公关能力。

Part.04

我们的平台

合署单位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挂靠单位

水安全与水科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内设机构

软土资源与工程研究所

城市水安全研究室

河湖治理保护研究所

高性能工程材料研究室(筹)

港湾工程研究室

长三角洪涝旱灾害防御研究室

流域水生态研究室

挂靠校级科研平台

世界水谷研究院

河长制研究院与培训中心

黄河研究中心

太湖研究中心

腐蚀防护研究院

淮河研究中心

水利大数据研究中心

绿色能源研究中心

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

海洋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

地理空间智能与流域科学研究中心

珠江研究中心

水资源高效利用联合实验室

江苏省河湖长制研究院

调水工程研究院

水工程安全研究院

Part.05

应聘程序

所有岗位常年招聘

欢迎报名加入

1.报名

2.资格审查

水科学研究院根据申请人履历情况、研究成果及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资格审查。

3.面试

通过审查的候选人,将受邀参加面试环节。

4.入职

签订聘用合同,办理入职手续。

Part.06

应聘申请材料

有意应聘者,请如实提供以下材料。应聘过程中如发现提供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一经查实,取消其应聘或录用资格。

1.填写申请表,详见附件1、附件2;

学术型

应用型

2.学历学位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证明复印件;

3.申请表中列举的所有研究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等证明的复印件;

4.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代表性著作的封面、目录等,其它证明个人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的有关资料。

合署单位简介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05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依托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2007年6月通过验收。2013、2018年连续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通过实验室重组为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整合优势资源,汇聚高层次人才,解决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打造我国在水灾害防御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科研基地。实验室设立“洪旱灾害演变与预报预警”、“水动力系统调控与河湖复苏”、“水工程灾变机制与防控”三大研究方向。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校内简称“工程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水资源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心由河海大学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组建,法人实体为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行业发展需求,聚焦“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洪旱灾害防治与风险调控”、“水工程智能低碳建设与智慧运行”、“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四个研究方向,致力于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验证与咨询服务等。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校内简称“长江院”)建于2019年6月,由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起成立。研究院的战略定位:面向国家长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流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高端智库,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整合科研平台优势,集聚人才资源,加强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和学科建设,搭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内设“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工程技术”、“岸线保护与绿色航道”、“智慧水利和绿色发展战略”六大研究方向。

请放大后查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介绍| 研究人员|实验平台| 研究成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运行管理| 开放研究基金 实 验 基 地 水环境综合治理实验厅 河口航道综合实验厅 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实验 水动力学环境模拟综合 铁心桥试验研究基地 五道沟水文试验研究基 昆山灌排试验研究基地 jvzquC41yt4ij~3gfw4dp8mgjco0kwigz0gtr
1.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流域水文过程模拟、气候变化对洪旱事件影响评估、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的教研工作。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Climat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jvzquC41lu€z0qmw0gjv0ls1yen21
2.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旨在建设出一支在水资源保护与水利工程领域内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培养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定特殊的激励政策,使中青年学术骨干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使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实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jvzquC41j{jsq6qcd0niw7jfw0io1‚}ina€{lp3cur
3.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开放日安全培训专题活动 2025/6/9 16:51:08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2025/1/2 15:19:19 余钟波教授参加第3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亚太地区指.. 2024/11/14 14:56:13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Pomeroy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 2024/jvzquC41j{jsq6qcd0niw7jfw0io1wjyu34buyDecvejfF8
4.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2024年4月10日,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建云院士,副主任胡春宏院士、钮新强院士、王会军院士,委员崔鹏院士、杨志峰院士、邓铭江院士、李华军院士、杜修力院士、周创兵院士、吴吉春教授、余钟波教授等在线上和线下出席会议。依托单位河海大学党委jvzq<84yyy4oj{n0ep5bt}4424:068631cxua<7a97;6;7mvon
5.河海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研究方向:数字孪生水网 指导教师:陈红 招生计划:全日制 1 人,非全日制 0 人 土木水利(085900) 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指导教师:肖洋 招生计划:全日制 0 人,非全日制 1 人 五、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1) 研究方向:水资源演变、流域水文过程、智慧水文 指导教师:张建云、夏 jvzq<84yyy4lcxgqkplp0lto1Cxuklqg1{~yz8ul|522>94354ivvq
6.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溃坝洪水演进模拟及影响分析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为例,根据电站工程特质和自然条件,利用HEC-RAS建立二维非恒定流水动力模型,分析水库潜在的溃坝原因和溃决方式;设计9种可能的溃坝工况并分别进行溃坝模拟计算;通过ArcGIS叠加洪水淹没范围与下游影响范围相应图层,并拟定12项 机构: 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国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UNHJ32;:332690qyon
7.学院赴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调研学习双方一致同意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携手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前,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珂教授汇报了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和近期取得的重大成果。jvzquC41ul/kvfw0gjv0ls1kplp1:6341=7:960jvs
8.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前身为2005年建设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2023年3月重组获批建设。实验室围绕国家水灾害防御重大需求,系统开展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与致灾机理、水动力系统响应与重构、水工程灾变诊断与防控理论研究,全力打造水灾害jvzquC41j{jsq6qcd0niw7jfw0io1snp0cyq
9.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在我院召开2024年3月11日,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在我院召开。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戴济群主持会议,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河海大学副校长陈达,以及实验室管委会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jvzq<84yyy4oj{n0ep5bt}4424:058631cxua<7a978267mvon
10.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开放日安全培训专题活动2025年5月28日,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科技活动周”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主题,成功举办了实验室开放日安全培训专题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相关实验师生积极参与,旨在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为科研创新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活动于当日15:00在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201jvzquC41j{jsq6qcd0niw7jfw0io1|mqypkxu:3curEog€xakfC2:A9
11.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个人概况 科学研究 教学信息 社会职务 荣誉及奖励 招生信息 邹艺娜 职称: 副研究员 部门: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学科: 理论经济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教学部门: 水文水资源学院党委、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党委、水利水电学院 办公地址: 通讯地 jvzquC41lu€z0qmw0gjv0ls1|{t21
12.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2025年学术根据《河海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河海大学关于做好2025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河海校科教〔2024〕75号)和《河海大学关于做好2025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的通知》(河海校科教〔2024〕7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江保护jvzquC41u0jexig0qxh0ls17kz2697
13.办好行业特色大学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丨中国教育报围绕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学校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支撑引领能力,统筹解决新老交织水问题,打造国家水利战略科技力量。学校以高水平建设“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重要牵引,全方位优化省部级科研平台布局;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融合jvzquC41yy}/q~wlkcthu~3eqo5xcy4c146359<39177:B:859<2;?3ujvsm
14.陈沈良|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5063,我国大河三角洲的脆弱性调查及灾害评估技术研究,2008/07-2012/06,347/2709万元,已结题,项目副负责人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44KZ0011,我国大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灾害评价与对策,2008/01-2009/12,70万元,已结题,主持 jvzq<84yyy4tmuje0giow7jfw0io1\ychh5DjnsUjgtMkjsi
15.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南统超 职称:副教授(青年教授) 学科: 教学部门: 办公地址: 通讯地址: 邮编: 822访问 个人简介 个人资料 姓名:南统超 性别:男 学位:博士 出生年月:1986-05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毕业院校: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jvzquC41lu€z0qmw0gjv0ls1pvi0
16.岩石力学大会第2号通知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重大水电工程多场耦合力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浙江中科依泰斯卡岩石工程研发有限公司 jvzquC41tqilnjg0yj{/gmz0ep5jpot1327:1:8450nuo
17.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为加强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学术交流,吸引实验室以外的力量面向新时期国家治水实践的重大科技需求,面向科技前沿,共同推动基础研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验室设立了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集中攻关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问题,现发布2024年度开jvzq<84yyy4jyqw0eqs0|pxm{y}og€4iin5xgknphq532;9129529;7452668@7228
18.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专家、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原督察专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水电风险管理专委会主任万海斌司长作主题报告。 开幕式上,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首先介绍了与会专家和会议议程,随后邀请实验室承建单位领导—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左锐副处长和水科学研究院程红光院长致辞。左锐副处长表示,实验室过去jvzquC41eyy/dwz0gf{/ew4zy|~0z€iv166::k8cd6ie;=53::?69jfd:di899jh60nuo
19.仪器设备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官方网站jvzquC41umrdomie0ewv0niw0et0kwigz1qz|k4{suh/j}r
20.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厦门理工学院建设,实验室由XMUT-WT风洞实验室、数值风洞仿真技术研究中心、台风与风场实测研究中心三大部分组成,是一座集风洞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数值风洞研究与应用、台风与风场实测研究与应用三位一体的先进的风工程科学研究平台。实验室建设总投入已超过5400万元,实验室实验面积约6400jvzquC41vl4yo~y0gf{/ew4z{iq0lpx|1mil|kyli5gl|k|j{lheƒiu{u4ivv
21.喜报!广东水利大讲堂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广东水利大讲堂”由广东省水利学会、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知网、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水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和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会议旨在活跃我省水利学术氛围,聚焦我省“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河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425d9A63:9=/j}rn
22.湖北省拟认定重点实验室12个(附名单)近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认定一批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公示》。原文如下: 各有关单位: 按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省科技厅经组织专家论证,拟新认定一批领域方向符合我省创新战略需求、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省重点实验室,现将拟认定结果向社会公示。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923>=24/91
23.福建15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有效提升,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山地灾害、风暴潮、海上大风等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开展,气候适应jvzquC41yy}/eqsfcso/exr1pg}t1<9:35;/j}rn
24.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强风暴实验室和数值预报中心基础上组建的,2005年3月 实验室进入建设阶段,2007年8月通过建设期验收, 2008年3月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建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是针对灾害天气关键科学问题,持续发展灾害天气监测理论和方法、认识灾害天气演变规律、改进灾jvzquC41yy}/ejrueog/ew4|jvwt{|3jvor
25.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原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基础上,根据国家科技创新与重大实践需求,与河海大学强强联合,依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于2024年12月获批建设,系水利系统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jvzq<84yyy4tmu2yce4dp8xmnyixu8x{uiq0u‚xll1G829623ktegd30jzn
26.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第二届学术年会顺利召开10月20-21日,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20日下午,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我校王会军院士等14名委员,以及水利部国科司程璐教高,我校副校长陈海jvzquC41j{sff7swkuz/gmz0ep5ncrs0jvs
27.耦合物理机制和深度学习的分布式混合洪水预报模型准确的洪水预报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水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洪水预报中过程驱动模型受限于物理机制表征与数据驱动模型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物理机制和深度学习的分布式混合洪水预报建模(DHFM)框架。该框架在统一的深度学习平台 机构: 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UNZH32;:332:12;3jvor
28.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教学部门:水文水资源学院党委、水文水资源学院 办公地址:信息馆408 通讯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98 9006访问 个人简介 张珂,男,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jvzquC41lu€z0qmw0gjv0ls1|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