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技术古人如何防汛抗洪世界最早的水文站在中国!报汛海河流域

洪水灾害是自古以来威胁人类生命的自然灾害

在长期抗洪斗争中

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防洪经验

但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

古人是怎么治水的呢?

自古以来,洪水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可以说是严重困扰人类的问题。

大禹治水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水文学的重要性。此后,历朝历代更加重视防汛防汛和汛情通报,在江河要地设立水文监测站。

因此,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雨量的检测,并设立了专门的水利部门。比如:司空、都水监、水部郎中、河道总督等,都是掌管水利的官员。

1.建立先进的洪水报告系统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报汛制度”。

《秦律十八种·田律》中,记载着秦国的规定:在庄稼生长期下雨,要及时报告降雨量。

至秦国往后,我国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报汛制度,有的朝代还会要求地方政府从立春便开始报汛。

明清时期,报汛制度已十分完善了。据明万恭《治水筌蹄》记载,“凡患害急缓,堤防善败,声息消长,总督者必先知之。”

2. 古人“奇奇怪怪”的预警形式

根据洪水形势和地理位置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洪水报告方式。

羊报:

在古代兰州,“羊报”通常用来传达险情。所谓“羊报”,是指水手们乘着羊船沿途报告水患。

据史料记载,古时候“ 羊报 ”传递水情信息总共分三步:

比如,甘肃皋兰县城西曾设有水位观测标志,一旦出现险情:

第一步:当地政府派剽悍壮实、水性高强的水卒,带上浸过油的羊皮袋,沿着黄河急流迅速投掷水签。

第二步:黄河周边的官府会派专人在河里打捞水签。

第三步:当地官府按照水签提示的洪峰高度,命河工提前加固堤防,防患于未然。

注:由于这项工作九死一生,难度系数极高,所以水卒在完成工作后会得到很大一笔赏金。

马报:

如果汛情比较紧急,一些地方政府会发布“ 马报 ”。马报是指地方衙门派人骑着快马报告水灾。

明清时称为“六百里飞马”。在古代,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 塘马 ”。当上游地区降暴雨河水陡涨时,封疆大吏遂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快马迅驰,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口。当时有的一昼夜迅奔500里,竟比洪水还要快。

除了比较常见的“羊报”和“马报”外,还有“步报”和“狗报”。

步报:

“步报”自然是靠人的腿来报汛期,但仅限于距离较近的郡县。例如,秦国曾规定:“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轻足”就是指走得快的人。

狗报:

“狗报‍”是指经过特殊训练的狗可以代替人类传递信息。经过特殊训练的狗传递信息的速度并不比人类慢多少。由于东北路况不好,故设有狗站。当时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有3000多只,在辽东和黑龙江下游就设立了15个水警犬站。

3. 建立水文观测站

如上所述,当地政府发布“ 羊报 ”,是因为检测到了水险情。而他们监测的地方,正是水文站。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水文站是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的白鹤梁。它也是“ 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文站 ”。

白鹤梁的梁脊仅比长江最低水位高出2-3米,常年状态没在水中,只有在每年的冬春之交水位最低时露出水面。

古人是根据白鹤梁出水的高度来估计长江枯水水位的。

唐代,古人创制白鹤梁题刻,以“石鱼”作为水文符号。白鹤梁水文站记录了公元764年以来连续72年的长江的枯水记录。

白鹤梁

宋代则沿用了除了以前“ 刻石记事 ”的方法监测水文外,还建立了完整的水位观测系统。

白鹤梁“刻石记事”

比如,位于吴江县长桥垂虹亭旁的“ 水则碑 ”,就可以记录水位。

左右水则碑功能不同:左水则碑可以记录历年的最高水位,右水则碑可以记录一年中每个月的最高水位。

1900年宁波平桥水则碑

4. 建设堤坝分洪、泄洪

最后,建立堤坝分洪和泄洪。中国人与洪水打交道几千年,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大禹改堵为疏,规划水道,把平地的积水引成江河,再汇入大海,才治好了水患。

所以修建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都江堰还是郑国渠,还有比如它(tuō)山堰、灵渠,都起到了分水、引水、泄洪的巨大作用。

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时,用3个立于水中的石人观测水位,以水淹至石人身体某部位作为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的标记。当水位在石人脚与肩之间时,引水量刚好能满足灌溉和防洪安全的要求。

校对:阮辰旼

排版:周子凌

《净水技术》2023年活动计划

——净水技术合作伙伴专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迫切构建水文化与水环境党建对过去常易积水的道路两侧增设落水口。第二,可以应用橡皮坝技术防护低洼的住宅区。这是一种新的技术措施,平时高度与地面相同,一遇暴雨积水,就能充气“长高”40厘米,足以挡住积水入侵。最后,在旧房密集区域可增设集水井缓解矛盾。拆除岸边违章建筑,从源头上清理涝水灾害的破坏力。jvzq<84fcpmkkjs0rguqnn3eqo4dp8s14276198381i23@5;4/879959694ivvq
1.河湖安澜秀水长清以“水”为笔绘就水韵西安美丽画卷西安新闻网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条河流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管水有责、护水有方,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安全可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水网建设更加健全,水环境治理日新月异……漫步在春日的西安,一派河湖安澜、秀水长清的醉人景色映入眼帘;人水和谐、亲水而居的美好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以规划为引领 以项目为支撑 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现代水网体系 水资源 jvzquC41yy}/zrfpep4dqv4eqpzfp}4424:.2<4351ipp}jpva<98:=920nuo
2.第13届水科学发展论坛(第2轮通知)综合各类水文数据,实现有效信息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水文过程模拟、水资源管理与配置、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水灾害管理等领域,对新时期水文水资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迫切需要水科学领域的学者进一步集聚智慧、共同推动水科学的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变化环境下的水科学研究,在2007年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 jvzquC41yy}60ƒw0gjv0ls1yu5jpot1327:1:7330nuo
3.中国历史上的水灾,你知道哪些?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黄河的水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491:B<7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