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灾害居民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为探究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以长春市为研究区,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及数量化Ⅱ理论,开展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灾害、避难、防灾演练经验对居民内涝灾害应对策略、避难所与避难路径选择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居民对内涝灾害管理部门信任度与避难所安全性评价结果;年龄、经验对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影响最大,而防灾演练与身体障碍者两项对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影响较小。

关键词:内涝灾害;风险认知;数量化理论;吉林省

0 引 言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是全球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物及人口密集度增加,区域道路建设规模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透水路面覆盖的面积增加,雨水渗透能力减小,在暴雨天气情况下城市内低洼地带会持续积水过多,造成交通道路不通、房屋被水淹没,甚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1-2]。了解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是提高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的重要途径。

风险认知(risk perception)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知,且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判断、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3-4]。1978年,Fischhoff和Slovic首次提出了使用心理测量学来评测风险认知,他们采用“表达偏好( expressed preference)”的量表式调查问卷,直接获得人们对于风险和收益的不同看法。在中国,1995年谢晓非等[5]较早提出了风险认知研究的概况及理论框架。目前,居民风险认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设定问题,了解居民对待调查事物的认知现状,并加以分析,探究其认知程度大小[6]。还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与模型识别居民对待评测事物风险认知大小[7-8],或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寻求居民对待评测事物的认知现状与规律[9]。从国内外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中多数是对居民风险认知的评测,尤其是以地震[10]、洪灾[11]、火灾[12]为主。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虽频发,但大部分内涝灾害对城市居民影响相比洪灾、地震、火灾小的多,因此,少有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尤其是对影响因素进行数量化的分析研究。

本文在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结构,厘清其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数量化分析,探究其主要与次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居民形成正确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提供参考,亦可为有关部门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南关区是吉林省长春市下辖区,位于长春市区东南部,是长春市的南大门(北纬43°53′56.50″,东经125°20′18.70″)。全区西起人民大街与朝阳区接壤,北至新发路、上海路、光复路与宽城区相接,东临伊通河与二道区隔河相望,南至新立城镇、永春乡边界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邻,全员人口66万人,面积497 km2。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593.8 mm。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主要集中在5~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夏季由于大陆增温形成低压中心,南来的潮湿海洋气团与极地大陆气团相遇,凝结降雨,尤其是7~8月台风天气系统造成特大范围暴雨,此期间极易形成暴雨内涝灾害。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因本研究需要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避难行动及避难安全等方面情况,因此设计了居民城市内涝灾害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地为吉林省长春市,共计发放350份,回收325份,回收率为92.86%,其中剔除无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88.31%。有效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研究所需数据。

1.2.2 数量化理论

数量化方法是基于数量化理论,用于评价过程中。该方法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各种数学方法,可以定量地對评价对象的各个环节中每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其间的数量变化和规律[12-15]。本文主要以数量化理论Ⅱ为基础,对居民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形成过程建模[16-18],以此了解城市内涝灾害居民风险认知过程。

在数量化理论中,常把定性变量叫做项目,把项目下可能出现的不同取值称为类目[19-20],用[x1],[x2],…,[xj]表示项目,[Cjk]表示类目,k=1,2…,j,[δi](jk)表示第[i]个样本对类目[Cjk]的反应,其中[δi(jk)=1  有0  无],而且变量[δi](jk)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k=1Cjδijk=1i=1nk=1Cjδijk=1]                       (1)

式中:[Cj]为项目[j]的类目数;n为样本总数,按照Yi计算样本对每个类目的反应总得分,这里[Yi]是总得分,[ajk]是标志权系数,当样本[i]对项目[j]中的类目[k]有反应时,[δijk=1],即项目[j]对总得分[Yi]的贡献值,这样使得反应情况接近的样本有相近的得分。据此可对样本分类,具体为

[gi(jk)=i=1niδijk]       (2)

式中:[gi(jk)]表示对项目[j]和类目[k]有反应的样本数,据此可反映每个指标得分情况,为了更为清楚地表达项目与类目间的关系,可构建一个反应矩阵,具体为:[fim(jk)=i=1niδilmδijk],式中[l]表示项目,m表示类目。在计算反应矩阵中每个元素值时,采用如下方程计算:

[Hx=η2Fx]       (3)

式中:[Fx = n1n2n ℎ],[F = fuμlm- 1n nlm nuμ,  ℎ=]

[g1(jk)n1-g2(jk)n2]。n为样本数,[n1]为对类目有反映的样本数,[n2]为对类目无反应的样本数,[j],[u],[l]表示项目,[k],[μ],m表示类目,将所得矩阵做归一化处理,并乘以相应的标志权系数,构成加权反应矩阵,从而得出所分析样本中各因子的重要性。

2 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分析

2.1 内涝灾害危险性认知

居民灾害危险性认知是指居民对灾害危险性大小的感知程度,由于城市内涝发生过程较为缓慢,且部分区域未发生或影响不大,导致部分居民未能准确感知灾害的危险性,使自身处于危险中。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发现,认为研究区内涝灾害危险性较高的人数最多(56.6%),而认为危险性低的人最少(2.3%)(图1)。产生此种结果的原因在于研究区近些年频发内涝灾害,已经给居民的出行、生活及基础设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一半以上居民对内涝灾害危险性认知较好,这对内涝灾害防灾减灾具有一定意义。但仍然存在部分居民认为内涝灾害危险性不大(14%),需对此部分居民做内涝灾害危险性认知宣传,使该部分居民对内涝灾害危险性有进一步了解。

2.2 居民内涝灾害应对策略认知

居民内涝灾害应对策略认知是应对内涝灾害减少损失的前提,掌握更多的内涝灾害应对策略,如地下室进水逃生、地铁进水逃生、如何防止家进水等应对策略,能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从调查结果(图2)可看出,有内涝灾害经验的居民中完全没有策略的比无内涝灾害经验的居民少。而无内涝灾害经验的居民有应对策略和部分应对策略的虽然人数较多,但相较于有内涝灾害经验的居民数量少,说明居民经历过内涝灾害是掌握内涝灾害应对策略的主要途径。

2.3 灾害风险地图认知

灾害风险地图是指将所在城市或区域内可能发生危险区域与安全区域进行专题制图,并在公共区域张贴,使居民明确危险区域,起到警示作用;而避难地图则是以图示方式将避难所位置、避难路径、物资储备点等要素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的专题地图。灾害风险地图与避难地图结合使用可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但目前部分社区内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灾害风险地图与避难地图,导致大部分居民不能详细了解相关内容(图3~4)。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对灾害风险地图与避难地图了解的居民大都是通过媒体、网络、广播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但不同城市灾害类型不同,导致其他城市的灾害风险地图与避难地图无法适用于不同城市。因此,在未来的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需要加强灾害风险与避难等专题地图的绘制。

2.4 居民对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部门评价

灾害应急管理部门工作包括救灾工作政策措施、协调救灾工作、组织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核查并统一发布灾情、管理与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救灾物资储备工作、指导救灾捐赠工作以及负责对吉林市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和分配使用。因此,灾害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运行方式及实施效果等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中从应急管理部门角度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实现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或绩效评价。本研究将从居民视角出发,对内涝灾害应急管理部门开展评价。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居民对南关区应急管理部门对内涝灾害应急管理表示安心占40.3%,其次是较为安心占23.1%,非常安心占6.3%,一般安心占20.2%,不安占10.1%(图5)。综上可看出,长春市南关区应急管理部门近些年对内涝管理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大部分居民较为认可应急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但也有部分居民对应急管理部门工作存在质疑,从而导致部分居民存在不安心理。

2.5 居民选择避难所及避难路径原因

避难是指躲避灾难或破坏。它是因异常自然现象或过失、事故、战争等人为原因引发灾害,从原来功能遭受破坏的场所或预想危险的场所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转移。避难过程中如何选择避难路径与避难所是安全避难的关键,亦是居民灾害风险意识的表现。在避难所选择过程中,居民选择指定避难所人数占38.2%,说明多数居民会依照政府部门指定的避难所进行避难;但也存在居民对政府部门指定避难所并不了解,导致其自行选择避难所,其中认为选择距离较近的人数占21.5%,认为选择熟悉的避难所占23.1%,认为选择安全的避难所占16.3,另外还存在2.1%的居民选择了上述原因之外的理由(图6)。

避难路径选择(图7)与避难所选择相似,选择政府制定避难路径、最短路径及防灾演练通道的居民占比较多,选择认为安全避难路径与参考避难地图中的避难路径的居民占比较少。居民在选择避难路径时是否需要按照指定避难路径进行避难,需要依据灾害发生时的实际情况,否则可能导致按照既定路径避难并不一定安全,如遇洪灾、内涝、地震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灾害发生时,可能会对规划避难路径进行破坏,此时需要重新选择合理避难路径避难。

2.6 避难所安全性评价

避难所安全性评价结果见图8。避难所是指当有危险或不可避免的灾害,人们用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和城市危机管理所修建的一个应急避难场地。避难所是居民躲避灾害的重要场所,因此,避難所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从居民角度出发,探究居民对避难所安全性评价,体现居民对避难所的认知程度,亦可体现应急部门的宣传情况。本研究针对居民有无灾害经验,且避难所处于积水区域内和积水区域外两个方面,考察居民对避难所安全性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选择积水区域内和积水区域外的比例在有无灾害经验者中没有太大变化,但在避难所的安全性评价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图8),有灾害经验的居民对积水区域内的避难所感到危险程度比例较高,而无灾害经验的居民在此方面感知危险程度偏低。

3 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结构

利用数量化理论Ⅱ类为基础,构建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影响因素间的相对影响力模型,实现居民内涝灾害影响因素评价(表1)。结果表明:年龄项得分值最大(0.486),依次是灾害经验(0.298)、避难地图(0.169)、灾害风险地图(0.157)、内涝灾害对策(0.143)、避难经验(0.048)、防灾演练(0.038)、身体障碍者(0.031);相关性最大的是年龄项(0.296),其次为灾害经验(0.224)、灾害风险地图(0.171)、避难地图(0.168)、内涝灾害对策(0.152)、避难经验(0.062)、防灾演练(0.036)、身体障碍者(0.032)。从上述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年龄、经验对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影响最大,而防灾演练与身体障碍者两项对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影响较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从城市内涝灾害居民风险认知角度看,居民的灾害经验、避难经验、防灾演练经验对居民内涝灾害应对对策、避难所选择、避难路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居民对内涝灾害管理部门信任度与避难所安全性评价结果。

(2)从居民内涝灾害居民风险认知影响因素角度看,年龄得分值最大并且年龄段之间存在差距。灾害经验项得分值次之,第三是内涝灾害管理部门评价项、灾害风险地图项和避难地图项、内涝灾害对策项。此外,避难经验项、防灾演练项、身体障碍者项的得分值和局部相关性都具有相对较小的值,说明这些因素对居民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形成影响较小。该结果说明内涝灾害造成的破坏程度比地震、洪水、火灾等小,大部分居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防灾演练或是具有避难经验,亦可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4.2 建 议

(1)依托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结合实地情况,在加强防洪排涝硬件的同时,还应加强软件建设,改变居民的风险认知现状,例如形成对每个居民的内涝灾害风险正确认知,并定期进行防灾演练,进一步明确防灾减灾内容、方法、步骤等实际问题。

(2)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在防灾减灾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形成更加灵活和多方面的防灾减灾预案、措施等,尤其需要优化应急管理部门,实现快速救助、权责分明、联动有序。

(3)居民之间对该地区内涝灾害风险认知共享。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邻里关系的疏远,邻里间交流较少,致使内涝灾害风险或其他灾害相关知识无法得到交流。为了分享社区遭受内涝灾害或其他灾害的居民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有必要加深社区之间的联系,并将这些内容纳入日常社区发展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陈鹏,张继权,孙滢悦,等. 城市内涝灾害应急救援兵棋推演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4): 8-17.

[2] CHEN P,ZHANG J,SUN YY,et al. Wargame simulation theory and evaluation method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of residents from urbanwaterlogging disaster are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6,13(12):2-19.

[6] 蘇筠,张美华,高立龙,等. 防洪工程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初探——基于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问卷调查的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8,17(1):75-80.

[7] 苏筠,李娜,张美华,等. 公众信任及水灾风险认知的区域对比[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7):5-10.

[8] 龚柯,徐惠梁,刘鑫磊,等. 西部社区山地灾害风险认知与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以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2):183-188.

[9] 赵凡,赵常军,苏筠. 北京“7·21”暴雨灾害前后公众的风险认知变化[J]. 自然灾害学报,2014,23(4):38-45.

[10] 邓晓军,邹静. 大学生地震灾害风险认知调查[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2,14(3):101-106.

[11] 钟景鼐,张美华. 防洪工程信赖对公众洪灾风险认知的影响——以开封沿黄地区与岳阳洞庭湖区为例[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30(2):222-228.

[12] 张文辉,沈荣芳. 城市火灾风险认知述评及其逻辑局限和对策[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39(2):387-396.

[13] 杨平,王新民,路来君. 基于改进的数量化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组合方法的地下水水质预测[J]. 地学前缘,2016,23(3):151-155.

[14] 程英建,石豫川,石胜伟,等. 数量化理论在泥石流易发性预测中的应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42(1):140-145,153.

[15] 余佩佩,趙国彦,周礼. 基于数量化理论Ⅱ的地下矿山矿柱稳定性判别[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5):45-49.

[16] 王进,刘振斌,王玉振. 基于矩阵半张量积方法的改进数量化理论(Ⅰ)[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7):1575-1581.

[17] 秦利燕,秦玉权,邵春福,等. 应用改进的数量化理论预测道路断面事故率[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1):87-91.

[18] 李军霞,王常明,王钢城,等. 基于数量化理论Ⅲ的滑坡发育影响因素及耦合作用强度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06):1206-1213.

[19] 胡力绳,王建秀,叶冲. 基于数量化理论的岩堆稳定性评价模型[J]. 工程地质学报,2009,17(2):258-262.

[20] 赵雪艳. 数量化Ⅱ类弓形效应修正方法及应用[J]. 统计研究,2020,37(6):106-118.

(编辑:江 文)

Research on residents' risk perce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

ZHU Yuying,CHEN Pe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Key words: waterlogging disaster; risk perception; quantification theory; Jilin Province

THE END
0.河流之殇——淡水河三大难题调查报告由于中下游坡降更小,河水流速更慢,所以一旦上游爆发洪水, 下游必然水灾。(淡水河在永湖附近的挡水坝)打个比方,在流速一定的情况下,龙岗河水深2米,坪山河水深也2米,不算横岭河、周田河、沙田河等河流的洪水,到了中下游的永湖,水深就至少是6米了。如果按照实际情况,龙岗上游的流速是下游的两倍,横岭河和周田河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41273385918623:7;3a713><437860|mvon
1.黄河水灾调查:并非“洪水”带来的灾害黄河水灾调查:并非“洪水”带来的灾害 “造成黄河下游水灾的水量称不上洪水。”甚至,水利专家们认为堵住黄河决口都是不应该的。他们的根据是,黄河就要通过漫滩来维持河槽与滩地的同时并涨,这才是多沙河流的好形态 “造成黄河下游水灾的水量称不上洪水。”甚至,水利专家们认为堵住黄河决口都是不应该的。他们的根据jvzquC41yy}/nrkgygkl0lto0et04955137188;;;54tj}rn
2.【中国新闻周刊】安徽水患调查:大量新城镇破坏生态增大洪水风险|“一开始还能满足,但现在防浪布、油布,还有打桩用的木材已经很紧张了。我们一边往外调用,一边往里调拨,但周边的地区面临同样的水灾,市场很紧张。”巢湖市长江流域大部分中小河流未进行系统治理,堤身单薄,“我省有5000多座小(二)型水库,其中有600多座尚未实施除险加固建设,主要分布于江淮地区,影响度汛安全。”jvzquC41yy}/lrjokct/exr1ctzjeuj196>62@3jvor
3.有人“收割青小麦当饲料”?记者调查:属个别现象这位养殖企业相关人员表示,他所在的企业并不存在高价收购青贮小麦的情况,但受去年河南水灾影响,部分养殖企业没有收到足够的玉米青贮饲料,导致饲料缺口较大。 河南汝州一家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部分青贮饲料存储不足的企业,想用青麦作辅料,缓解一时之需。而此时去市场上买玉米青贮饲料已来不及,只能向农民高价收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699:49:6;94986?:245
4.城市防洪工程经济分析12篇(全文)(3)调查并计算各种防洪方案的经济效益。 (4)计算分析各种防洪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和其他辅助指标。 (5)对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方案或经济有利的范围。 5 城市防洪工程效益分析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意见 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除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外,还有许多洪灾影响的间接效益,现行的计算方法很难把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cs5€x;||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