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拼音版原文及翻译王安石

(宋sòng) 王 wáng 安 ān 石 shí

某 mǒu 启 qǐ:

昨 zuó 日 rì 蒙 méng 教 jiào,  窃 qiè 以 yǐ 为 wéi 与 yǔ 君 jūn 实 shí 游 yóu 处 chù 相 xiāng 好 hǎo 之 zhī 日 rì 久 jiǔ,  而 ér 议 yì 事 shì 每 měi 不 bù 合 hé,  所 suǒ 操 cāo 之 zhī 术 shù 多 duō 异 yì 故 gù 也 yě。  虽 suī 欲 yù 强 qiáng 聒 guō,  终 zhōng 必 bì 不 bù 蒙 méng 见 jiàn 察 chá,  故 gù 略 lüè 上 shàng 报 bào,  不 bù 复 fù 一 yī 一 yī 自 zì 辨 biàn。  重 chóng 念 niàn 蒙 méng 君 jūn 实 shí 视 shì 遇 yù 厚 hòu,  于 yú 反 fǎn 复 fù 不 bù 宜 yí 卤 lǔ 莽 mǎng,  故 gù 今 jīn 具 jù 道 dào 所 suǒ 以 yǐ,  冀 jì 君 jūn 实 shí 或 huò 见 jiàn 恕 shù 也 yě。

盖 gài 儒 rú 者 zhě 所 suǒ 争 zhēng,  尤 yóu 在 zài 名 míng 实 shí,  名 míng 实 shí 已 yǐ 明 míng,  而 ér 天 tiān 下 xià 之 zhī 理 lǐ 得 dé 矣 yǐ。  今 jīn 君 jūn 实 shí 所 suǒ 以 yǐ 见 jiàn 教 jiào 者 zhě,  以 yǐ 为 wéi 侵 qīn 官 guān、  生 shēng 事 shì、  征 zhēng 利 lì、  拒 jù 谏 jiàn,  以 yǐ 致 zhì 天 tiān 下 xià 怨 yuàn 谤 bàng 也 yě。  某 mǒu 则 zé 以 yǐ 谓 wèi:  受 shòu 命 mìng 于 yú 人 rén 主 zhǔ,  议 yì 法 fǎ 度 dù 而 ér 修 xiū 之 zhī 于 yú 朝 cháo 廷 tíng,  以 yǐ 授 shòu 之 zhī 于 yú 有 yǒu 司 sī,  不 bù 为 wéi 侵 qīn 官 guān;  举 jǔ 先 xiān 王 wáng 之 zhī 政 zhèng,  以 yǐ 兴 xīng 利 lì 除 chú 弊 bì,  不 bù 为 wéi 生 shēng 事 shì;  为 wèi 天 tiān 下 xià 理 lǐ 财 cái,  不 bù 为 wéi 征 zhēng 利 lì;  辟 bì 邪 xié 说 shuō,  难 nán 壬 rén 人 rén,  不 bù 为 wéi 拒 jù 谏 jiàn。  至 zhì 于 yú 怨 yuàn 诽 fěi 之 zhī 多 duō,  则 zé 固 gù 前 qián 知 zhī 其 qí 如 rú 此 cǐ 也 yě。

人 rén 习 xí 于 yú 苟 gǒu 且 qiě 非 fēi 一 yī 日 rì,  士 shì 大 dà 夫 fū 多 duō 以 yǐ 不 bù 恤 xù 国 guó 事 shì、  同 tóng 俗 sú 自 zì 媚 mèi 于 yú 众 zhòng 为 wéi 善 shàn,  上 shàng 乃 nǎi 欲 yù 变 biàn 此 cǐ,  而 ér 某 mǒu 不 bù 量 liàng 敌 dí 之 zhī 众 zhòng 寡 guǎ,  欲 yù 出 chū 力 lì 助 zhù 上 shàng 以 yǐ 抗 kàng 之 zhī,  则 zé 众 zhòng 何 hé 为 wèi 而 ér 不 bù 汹 xiōng 汹 xiōng 然 rán?  盘 pán 庚 gēng 之 zhī 迁 qiān,  胥 xū 怨 yuàn 者 zhě 民 mín 也 yě,  非 fēi 特 tè 朝 cháo 廷 tíng 士 shì 大 dà 夫 fū 而 ér 已 yǐ。  盘 pán 庚 gēng 不 bù 为 wèi 怨 yuàn 者 zhě 故 gù 改 gǎi 其 qí 度 dù,  度 duó 义 yì 而 ér 后 hòu 动 dòng,  是 shì 而 ér 不 bù 见 jiàn 可 kě 悔 huǐ 故 gù 也 yě。  如 rú 君 jūn 实 shí 责 zé 我 wǒ 以 yǐ 在 zài 位 wèi 久 jiǔ,  未 wèi 能 néng 助 zhù 上 shàng 大 dà 有 yǒu 为 wéi,  以 yǐ 膏 gào 泽 zé 斯 sī 民 mín,  则 zé 某 mǒu 知 zhī 罪 zuì 矣 yǐ;  如 rú 曰 yuē 今 jīn 日 rì 当 dāng 一 yī 切 qiè 不 bù 事 shì 事 shì,  守 shǒu 前 qián 所 suǒ 为 wéi 而 ér 已 yǐ,  则 zé 非 fēi 某 mǒu 之 zhī 所 suǒ 敢 gǎn 知 zhī。

无 wú 由 yóu 会 huì 晤 wù,  不 bù 任 rèn 区 qū 区 qū 向 xiàng 往 wǎng 之 zhī 至 zhì。

(宋)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主国政。次年为相.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2)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3)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4)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5)操:持,使用。术:方法,主张。(6)强聒(guō):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7)略:简略。上报:给您写。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8)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9)反覆: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无礼。(10)具道:详细说明。所以:原委。(11)冀(jì):希望。(12)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13)名实:名义和实际。(14)怨谤(bàng):怨恨,指责。(15)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16)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订。(17)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18)举:推行。(19)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驳斥,排除。(20)难(nàn):责难。壬(rén)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21)固:本来。前:预先。(22)恤(xù):关心。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23)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24)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25)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26)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事见《尚书·盘庚》。(27)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28)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29)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30)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做得对。(31)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32)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33)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34)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35)不任(rén)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

鄙人王安石请启:  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后来两人完全绝裂,司马光跟皇帝辞职,隐居洛阳专心撰写《资治通鉴》。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使司马光很是舒服;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这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第二句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司马光见解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多讲几句,一定得不到见察;对于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来信,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白辨。第二层是:经过仔细考虑,司马光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来,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宽恕。这里说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方法,又显示出冷静沉着。  第二段是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问题一一名实问题。名正则言顺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场,对同样一件事(即“实”)是否合理(即“名”是否“正”)就会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这些责难,如果就事论事地一一加以辩解,那就很可能会因为对方抓住了一些表面现象或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招架,越辩解越显得理亏;必须站在高处,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先驳“侵官”。作者不去牵涉实行新法是否侵夺了政府有关机构的某些权力这些具体现象,而是大处着眼,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次驳“生事”。“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再驳“征利”。只用“为天下理财”一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根本出发点正确,“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然后驳“拒谏”。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佞)人”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最后讲到“怨诽之多”,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并由此引出下面一段议论。  这一段,从回答对方的责难这个角度说,是辩解,是“守”;但由于作者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这种辩解就绝非单纯的招架防守,而是守中有攻。例如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的同时,也就反过来间接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不为天下兴利除弊的错误。特别是“辟邪说,难壬人”的说法,更毫不客气地将对方置于壬人邪说代言人的难堪境地。当然,对司马光的揭露和进攻,主要还在下面一段。  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先指出: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忧国事、附和流俗、讨好众人为处世的良方。在王安石的诗文中,“苟且”是因循保守的同义语;而“俗”与“众”则是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这里揭示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正为下文皇帝的“欲变此”和自己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因此接着讲到“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只是说明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然,却丝毫不意味着他们的有理和有力。接下来,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答书写到这里,似乎话已说尽。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进行的,它是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如果您填写了姓名,视同您同意我们公开您的姓名。在纠错被采纳后,我们可能在页面下方表示感谢。

THE END
0.灾的部首灾的拼音灾的组词灾的意思拼音:zāi 注音:ㄗㄞ 部首笔划:4 总笔划:7 繁体字:災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火 造字法:会意 笔顺:捺捺折捺撇撇捺 更新时间:2025-04-25 23:34:15 基本解释 ●灾 zāi ㄗㄞˉ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àn)。灾害。灾患。 jvzquC41yy}/eqf|kfobp7hqo1x`|rd|f968G8
1.洪灾解释洪灾拼音洪灾造句词语 洪灾 拼音 hónɡ zāi 书写 洪 灾 解释 洪水造成的灾害。洪灾造句 洪灾造句 1、余显伦)泰国防灾救灾总干事18日证实,发生在泰东北部呵叻府的洪涝灾害愈趋严重,洪 洪灾造句 1、忘我,无私,服务是你们一贯的宗旨,洪水无情你有情,在洪灾面前你挺身而出,奋战jvzquC41o0iicƒnfkct/exr1|wij/.J8'D:&CJ*G9'>2'KJ1
2.灾是什么意思灾怎么读拼音笔画hao86教你查字典:拼音查字法先查音序z声母,再找音节ai韵母,一声中找灾(zāi)字对应页码到该页即可; 部首查字法先查四画火字部首,再查三画找到灾字和与之对应页码到该页即可. 灾的部首: 宀 灾的笔画数: 7 灾的结构: 上下 灾的繁简对应: 灾 灾的五笔: POU 灾的五行: 火 灾的部外笔画: 3 灾的统jvzquC41yy}/jjt:80ipo8kaxofyh>dd:g664
3.水灾造句水灾拼音、解释 拼音: shuǐ zāi 因久雨、河水泛滥、融雪或山洪暴发等因素而造成的灾害。《谷梁传.庄公七年》:「秋大水,高下有水灾,曰大水」《宋史.卷一九二 详情>> 相关词造句 涝灾造句 灾害造句 旱灾造句 蝗灾造句 火灾造句 水草造句 水电造句 水痘造句 水饺造句 水晶造句 水酒造句jvzquC41o0€dfrfp0eun1ƒfqlw5tq=p5:0nuou
4.《尧典》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及详解尚书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帝曰:“ 尧帝说:“ 吁! 唉!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他貌似恭敬,而违背道德天性。” 帝曰:“ 尧帝说:“ 咨! 啊! 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四方的诸侯啊,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 jvzquC41o0ioi€l0eun1pzujk5YkjsSkp59;@:61
5."取是长河流不尽,翻疑吾泪益沧溟。"拼音和出处及意思出自明苏升的《看水灾》 拼音和注音 qǔ shì cháng hé liú bù jìn , fān yí wú lèi yì cāng míng 。 小提示:"取是长河流不尽,翻疑吾泪益沧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长河:(名)比喻长的过程:历史的~。 jvzquC41yy}/i~xjkeorw7hqo1pv1ƒn43d:e3ji0jvsm
6.闹的拼音闹组词怎么读什么意思字典拼音:nào 繁体:鬧笔数:8部首:门结构:上三包围结构 【闹】是什么意思、字义解释 闹怎么读:nào 动1.喧嚷、嘈杂。【组词】:「喧闹」、「吵闹」、「当年的馊水油事件着实闹了好一阵子」2.生、发生。【组词】:「闹饥荒」、「闹水灾」、「闹瘟疫」、「这屋子闹鬼」3.发泄、发作。【组词】:「闹别扭」、「闹jvzquC41yy}/|likcp4dqv4|k1xvzspl0jznn
7.水灾反义词水灾有哪些反义词反义词水灾拼音、解释 拼音: shuǐ zāi 因久雨、河水泛滥、融雪或山洪暴发等因素而造成的灾害。【造句】:连日的豪雨,已使各地水灾频传。因久雨、河水泛滥、融雪或山洪暴发等因素而造成的灾害。《谷梁传.庄公七 详情>> 热门词语 网路合成是什么意思 半潮是什么意思 庶结尾能组哪些词 加签证怎么读 仙童仙女jvzquC41o0€dfrfp0eun1o~e1uu5m<=0jvsm
8.救水的意思救水的拼音词语救水的拼音 jiù shuǐ 救水的意思 古代迷信,遇水灾时,必击鼓祈祷,激发阳气以救治,称“救水”。《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范宁 注:“救水以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皆所以发阳也。”明 杨慎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救日,古礼也;救水,非古礼也。救日何以为古礼jvzquC41o0lxfz3eqo5dk‚z18675993jvor
9.水菑的拼音是什么水菑的拼音是什么 水菑shuǐ zī 怎么读 见“ 水灾 ”。 上一篇:水桩(水樁)的意思 下一篇:水菑怎么读 相关问答 水菑怎么读 水菑的解释 水菑的意思 水菑的拼音是什么 断菑(斷菑)的解释 菑亩(菑畝)的解释 东菑(東菑)的解释 断菑(斷菑)的意思 蛊菑(蠱菑)怎么读 东菑(東菑)怎么读 蛊jvzquC41o0nbqA;0eqs0er~wacylaB=9ff=55jh;:9je9hu{1
10.祅灾的意思祅灾是什么意思祅灾解释祅灾拼音汉语词典血光之灾 赈灾 丰屋生灾 酾沈淡灾 蛊灾 天灾 得马生灾 害灾 横灾 白灾 祅灾 眚灾 虫灾 遭灾 笃灾 丰屋延灾 贻灾 遗灾 迍灾 震灾 非灾 厄灾 洪灾 蝗灾 涝灾 无妄之灾 抗灾 旱灾 横祸非灾 横祸飞灾 火灾 救灾 水灾 澹灾词典查询: 输入词语或者拼音(拼音加空格),如 词典或ci dian 按查询即可CopyjvzquC41ekjjcw3f99=/exr1{cu{cr60jvsm
11.灾怎么读灾的读音灾怎么念拼音部首灾的拼音: zāi 灾的部首: 火 灾的笔画: 7 灾怎么读: 粤语读音: 五行属性: 火『灾』基本释义 灾怎么读: 灾,汉语文字,读音为:zāi,偏旁部首:火(火字旁),上下结构,共7画。 灾的意思: (1)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水灾。兵灾。(2)个人遭遇的祸患:没病没灾。(3)“菑”,另音zī [灾的详细释义]jvzquC41yy}/dr50ep5{kmncp1=19Ndarktzkw3jvor
12.灾殃的意思灾殃拼音怎么读用法解释近义词拼音 yāng 部首 歹笔画 9 殃yāng祸害:灾殃。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喻牵连受害)。损害:祸国殃民。笔画数:9;部首:歹;笔顺编号:135425134 殃组词 殃败殃毒殃罚殃祸殃及殃咎殃僇殃戮殃民殃孽百殃避殃 灾 拼音 zāi 部首 火笔画 7 灾zāi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刵)。灾害jvzquC41e0iorxjo0pku1Bm7j;scx7mvon
13.灾是什么意思灾怎么读拼音笔画笔顺拼音zāi 灾怎么读 笔画数7 四角号码30809 部首火 五笔输入POU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属性火 笔画顺序 丶丶フ丶ノノ丶 笔画读法 捺捺折捺撇撇捺【灾】是什么意思 【灾】的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灾 读音: zāi 怎么读: 自然或人为祸害的通称。 【组词】:水灾、火灾、旱灾 受祸害的。 【组词】:灾民、灾区jvzquC41o0wvdjnmg0ipo8kfkgo1zg|5z>fx7mvon
14.禹怎么读禹的拼音大禹治水的故事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jvzq<84o0z{fzrqk0eun1ƒnek1886>3jvor
15.《七侠五义》复原职倪继祖成亲观水灾白玉堂捉怪圣上即升颜查散为巡按,稽查水灾兼理河工民情。 颜大人谢恩后,即到开封府,一来叩辞,二来讨教治水之法。包公说了些治水之法,虽有成章,务必随地势之高低,总要堵泄合宜,方能成功。颜查散又向包公要公孙策、白玉堂一同前往,帮办一切。包公应允。次日早朝,包公奏明了主簿公孙策、护卫白玉堂随颜查散前去治水。jvzquC41iwuywn3jvvvdp7hqo1nuou4dqqq0ONF\OGIR1Y\W[OKLQ^^0ujznn
16.造造字的拼音,意思,字典释义《新华字典》【造】字本义为到;往某地去。 【造】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辵( chuò),告声。 【造】字五行属金, 字形结构为半包围, 可拆字为“辶告”。 【造】字拼音为zào, 部首为辶, 笔画为10画, 笔顺为“ノ一丨一丨フ一丶フ丶”。 【造】字五笔为TFKP, 郑码为MBJW, 仓颉码为YHGR, 四角码为34306, 电码为jvzquC41yy}/jjsekdgp0lto1|o0;972
17.灾难(災難)的意思灾难是什么意思灾难的含义灾难的寓意灾的拼音:zāi灾的注音:ㄗㄞ灾的简体笔画:7画 灾的五行:火灾的吉凶:平灾的繁体笔画:0画 灾的部首:火灾的结构:上下结构灾的繁体字:災 灾的意思:⒈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àn )。灾害。灾患。⒉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jvzquC41ekjjcw3{y37/exr1ek5&G@*:3'HF'N>';C+CG
18.水灾水灾怎么念水灾的解释水灾 首页>汉语词典 《水灾》 词语水灾 拼音shuǐ zāi注音ㄕㄨㄟˇㄗㄞ 解释1.亦作"水菑"。 2更多:https://www.bmcx.com/.因久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等原因而造成的灾害。 其它“水”字典“灾”字典jvzquC41ekjjcw3doe~/exr1uj{j|jnaaeoekjsejc~vp8
19.nini是什么意思NINI的中文含义词语拼音 水灾的拼音 瓦当的拼音 瀛洲的拼音 质心的拼音 头头是道的拼音 婚外恋的拼音 诡计的拼音 雅乐的拼音 走狗的拼音 座谈的拼音 实用工具 英文缩写大全 机场三字代码 世界港口查询 航空公司大全 人民币大写转换 HS编码查询 美元大小写 繁体字转换器 日期大写 网络流行语 单位换算 BMI指数计算器 jvzquC41ekjjcw3ilenb0lto1poo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