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的意思堰塞湖是什么意思堰塞湖的近义词反义词读音

读音:yàn sè hú (堰:是指较低的挡水建筑物。塞sè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此处意为“堵塞”。)

英文翻译:barrier lake, dammed lake, quake lake (推荐用 barrier lake。)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过程

1、原有的水系。

2、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的解决办法

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事先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湖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堰塞湖多见地区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泥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堰塞湖的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熔岩堰塞湖举例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90.3平方千米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发生,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大事记

水利部副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矫勇,四川省人大副主任、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郭永祥以及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副组长、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等一同出席。会议听取了绵阳、遂宁两市党政负责人关于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和安置情况的汇报。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

从7日零时起,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达到和超过泄流槽原定泄流高程之后,6小时里水位持续上涨,降雨时大时小。

7日6时30分至9时30分,济南军区某陆航团从绵阳机场起飞6个架次直升机,向唐家山堰塞湖大坝运送炸药、雷管和多名工兵组成的爆破分队,以扩大泄流槽的宽度。

截至7日14时,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抢险队正在扩大溢流槽,30台挖掘机在现场工作。

11日下午4时,唐家山堰塞湖险情解除,绵阳市、遂宁市疏散撤离的24万多群众可以安全返回家中。

四川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当年严重威胁灾民的生命安全;而在高雄县的桃源乡梅山口,因暴雨形成的堰塞湖11日溃堤,山洪暴发,溪水暴涨,挟带大量土石流向桃源乡勤和村,桃源、勤和、宝来、六龟等乡村情况危急。6天来,至少有2000名灾民受困山中,跟外界失去联系。

高雄堰塞湖溃堤(2009年8月来台湾同胞受台风影响后形成堰塞湖)

山洪急泄 高雄2000人受困待援

桃源乡梅山口因“走山”形成的堰塞湖昨日溃堤,居民不得不在深夜紧急撤离。灾情险急,自己的亲人却还留在山上,灾民家属们心急如焚。

高雄2000人受困待援,而唯一能对外通讯的桃源乡因卫星电话储值卡没钱已经打不出去,灾民家属跪地痛哭,请救难人员救救他们的家人。更令人担心的还有受困沙洲的灾民,他们已经无处可逃,升起狼烟,盼一个希望。已经失去联系6天,2000人受困,消失中的桃源乡亟待救援。

“好像世界末日,天天在逃难。”灾民哭诉道。前晚9时许,六龟乡宝来村传不保,已返家的居民再度逃离,上千宝来村村民躲到宝来小学避难。“宝来村整个都没了。”灾民说。

日增50尸 “请给2000个尸袋”

“八八”水灾仿如“九二一”地震翻版,死亡人数与日俱增。高雄县昨日新增50具尸体:包括旗山镇旗尾段的旗山溪寻获10具尸体、那玛夏乡7具、荖浓溪岸1具,还有民众接获六龟乡不老温泉区民众投石包纸条传出“这里(不老温泉)有32具尸体”的骇人讯息,全县累积死亡人数达62人。

军方与空勤总队前日共出动53架次直升机,在高县灾区共救出350人。随着道路无法抢通、救人的黄金时间流逝,设于旗山的救灾前进指挥所做了最坏打算,昨日向高县灾害应变中心申请2000个尸袋,但灾民家属都祈祷希望有奇迹出现。

高县甲仙、那玛夏、六龟、茂林等多个山地乡,交通完全中断,同时断水、断电、断讯,不幸消息陆续传出。救难人员昨日中午在旗山镇旗尾段旗山溪找到10具尸体、尸块;昨才首度有人被救下山的那玛夏乡乡民,带来南沙鲁村(原名民族村)周一挖出6具尸体、1名八旬阿嬷前晚因连日淋雨失温死亡的讯息。

六龟乡的灾情更惨重。荖浓溪地区的新发村前天挖出6具尸体,昨日又发现一具。更让人震惊的是,一名新发村居民向119报案说,他父亲昨日到不老温泉区察看状况,见河对岸一名熟识的村民投石包纸条,丢出的纸条上写着“这里有32具尸体,也非常需要物资”。因交通中断,消防人员无法进入证实此讯息,昨早利用直升机空投物资时,一并空投尸袋到该区。

堰塞湖溃堤 屏东县上千居民雨中外逃

桃源乡堰塞湖溃堤,也危及屏东县高树乡沿岸村落,屏东县府昨天深夜广播通知各村村民“赶紧往高处撤离”。超过上千居民在滂沱大雨中,拿着家当往外逃。

“街上挤满逃难的车辆,动弹不得。”曾姓村民说,很多村民往高树中学、高树小学避难,大家怕洪水冲来淹没沿堤村落。

屏东三地门乡的大社村,目前也因为道路中断,全村断水断电,有700多人受困其中。当地居民透过电话求救,表示这几天来,只有一辆运送物资的直升机上山,仅能搭载4名病人离开,近日天气不佳,直升机也没再出现,他们几乎就要断粮,许多生病的居民,急需救援。

应对堰塞湖之危

1 情景描述

1.1 发现问题

广元市青川县作为此次“5.12”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该县红光乡东河口村一带发生大量崩塌。仅两处山体崩塌的体积,就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这些崩塌体阻拦“东去”的河流后,已经在青竹及红石河上形成了三个总库容量逾千万立方米的堰塞湖。

何谓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比如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的形成就是“此康熙五十八年事”:“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和水库不一样,堰塞湖由于没有人工泄洪设施,更容易发生崩决。

1.2 灾害损失分析

汶川大地震中在青竹县形成的堰塞湖,位于青竹县城下游,暂不会危及整个县城的安危,但在堰塞湖之下,仍有7个乡镇,总人口近1.5万人。此外,下游的5万居民也可能受到波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一份紧急通知书中也明确指出:随着水位不断壅高,以及后续可能余震的影响,堰塞湖随时可能垮塌崩决,对下游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最近的一次崩决事件,发生在2000年的西藏波密县易贡乡。因为巨大山体滑坡堵塞雅鲁藏布江而形成的堰塞湖,两个月后发生崩决,相当于雅鲁藏布江平均水量的特大洪水咆哮而下,沿岸40多年陆续建成的设施和建筑被悉数卷走,下游的印度甚至也受到威胁。所幸的是,在堰塞湖崩决之前,人员已被平安疏散。

1.3 最后抉择

四川省国土省水电厅和国土资源厅的研究人员拟定出一份次生灾害应急报告,提交给四川省政府。在这份报告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具体的应急处置建议。例如,对一些堰塞湖的堰底进行人工开挖,以求得尽早泄水减轻可能的危险;对下游地区进行严密监测,做好预警,及时撤离人员。

1.4 决策结果

2 重建行为空间

在这次应急次生灾害的过程中,广元市政府的最后决策是采取自然溢出和人工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级消能。根据现有的治理堰塞湖的方案,广元市政府采取的可能决策是以下几种。

爆破泄洪一般是采用人工上堤坝装埋炸药完成的,是及时解决堰塞湖危机的方案。爆破泄洪的决策是在最紧急情况下(下游城市将面临灭顶之灾)和人员情况已经被成功转移的前提下才实施的。绵竹市政府治理堰塞湖晚于广元市,并已经有了借鉴的经验,提早输送了下游群众,并且是下游的汉旺镇面临严重威胁情况下实施的。

②安全排水渠。经过地质勘察及历史考证,四川堰塞湖的坝体相对比较坚固,在雨季来临之前,因为水量的未迅速增大,在下游人员转移相对困难及重建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为减小洪水对城镇的最小破坏,可以使用安全排水渠法。

水深面高度敬界线的测定是该方案实施的最大变量。治理的原理是按照疏导水流,控制堰塞湖水位。安全排水渠法强调人力资源及主观能动性的投入,对湖水自然溢出采取了严格控制,即“洪水是顺着人的思路被动流入下游”,而不是自然溢出。这种方法是解决分散、水位较低、流量较小的中小型堰塞湖和灾害晚期、重建工程开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决策。

③固堤防坝。在勘测地址状况及未掌握下游人员疏散情况的决策背景下,决策者及提供报告的智囊团会先采用暂时的决策,而且在很多程度上,这种方法被认为是“非理性的”,因为这种方案决策更多是因为对下游人员、物资价值的感性估值后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出于直观、预感、灵感、潜意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的决策思维中非理性因素之所以完全必要, 人类的神经传递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大量的推理分析。

比如,在这次地震的多种决策过程之中,很多政府领导回忆时常带有这样的情结:“我们应详信大自然让人可恶的一面,同样也应想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自然奇迹仍会给当地人民带来重生的幸福。想出一个科学治理和运用堰塞湖的一整套方案,让上亿元上百亿元的投资更能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保存住由溃坝而造成的当地,国家级一、二、三级文物的损失。让自然灾害变成后来者一笔财福。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真的不能预料当洪水下泄之时,下游会是怎样一个状况。”这种情感的反应,会在“数据模糊”的未明了情况下,尤其是对下游人员及建筑设施的人文关怀,而把上游源源不断流下的水流通过加高堰体,增固坝体周围等措施先缓一缓。

我想这就需要灾害参数共享的网络建设。防止这种决策造成的非理性后果,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传达。

3 决策合理性分析

地震中的决策,首先是管理决策, 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认识活动。从狭义的决策角度看, 广元市政府领导者根据对堰塞湖这一次生灾害的认识、判断,做出通过自然溢出和人工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级消能以解除堰塞湖崩决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决定,是领导者在观念中对即将形成的堰塞湖危害治理的目标、方法、手段、结果所做的超前设计和决定。

决策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以及最后抉择。广元市政府的决策过程,即发现堰塞湖危机,确定疏导水流以解决“悬湖”,保障人员安全的目标,制定分级耗能等方案到最后实施抢险阻断灾害链的决策,都能体现出决策的合理性之处,当然,也存在不足。

决策合理性的内涵不单是对决策过程整体描述。在常识中 ,尤其是启蒙儿童、开化认识的科学认识中,“合理性”扩展到创造学、价值论、社会一文化学等多层面。在本文中, 更多的运用哲学中实践一认识结构模型来研究决策的合理性,而非经典决策理论中的其他参数。它的内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合乎思维的逻辑性、主体的目的性、客体的规律性和行为的技术性。

①首先, 任何思维和观念都是由概念、判断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而组成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各个命题之间相互蕴涵、相互融合, 从而构成了一个思想之所以是它自身而区别于其它思想的逻辑尺度。假如一个思想或观念内部相互矛盾而不能融会贯通, 那么其中必定有假。因此, 思想或观念系统的无矛盾性就是它本身的真理性尺度。

采用分级耗能的决策方案,这是一次代价巨大的逻辑推理活动。在堰塞湖危机形成之后,领导者首先必须进行认知的是堰塞湖的地理特征:成丛发生,具有明显的震群型特征;震情发展趋势较难判断,决策风险性高;人群心理损害特征明显,社会背景复杂。

堰塞湖破坏机理是如下: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领导者在判断何种方法把湖水排空时,首先进行的是对堰塞湖的风险评估,对众多堰塞湖排一个顺序。明显的是,最危险的地方必须马上处理。评估堰塞湖风险就必须进行相关勘察,包括遥感勘察和野外勘察。关于这一点,在这次地震中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帮助抢险和救灾。通过全面掌握堰塞湖特征包括数量分布,特别是堰塞湖的性质分析堰塞湖溃决的条件和溃决的风险。其中,联系到前文描述的非理性因素中的对下游城市破坏程度,即对水流的破坏等级的评估。非理性情感变成理性逻辑推理的第一步是,在分析水流对建筑物的破坏时,一般把破坏程度分为下面五个等级。(1)基本完好;(2)轻微破坏;(3)中等破坏;(4)严重破坏;(5)毁坏。对5述五种破坏状态有明确的定义,宏观描述如下。

(1)基本完好:建筑物承重构件完好,个别非承重构件有轻徽损坏。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2) 轻微破坏:个别承重构件出现可见裂缝非承重构件有明显裂缝。不需修理或稍加修理即可继续使用。

(3) 中等破坏:多数承重构件出现细徽裂缝,部分构件有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破坏严重,需要一般修理。

(4) 严重破坏:多数承重构件破坏较严重,或有局部倒塌,需要大修,个别建筑修复困难。

(5)毁 坏: 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结构濒于崩溃或已倒毁,已无修复可能。

广元市领导的智囊团根据堰塞湖周围的地质状况(专家多次乘直升机考察)估算采用爆破泄洪的后果会引发更多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的损失,水流的破坏等级将达到严重破坏(未经过正规设计、空旷的砖结构和砂浆4号以下的砖结构是下游灾区的主要建筑物构造,抗水流冲击能力低,易损性指数0.30<0.40),对下游还有很多乡镇的群众来不及转移,加上红光乡一代的山土在地震之后已经松动,这样的方案首先被排除掉了;而在局势危及的情况下,安全排水渠方案对坝体的硬度有了过高预期,固堤防坝法则更是消极至极之举。对较重要的决策一般要求拟定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供对比选择,各个方案中要明确列出限制性因素(即对达到目标有妨碍的因素),方案中必须要有准确的定量分析和明确的定性说明,这是决策的关键步骤。< p>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决策过程参考了大量专家的建议。决策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团体效应,这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合理性。西蒙说过:“一个伟大的决策者,总是善于利用别人的信息。”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是决策合理性分析的最重要指标,因为合乎思维的逻辑性是科学的典型特征。

②同时,主体的目的性、客体的规律性和行为的技术性这三个之指标在决策过程的科学化中得到体现。这里所说的目标,是指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在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广元市政府的决策,折射出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把目标按照等级划分,当然在救灾时间较短的过程中,目标的等级划分不会有很多层次,但是最终目标的完成需要子目标的达成,这跟教学设计中“Instructional Goal”和“Instructional Objective”的关系是一致的,“宏观”“抽象”“最终”的“目的”依赖于“具体”“可测量”的“目标”(Carney‘s approach )。地震中下游居民转移是领导者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智囊集团根据社会状况和自然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确立子目标,比如细化到到每位村长打开广播的时间,转移过程中食物衣服的携带等等。客体的规律性则在前文中对堰塞湖的自然机理的描述可以体现。在这次地震过程中,行为的技术性则贯彻始终,从对堰塞湖的研究分析,搜集资料、拟定可行方案、选择最优化方案、贯彻实施和追踪检查,都体现了技术的操作性。尤其是极有可能发生其他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后,要随时检查验证,按照决策的方案一步一步对比分析,对未能达到预定效果的项目要找出原因,并进行控制或修订。

4 评价

四川大地震的次生灾害中,堰塞湖的威胁极为严重。从整个地震的过程描述及结果启示中,政府处理突发自然灾害的决策行为和未来城市应急体制都是未来国家轨道中的动力轴,国家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形成政府决策模型。

政府决策的含义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保障公共权益,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抉择以及实施行动方案的全过程。对以记何顺为代表的广元市政府在这次应对堰塞湖灾害事件中的决策,在前一节的“合理性”分析中已有所阐述。现实是最大的评价:截止目前,广元市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并未造成重大险情。但是,还是有一些值得推敲并能够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责任的不明确。地震中的每一个决策,是关系到灾区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有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能在新闻媒体中接收到某某地方官员因为决策失误而退出权利圈子的事。纵观我国的政府决策机制,责任不明确。一是政府内部权责模糊,决策出现了失误,应该向谁问责,是主管领导,还是分管领导,是决策领导还是执行领导,问责程度是否按权力的大小分配;上级问责下级,责任又如何界定,是故意,还是过失,由于政府决策责任的不明确,政府决策的责任难以确定。

第二是决策程序不健全。一个完整的政府决策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确立决策目标、调查研究、提出草案、方案优选、试行、反馈、修正和执行等环节。广元市政府的决策能较好地执行决策程序,但是在反馈环节仍有欠缺。决策反馈机制不灵敏。在决策试行和执行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决策者不能及时通报并修正原有方案,甚至有决策、无反馈,造成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损失。智囊团对堰塞湖坝体的测定结果经历前后多次转换之后才到达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在一定期限中没有采用详细数据的报告而是脑子一拍,想了一个排水的方法,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是决策民主程度不高。决策民主化要求要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各方面建议,使决策方案更完善;二是从利益角度来看,决策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一项决策的制定、实施,最终是要涉及到人们的利益的,不同的人们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一个重要问题是决策要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兼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在这次事件中,虽然有专家等的广泛参与,但毕竟少了听取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虽然,当时情况危机,但是群众不只是作为官僚和文人决策时调用的简单人力资源而已,更需要的是民主的参与。小部分、单成分的小团体决策代替集体决策,民主就无从谈起。

THE END
0.梦见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是什么意思梦见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是什么意思 梦见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的梦境解析 梦见山洪暴发山体滑坡,预示近期人际关系佳,你和母亲或某些女性朋友感情很好,女性让你感到安全。 不同的人梦见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梦境解析 出行的人梦见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建议顺利进行,水火小心。 jvzquC41yy}/{~|gpoo/exr1|juvixsilkkngwl174>14980jvsm
1.流连是什么意思|流连的解释是什么吴组缃《山洪》十六:“这时他其实说不上有什么感触。主要不过是不想马上走出邮局的门,想藉此多流连一会儿。” ⒋ 流离转徙。 引《汉书·师丹传》:“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北齐书·颜之推传》:“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杀颠沛流连,jvzquC41o0nbqA;0eqs0er~waxofyh>;5;686
2.油光可鉴的意思油光可鉴成语解释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油光可鉴。★吴组缃《山洪》五 词语分开解释 油光: 1.油腻光亮;光亮滑润。 可鉴: 1.可以照物。 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 yóu guāng kě jiàn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油光可鉴的网络解释 油光可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jvzquC41yy}/z:7374dqv4ejgth{~4;36782
3.龙舟水是什么意思?2019年龙舟水时间持续多久“龙舟水”时节,易发持续性、极端性强降水,需防范山洪、内涝和地质灾害。 降水量级标准 未来三天,“龙舟水”凶猛,活跃的西南季风目前正处于“自嗨”状态,源源不断地向我省输送水汽,一大波雨水已经安排上了。 原标题:暴雨警报!这波“龙舟水”连下三天!省防指再次会商部署jvzq<84yyy4np€3ep1tfy|4ujgnvk87385>647mvon
4.天怎么读,天的发音,天的成语/组词/笔顺,天的拼音,天是什么意思,天天拼音,天怎么读,天是什么意思,天组词,天成语组词 读音:tiān 拼音:tian笔划:4 部首:大 天的笔画顺序 天组词 天字的基本解释: 天 tiān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jvzquC41yy}/eqfekjgj0lto1|oekjs1558:0qyon
5.洪字五行属什么,洪字在名字里的含义,洪字起名的寓意洪字是什么意思: 字源:暂无 洪hóng〈名〉(1)河流分道之处 [divergence](2)(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3)同本义 [flood](4)姓 (5)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6)中国的姓名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它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jvzquC41o0hv{row0eun1ƒnfkct0jƒ;5::4ivvq
6.高四册第17课窦娥冤如山洪决堤般的激烈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 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窦娥 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 3.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 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mbqnw{wykolrfqcp516;:632=7399476758A578:8/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