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科普:认识水库“生命线”筑牢安全防线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随着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持续出现的强降雨,导致江河湖库水位持续上涨。水库里面设置的各类水位线则是科学调度的‘刻度尺’。这些“生命线”如何守护汛期安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水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看到,但水库内标志特征的水位线却鲜有人知。一般情况下,水库共有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

汛限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被称为水库的三大核心水位线,是防洪的关键防线。其中,汛限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如同防汛“起跑线”。一旦接近,水库提前泄洪腾出库容,为拦蓄后续洪水做准备。

设计洪水位是水库遭遇设计标准内洪水时,可安全承载的最高水位。超过此线意味着洪水可能突破常规防御能力,需启动应急响应。校核洪水位,应对超标准洪水的“最后保险”,水位达到此刻时,水库将全力泄洪保坝,并可能启用下游分洪区。

此外,还有两条水位线关系民生效益。一个是正常的蓄水位,非汛期时,水库可蓄到的日常高水位,决定发电、灌溉等效益,当前强降雨使水库正向此线回升。还有一个叫做死水位,水库允许的最低消落水位,以下库容用于沉淀泥沙,正常情况不放空。

最后,当水库泄洪叠加河道涨水,还需关注警戒水位,这是江河堤防开始巡查处险的“备战线”,提醒居民远离河滩。而保证水位则表示堤防安全极限的“红色警报线”,超过此线需动员全社会力量抢险。通过动态调节汛限水位,在防洪与供水间取得平衡,水库的“线线保卫战”,是科技与自然的智慧博弈。掌握这些水位线的意义,让我们在汛期多一分清醒,多一份安全。

THE END
0.国土空间规划中洪涝风险控制线划定与管控结合深圳市洪涝风险控制线划定的实践,探索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洪涝风险控制线”的划定与管控的方法及路径,通过建立“认知空间-筛选空间-划定空间-管控空间”的空间逻辑,采用“空间属性+空间特性”的对象分类标准和“空间需求+事权划分”的分级划定规则,提出了各级国土jvzquC41yy}/es|m0et0lxztpcr0i~nfgnoog|Igvcomu86:76943:63:4:6:=<26
1.城镇开发边界线与洪涝风险控制线重叠城镇开发边界线与洪涝风险控制线重叠,重叠的部分是不是不能开发,只能保持原状jvzquC41yy}/i~tvwtko0lto1ykovr29477/j}rn
2.洪涝风险控制线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珠海市为例洪涝风险控制线 规划编制 防洪排涝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P[L\7246Y32=:0jvs
3.国土空间规划的洪涝风险控制线划定方法研究洪涝风险控制线内涝模拟管控方法洪涝灾害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洪水和内涝灾害对我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预防洪涝灾害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工作之一.目前洪涝灾害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建设人工调蓄设施为主,对自然调蓄设施考虑较少,而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的洪涝风险控制线,提前对自然蓄滞区域和人工蓄滞区域进行划定,对jvzquC41yy}/|qfpisobqtj{cp4dqv4cecjforh/fgmsgn2fqoktvrhaornea}mguky02;5539:8: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