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它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洪涝发生的原因
自然条件
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的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中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
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城市条件
城市的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 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再者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雨水多了后排不掉。虽然有下水道,但是我国城市的下水道整体偏小,容积量不足。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其次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洪涝带来的灾害
环境破坏,经济损失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
食品污染
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媒介生物滋生
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
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对此,应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之源。在山区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有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
洪涝来临时如何自我保护
1. 洪水到来时,不能及时转移的人员应就近迅速向楼房、山坡、避洪台等高地躲避,或者立即爬上大树、高墙、屋顶等高的地方暂避。
2. 如已被洪水包围,千万不要慌张,应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3. 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一定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箱子、木板、衣柜等任何入水可浮的物品。并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救、晃动树枝或衣物等。切勿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我国长江流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和防治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了解相关知识,好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
背景材料
1月18日,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火势仍未得到控制,持续的雷暴天气和强降雨又引发新灾害。
受连日大雨影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等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昆士兰州当地气象部门表示,这场暴雨属于“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当地的降水量一度接近300毫米。
暴雨将烧焦的炭渣、灰烬等残留物冲入河流、水坝以及海洋,造成水源污染。这些燃烧剩余物进入水循环系统,致使水中蓝藻增加,氧气减少,导致鱼类以及各种淡水生物的大量死亡,进一步影响其他生物,危及整个生态系统。此外,水中蓝藻增加,也使包括悉尼在内的澳大利亚主要城市的供水系统受到一定影响。
热点解读
以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主要通过图文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概念、结合典型区域热点,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分布、危害、及其防御措施,养成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考点链接
1、概念:洪涝灾害一般是指因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因素:降水丰富,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水文因素:流域面积大,支流多且与干流同时进入汛期;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上游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河流中下游泥沙沉积;
改变下垫面状况,如城市化快速发展,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围湖造田,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湖泊湿地的调蓄能力;
排水设施不足,淤塞严重,排水不畅等。
3、洪涝灾害分布规律:
从气候看多分布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的气候区;从地形看多分布在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洪不畅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4、洪涝灾害的危害:
(1)淹没农田致使农作物减产;
(2)房屋和建筑物被淹或被毁,导致人员伤亡。
(3)交通、通讯中断,破坏基础设施,影响工业生产、导致救灾工作受阻。
(4)诱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5)破坏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灾害的防治:
(1)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开挖入海河道;
(2)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防止洪涝灾害;
(3)裁弯取直、疏浚河道,修筑(加固)堤坝;
(4)退田还湖,增强湖泊、湿地调蓄洪水的能力;
(5)河流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6)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6、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1)地形:中下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气候:长江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
(3)河流: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中游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4)湖泊: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5)下垫面:城市化快速发展,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6)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作用减弱,水土流失加剧。
7、面对洪水,我们正确的做法:
(1)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
(2)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3)保管好取火等物品;
(4)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
(5)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拓展知识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干旱小专题: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⑻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今年汛期气象有哪些特点?
防汛度汛要注意哪些问题?
洪涝灾害发生后,如何防疫?
如何进行灾后救济?
看专家怎么讲~
目前,河南暴雨灾后重建正紧张进行,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大灾之后防大疫,除了相关部门要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病媒生物监测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监测外,公众也应做好生活防疫。洪涝灾害发生后,公众在卫生防疫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沈瑾、河南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张玉勤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尤爱国。
洪水过后,自来水能否饮用,需要注意什么?
张玉勤:未被破坏的自来水厂,应加强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监测。洪涝灾害期间,水厂应根据源水水质变化情况,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所以,正在供应的自来水是可以放心饮用的。建议尽量喝烧开的水、瓶装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饮用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不喝生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缸、桶、盆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自觉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及环境,在指定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在无自来水供应的灾区,可根据水源水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消毒剂,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进行饮水消毒处理。
临时应急供水需要注意什么,该怎么消毒?
沈瑾:如果自来水管网系统被洪水破坏,需要集中应急供水,对临时集中供水的设施、设备要做好消毒。
张玉勤: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居民就近取水。用于送水的设备,无论是水车、消防车、洒水车、水箱或聚乙烯塑料水桶,在运水前,都应对盛水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用有效氯400毫克/升溶液冲洗,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待运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0.5毫克/升以上。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灾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如何做到科学防疫?
沈瑾:首先,洪灾后容易发生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公众要注意饮食卫生,及时处理被洪水浸泡过或腐败变质的食品,不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可蒸煮食品应充分加热后食用,不吃没有洗净的瓜果蔬菜。彻底洗手后再接触食品和餐具。其次,要重点预防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等。除了做好个人卫生和自我防护外,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积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同时做好杀虫、灭蚊、灭蝇等工作。第三,要预防食物中毒、皮炎、结膜炎等疾病,保持皮肤清洁,做好手卫生。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如有不适,尽快就医。同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意识不能松懈。
尤爱国:面对可能导致的传染病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要扎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公众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呕吐、咳嗽、皮疹、黄疸等症状时,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就医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受灾群众安置点要注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向防疫人员报告。
洪水过后,哪些环境、物品需要消毒,如何消毒?
沈瑾:重点消毒的地方包括饮用水,洪水浸泡过的公共区域和集中安置点等。对动物尸体、粪便、垃圾等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地铁站、火车站、商场等公共区域,洪水退后,要及时进行环境清污,再对物体表面、墙面、地面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张玉勤:受洪水侵袭的家庭环境、生活用品及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和私家车等均需要消毒处理。对被洪水污染的门、地面、墙壁、家具清污后,可使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拖拭)消毒。室内消毒完毕后,对室外其他可能污染处,如走廊、楼梯、厕所表面、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地铁、公交车、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清污后,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方向盘、扶手、桌椅等)采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或采用1000毫克/升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作用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有效氯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冲洗、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250毫克/升—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
暴雨、洪涝灾害过后,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我们要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一、洪灾后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
●霍乱:表现为剧烈的吐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深深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预防: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
●血吸虫病:这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够被感染的寄生虫病。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
预防:发现病人、病畜,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消灭钉螺。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
●流行性出血热: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
预防:灭鼠。
●洪水脚:破损创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会促使下肢肿胀、溃烂,除局部剧痛外,还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的症状。
预防:及时将病人送当地卫生机构诊治,防止传染病蔓延。
●皮肤病:湿疹、皮炎、蚊虫叮咬等都是灾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皮肤病约占灾区各种疾病的50%以上。
预防:不同皮肤病有不同的治疗手段。总的来说要保持皮肤的干净卫生,使用蚊帐。
二、如何做好饮食卫生
要严防“病从口入”,除强调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外,生活中还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八个不”:
一是不喝生水,尤其不能喝已污染的水和未消毒的水。喝水之前必须煮沸,做到充分沸腾,且饮用之前要消毒。
二是不食用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食物。
三是不吃淹死和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和水产品。“淹死”或其他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品可能受毒物或病菌污染,此类食品也不能上市销售。
四是不吃未洗净的瓜果。未洗净或污染水洗过的瓜果,可能沾有病菌、病毒,吃了很容易得病。
五是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过期糕点、馊饭菜等);食物要烧熟煮透;不要吃发霉米面;不吃生、冷食品或凉拌菜;不捕捉野生动物吃;餐具用后及时清洗干净,用前也要清洗。
六是不要去灾害现场,以免妨碍救援活动和紧急业务。
七是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不在公众水源处大小便、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八是不搞大型的聚餐活动。大汛过后置办宴席,卫生条件差,食物易污染,参加宴会的人中如果有病人或带菌者,易把病传给别人。
三、如何搞好饮水卫生
洪涝过后不能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可先将可饮用水源处的杂草、淤泥及垃圾清除,安置专人看管,并尽可能用水管将水接至住所,以防止水源污染。
1、如何对缸水、井水进行消毒?
缸水:静置沉淀1小时,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①煮沸5-10分钟。②漂白精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漂白精片1片,混匀静置30分钟即可。
井水:用500毫升的矿泉水瓶或竹筒装入半瓶(筒)漂白粉,在容器上面或旁边均匀钻4-6个小孔,孔的直径厘米。将简易消毒器口扎紧置于井水,用浮筒悬在水中。一次加药后消毒可维持3至5天左右。
2、如何处理浑浊水?
对于浑浊水,取水装入缸(桶)中,可选用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碱氏氯化铝等混凝剂,按要求比例加入水中,充分搅匀,将水中的泥沙或有机物混凝,静置沉淀约1小时取出上面澄清液倒入另外缸(桶)进行消毒才能饮用。
3、重新启用的水井需注意事项?
重新启用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掏、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抽干,清除污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加氯消毒。
4、发生饮水污染如何处理?
当发生饮水污染时,立即停止饮用,并立即上报村委会、镇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专家建议,对于水灾地区来说,应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瓶装水、开水。不提倡喝生水,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饮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疾病。饮用开水是灾害期间最简便易行的卫生用水,应该大力提倡。
四、洪涝灾害后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勤洗手】吃东西前后要洗手,便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时最好打肥皂,并在流水下冲洗,手指缝、手腕都要洗到,擦手用的毛巾必须干净。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和脸盆。防止感染红眼病等疾病。
【乐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良好的心情,可以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泥石流灾害是暂时的,即使灾害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仍然要坚持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发热、拉肚子要及时找医生诊治,不要乱吃药。
【搞好环境卫生】住宅或帐篷附近不要有堵洼积水,保持住宅或帐篷内的干燥。禽畜粪便、垃圾要尽可能远离住宅或帐篷,远离水井等水源,并且及时清扫和消毒。
五、杀虫灭鼠
●防治蚊蝇
蚊子可以传播疾病、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家中应备有蚊帐、蚊香,防止蚊虫叮咬。蚊子通常把幼虫生在水里繁殖,喜欢躲藏在草丛和垃圾里。消除住宅和暂居地附近的垃圾,填平坑洼。倒掉盆罐中的积水,搞好环境卫生,可以减少蚊子传播疾病的危险。
大面积洪水泛滥之后将会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积水,形成大量蚊虫滋生繁殖的场所,洪水中淹死的牲畜、垃圾、粪便等会腐败、霉变,成为蝇类大量滋生繁殖的场所。为了防止灾后疫病的发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杀虫、灭蝇措施。
1.住房的门窗尽可能装上纱网,防止蚊蝇侵入室内。床上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经药液浸泡的蚊帐。
2.保护好食品,防止蝇类、老鼠及其他昆虫接触而受污染。
3.清除蚊蝇滋生地。住房、简易帐蓬、活动房周围等地点应清除小块积水,尽可能地减少或清除零星滋生地。
4.室内速效喷洒或滞留喷洒,可用各种商品喷射剂、气雾剂。按每平方米50毫升的量,用喷雾器对四壁、天花板等蚊蝇经常栖息的表面均匀喷洒。
5.室外速效喷洒,将80%敌敌畏乳油加水稀释成%浓度,用量每平方米1毫升,用压缩喷雾器均匀喷洒。
6.室内厕所、垃圾场地灭蝇蛆,可用敌百虫、马拉硫磷、倍硫磷喷洒。
●灭鼠措施
老鼠可传播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等疾病。要注意防鼠灭鼠。使用药物灭鼠必须采用安全、高效的慢性灭鼠药。禁用“毒鼠强”等剧毒药。洪灾期间,受灾群众往高处集中,鼠类也往高处迁移,在高地或堤坝出现鼠类相对集中现象,因此增加鼠类和人群接触的机会,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流行。此外,洪水来势迅猛,也可能使鼠类来不及迁移而被淹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鼠、灭鼠对策:
1.尽量清理好灾民的临时居住地,收藏好粮食、食品,断绝食源,防止鼠类取食,要保管好居民的衣被等物品,勿让鼠类藏匿。
2.由于鼠类临时集中,尚无固定洞穴,且地下水位高,不易掘洞。因此,要组织人力围捕,采用挖洞、灌水等方法较容易见效。鼠夹与鼠笼也是很有效的灭鼠方法。捕获的死、活鼠要在适当地点深埋。
3.可使用%-%磷化锌稻谷灭鼠。由于灾区或受灾点人群密集,食宿条件差,比较杂乱,应慎用毒饵,以免小孩和禽畜误食中毒。
六、灾后常用的消毒配制方法:
1.饮水消毒法:每吨水加漂白粉4-8克或每担水(100斤)加一片漂白片。将漂白粉或漂白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
2.室内外环境和物品的清理消毒:先清扫室内外环境卫生,物品尽可能在日光浴下曝晒。室内外环境、门窗、墙壁和地面:用1000-2000毫克/升(即0.25-0.5斤漂白粉加100斤水)的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配制时应充分搅匀,取其上清液使用。
3.家具等用1000毫克/升(0.25斤漂白粉加100斤水)的含氯消毒液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洗干净。
4.禽畜尸体处理:洪水造成的禽畜死亡,其尸体尽早进行深埋处理。深埋前,可用消毒液喷洒或在坑底和尸体上撒漂白粉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