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近日,位于广东河源市龙川县的米贝新村,三栋新楼拔地而起,新修的水泥路、崭新的路灯、宽敞的晒谷场和篮球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
前后两个画面天壤之别
今年台风“海葵”来袭,在粤东的小山村,住进宽敞明亮新居的袁学如的家里一片温暖祥和,年届七十的他正照料着小孙子,老伴和儿媳在厨房张罗着午饭,几个大一点的孙子、孙女聚在客厅玩耍。
2019年6月在贝岭中学安置点栖身的米贝村民(邱展聪摄)。
如今,徜徉在米贝新村街头,村民搬进新楼房。龙川县在为米贝新村兴建3栋14层电梯楼的同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还为每户配套建设一个生产用房,方便村民们存放稻谷、农器具等。
“我亲历了龙川县‘6.12’特大强降雨袭击当晚的群众转移工作,房屋倒塌、田地被毁,让人非常痛心。看到如今他们入住新家园,前后两个生活画面真是天壤之别。”龙川县自然资源所干部刘伟权说。
29万人免受地质灾害威胁
米贝新村的新变化,正是2020-2022年期间,广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3年来,广东像米贝新村这样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搬迁的村落共1056处,有2.9万多名群众搬进了新居,解除了家园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
米贝新村村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冯建奎摄)。
据统计,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启动前,广东全省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5800余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482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2560处,主要威胁村庄、学校、交通设施、旅游景区(点)、水利设施等,全省亟须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综合治理。
2019年底,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采取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等措施,整治482处在册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保障18.64万名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广东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建成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新技术手段运用、新技术装备配备、综合治理措施应用全覆盖的人防+技防体系,构建了一道地质灾害安全防护网。据统计,三年行动期间,广东共完成大型以上隐患点工程治理399处、中小型隐患点工程治理3626处。通过开展三年行动,29.1万名群众免受地质灾害威胁,减少潜在经济损失82.8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新三年行动”)。
“新三年行动”提出,2025年底前,全省要完成不少于100个乡镇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不少于100处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实施一批行业风险点综合治理工程。
近日,记者从广东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将实施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109处,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65处,正在实施主体建设的项目30处;工程治理勘查设计项目共118个,已完成项目终审117个;36个重点乡镇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项目全部完成野外验收工作;珠三角地区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调查工作的野外验收工作正在推进。
此外,今年全省计划启动地质灾害风险区监测试点工作,拟在151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设最新专业监测设备,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和并网运行。特别是在50处地质灾害高中风险区安装布设监测设备338套、高空鹰眼5处,地质灾害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也成效喜人。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2个县(市、区)共155套指挥调度视频终端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标准化预警会商室建设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起步之年,完成年度任务对实现三年行动整体目标至关重要。该厅将在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任务,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创造平安环境。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冯建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