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你好呀 ,我是专攻高考提分的地理老师羊羊。今天我们来说说洪涝的成因该如何分析。
(以下为视频文字稿)
其实“洪”和“涝”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太一样。
洪灾:是本区以外的水入境造成的。
因暴雨、冰雪融水、风暴潮等自然因素,江河湖海的水量增加、水位迅猛上涨,如果出现堤坝漫溢或溃决,水体外流,就会淹没沿岸区域。
涝灾:指由于本地雨量过多,地势低洼处,排水不畅而形成的积水。
由于洪灾和涝灾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所以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是属于典型的气象灾害。用一个公式来描述洪涝的本质,就是水多,再加上排不掉。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组织分析洪涝成因的基本思路。
先看看水从何处来呢?
可以考虑空中落下的降水,以及从地表来的汇水。
➢ 先说降水(气候因素)
在短时间内发生强降水(量大且集中),或是降水的持续时间长,都有可能引发洪涝。
以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区为例,年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变化较大,多集中于夏季。尤其在我国江淮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6月中旬到7月上旬,还会出现典型的持续性降水(梅雨);再加上,夏秋季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所以我国东部地区发生洪涝的隐患是较大的。
而且夏季风的势力强弱不稳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北旱南涝。
除了降水,我们再来看地表汇水。
➢ 地表汇水(水文因素)
以河流为例,在分析干流水量时,一方面要考虑上游来水,要关注这条河流补给方式的具体情况,如我国西部的河流,夏季的冰雪融水补给量就比较大;
另一方面,还要看该河的流域面积和支流数量,像流域面积广、支流汇入多,那在雨季就很容易造成干流水位的明显上涨。
对于河流来说,洪水来袭时,如果周围有与其连通的湖泊,能帮忙分担一些那还好。但要是人类围湖造田,导致这些湖泊面积萎缩,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那对河流来说,干流的水位压力就会更大了。
当然,以上只是提了一些大致的分析方向,落实到某道题中,我们得根据题干要求,充分利用图文材料的提示,挖掘出所有有可能引起该地河流水位上涨的原因。
再来看,什么情况下水会“排不掉”呢?(地形因素)
还是以河流为例,一般来说,流速越慢,越容易排水不畅。
比如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的区域;或是发生汇水的地方,如入海口、干支流或是河湖交汇处,在两股水流相遇时,也容易出现顶托作用,导致流速降低。
其次,还要考虑河道的过水面积,如果过水面积越小,排水越难。什么原因会导致河流的过水面积较小呢?
比如,这个地方原本的河道较窄,一旦来水量变大,水位上涨的速度就会很快,这种现象比较多见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汇水速度快,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冲刷破坏力很强,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常造成局部性洪灾。
左:过水面积 | 右:河道窄
如果我们在山区河谷徒步或是溯溪,如遇上了大雨,是很危险的,一定要以最快速度撤离,选择安全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或是向高处转移。
再比如,因人类过度砍伐或是其他原因,造成中上游地区发生了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进河道,河流含沙量增加,当流经地势较低平的地区,流速减慢,河水挟带能力减弱,泥沙发生沉积,淤塞河道,河床抬高,就会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比如我国的黄河下游 ,因泥沙淤积,河床甚至于高于两侧的地面,形成了非常著名的地上河,也叫做悬河,这种河流,洪涝隐患是较大的。
刚才我们是用公式+图示的方式,来组织洪涝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
但可能有部分小羊羔会更习惯用“自然+人为”这样的框架来梳理分析角度。那这种笔记的思维导图,羊羊也准备好了,可以截图保存。
其实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能在理解的前提下记住就是好的。但还是要提醒一句,做题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结合图文材料的提示,灵活分析。笔记可以提供分析思路,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现成的答案哦。
希望今天的视频对你有帮助,记得右下角点一下“点赞/在看”鼓励下羊羊哦,还有做完题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