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们六点半用餐,七点从稻城县城出发途经理塘县、巴塘县抵达宿营地芒康,在巴塘加足油。途径姐妹海及背后的雪山(海拔4680),我们下车欣赏拍照,气温较低赶快上车。一路顺风,十二点多到达巴塘县措拉镇用餐,我们几个人吃了四川的抄手和新鲜的炒笋叶。百度下四川抄手——
红油抄手是四川和重庆的地方特色小吃,属于川菜系。此种小吃柔嫩鲜美,汤汁微辣浓香。抄手类似于馄饨,皮薄而润滑,比馄饨更小一些。红油抄手在广州称云吞,在江西称清汤。主料是抄手皮和猪绞肉。以面皮包肉馅,煮熟后加清汤、红油和其它调料即可食用。
百度一下金沙江大桥:
沿着318国道从巴塘县城往西藏方向走,沿路巴楚河清澈的水流汇入了泥沙滚滚的金沙江中。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西藏的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 . 3万平方公里。金沙江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金沙江沿河盛产沙金。沙金起源于矿山,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被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宋代改称为金沙江。诗人阵志岁《金沙江口号》诗曰:“江人竞说淘工苦,万粒黄沙一粒金。不识官家金铸槛,几多黔首失光阴”。金沙江河床窄,岸坡陡峭,呈“V”型河床,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点,为典型的高山深谷型河道,水量丰沛稳定,年际变化小。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大桥,又称巴塘金沙江大桥,在318国道的四川竹巴龙至西藏芒康之间。大桥全长282米,10孔净跨25米,桥宽7米,是钢筋骨架装配式混凝土简支T型梁,
百度里有这么一句话:去西藏,跨过金沙江大桥,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因为竹巴笼的金沙江大桥是西藏和四川的分界线,以桥心为界,一边四川一边西藏,过了这座桥就进藏了,许多游人在桥上记下名字或写下重要的话。
水泥路走了一段就是石头路面,车子一颠一颠的,路边的滚石、山体滑坡落石随处可见,一边是悬崖峭壁及易滑坡的山体,一边是红红的怒吼的河水,刚才还在欢笑的我们都吓得大气不敢出,静静地让司机师傅安心开车。一路真是惊险,山体上用指头粗的钢丝绳做的防护网挡住了一部分落石,但很多落石砸破了防护网。工程车随处可见,工程指挥车、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压路机有的随时待命,有的正忙碌着抢修路面。我们的心都揪得紧紧的。我一边嘟囔“真怕怕!”一边在心里祈求上帝保佑,身边的卢氏大姐看我如此紧张,微笑着淡定地说:“没事,一切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听了大姐的话,我也释然了。但看着路上抢修公路的工作人员,不禁揪心:他们长时间待在这么恶劣的路段工作,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呢!
给友友们实况转播后我便转移到窗口静静地欣赏西藏这异域风光,记录自己的见闻、经历、感受。
天又下起了蒙蒙细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积水不少,出藏的小轿车也不少,抢修的路面只能通过一辆车时,司机师傅也都能主动避让。我们就这样行驶在318公路上,一摇一晃沿江进藏。这几十公里的沿江路,山体滑坡抢修、路基沉陷抢修已是平常,领队说这条路不停修不停断。百度后才得知我们途径的海通沟路段正在整治改建,路段长57公里,今年12月竣工。
终于开始上山路了,我们都长出一口气,提起的心都安放到肚子里了。当我们快到芒康县城时,已经是八点半了,天色已晚,还要经过一段泥泞路段,好在路段不长,大概四五百米。我们偶遇周口的爱旅途房车——车上贴着一对情侣卡通图片,贴着“小情侣房车环游世界,旅途十万里。”的字样,好浪漫豪华的旅途!浪漫过后就是残酷的现实,八点四十分我们堵车了,庆幸的是大概十五分钟通行了,这时已是晚上九点钟了。出门由路不由人,我们还是要赶一点儿夜路了。堵车其间,我们见证了一辆小轿车在上坡泥泞路段熄火,无论如何也起不了步,估计打了公路救援电话,我们行走几分钟后看到了公路救援车。默默祈祷他们快快通行,让道路畅通。
走过泥泞路段不大一会儿,就看到了灯火通明的县城,光明就在前方,全车人都兴奋起来,九点半我们入住车友商务宾馆。这一次有独特的体验,由于线路改造整个县城发电,晚上插上电褥子睡觉,十二点后整个县城断电,早上八九点才能来电。
晚上我们回到宾馆,得知我们这一车人都是幸运儿,我们中午十二点多吃饭时前方海通沟路段凌晨四点山体滑中断,中午十一点才疏通,我们顺利通行。我们后方金沙江路段傍晚七点左右山体滑坡交通中断。也许我们这一车医生、老师占的比例大吧,医生医治身体的病,老师医治精神的病,呵呵,都是积德行善之人。
早上我们除了看姐妹海其余时间都在车上(我们流动的家)度过。我先看了几页书,最喜这句话——我们必须有直面自己本性的勇气。如果我们不打开心扉接纳它,那么我们会将身边的人都赶走。
之后开始整理了昨天的游记,码字配图工程浩大,直到下午两点才彻底完工,发到群里和同行的友友共享。其间还和身边五十多岁的姐姐聊天儿,标准的女强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饭店、小超市,下一个目标是办养老院,上老年大学,她说:“趁着年轻能蹦跶就再蹦跶,给孩子们帮个忙。她说这几十年都忙死了,落了一身病,前些日子儿子在政府工作的编制也考上了,她放下心了,儿子这辈子的生计就有着落了,于是决定来个西藏游放松一下。”我们聊得投机,我教大姐学做美篇,关注公众号,大姐教我制作图片抖音,我时不时在手机便签编辑游记,大姐时不时用笔和本做旅行记录,我建议她制作美篇好保存。呵呵,我们有缘同行,共同成长。
这次同行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是真正的旅行爱好者,都是高人。有好几个年轻的每天编辑美篇,有好几个年龄大的用笔和本记录,还有的一个一个路标记录并发朋友圈做记录,总之大家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此生唯一的西藏游留痕。
最震撼的是同伴偶遇的北京到拉萨的拉着改装过的板车的徒步旅行者,大概三十多岁,近一米八的个头,身体魁梧,皮肤黝黑,状似藏民焦糖色的皮肤。左边车辕上挂着一双磨破的登山鞋,右边车辕上拴着他的队友兼保镖——一只身高不过二三十公分的棕黄色长毛土狗。和他交流,他从北京出发徒步五个月才走到巴塘县措拉镇。还碰见一个独行侠——一个人骑单车穿越海通沟惊险路段。我们在高海拔地区慢慢悠悠走还会有高反,这些骑行者既要高强度骑行,还要克服高反的不适,怎能不让人叹服?我们在拍照惊叹时,领队说今年五一两个骑行者过了日喀则市十公里处安营扎寨,就在扎帐篷时被狼群吃掉了。听得我们心有余悸,也许我们不解骑行者的风情,不懂他们的大快乐,但他们这样冒险,拿着生命开玩笑,值得吗?我们讨论时同行的两个医生兄弟表态咋说也不会让自己孩子骑行。再想想我们这一行人不也是在冒险吗?川藏线的海通沟路段险象环生,不就是明显的挑战吗?也许人们都愿意挑战自己能接受的冒险吧。
——要说川藏线上最烂最危险的路段,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想到,曾经的二郎山险关、通麦天险、盘龙天险以及72道拐等等,这些险关曾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路段,汽车、大货车等行走在悬崖上,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天险现在还被很多朋友津津乐道。现如今川藏线上的大部分险关都已经不复存在,无论是二郎山天险还是通麦天险,都已经打通了隧道,架起了桥梁,行驶在曾经的天险路段,如履平地,没有一点危险,如果不说,很多第一次进藏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那是曾经最危险的路段之一。但如今川藏线上还有一段最烂最危险的路段,这段路不仅路面损毁严重,连路基很多地方都被洪水掏空,导致路基塌陷,这段路就是西藏芒康县境内的318国道海通沟路段。
出了巴塘县城沿着金沙江骑行约30公里便到了金沙江大桥,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金沙江,它是亚洲第一长河长江的上游,江水浑浊湍急。
巴塘段的金沙江大桥位于四川竹巴龙乡与西藏朱巴龙乡之间,是四川与西藏的界桥,在桥中央的两边分别立了两块界牌,上面分别用汉字和藏文写着“四川界”和“西藏界”,很多经过的游客都会停下来在界牌处拍照留念,而大桥两侧的护栏上画满了各种涂鸦。
过了金沙江大桥后就正式进入了西藏的芒康县辖区,去过西藏的朋友都知道,西藏为了地区安全设立了很多检查站,芒康县在朱巴龙乡设立了318国道进藏的第一个检查站,刚过金沙江大桥前面的汽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检查登记,摩托车需要拿身份证到检查站里登记了才能通过。
千里川藏线,十里不同天,这句话等你走过川藏线后才知道,这是真的,在海通沟前半段都还烈日炎炎,后半段就突然暴雨倾盆。
走完最烂的海通沟路段后就到了宗巴拉山,这里海拔高度有4150米,翻过宗巴拉山就到了芒康县城,芒康县是318国道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县城,与巴塘县一样也是位于西藏、四川、云南三地的交界处,滇藏公路在这里接入川藏公路然后到拉萨。
出了朱巴龙乡后便遇到了堵车,停下来询问得知前面出现了山体滑坡无法通行,武警官兵们正在紧张的抢通中。这一段路因地质复杂,很容易出现滚石和山体滑坡等危险情况,经过时一定不能大意,公路边的路牌上也写着“ 滚石路段,观察通过”,提醒司机注意观察通行。
在等待了约半小时后,道路终于抢通了,工作人员示意我们骑摩托车和骑自行车的率先通过,在通过后不到两公里便进入了川藏线上最危险、最烂的一段路,那就是海通沟路段,海通沟路段因气候多变、地质复杂成了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也成了进藏的一道险关。海通沟大部分柏油路段损毁严重,路上有很多从山顶落下的滚石和被巨石砸出来的大坑,看得让人胆战心惊,最严重的路段已经成了非铺装公路,不仅路面损毁严重,部分路基、路面塌陷,有的路基甚至被洪水掏空,有些窄的地方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行,到处都是水毁路段的痕迹,塌方和山体滑坡也较多。
如今整条川藏线除了海通沟,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险关了,曾经的通麦天险、盘龙天险如今都已经从天堑变通途。海通沟由于受制于地质条件,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的路段,是属于那种修不好的的路段,一边是地质复杂的高山,一边是水流湍急的河流,还有变化多端的气候,导致了这段路非常的危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暴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山体滑坡。
现在海通沟路段已经启动了整治改建工程,从西藏新闻网发布的消息中看到,海通沟路段改造为57公里,改建起点为金沙江桥头,终点在宗拉山的山顶,全段将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改建计划工期至2019年12月。
在海通沟骑行,神经时刻紧绷着,特别是有大货车在后面或前面的时候。这条路上的大货车非常多,而开大货车的都是老司机,有些在这种烂路上也会开得很快,一般情况下别跟大货车太近,特别是跟在后面的时候,看不到前面的路况,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个大坑或一大块石头,跟的太近刹车来不及就会出现危险。在海通沟还遇到了一位辽宁的摩友从拉萨回来,骑了一辆川崎Z1000摩托车,他告诉我过了这段路之后到拉萨的路都非常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