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体滑坡灾害失联人数已升至91人
图为搜救现场。(惠珍珍 摄)
图为深圳山体滑坡灾害后,消防人员正在现场进行搜救。(惠珍珍 摄)
法制网记者 游春亮
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后侧发生山体滑坡。这一突袭而来的灾害,让工业园内的群众措手不及,被硬生生困在一堆废墟里。
12月20日23时许,深圳市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通报称,截至22时,失联人数59人,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破坏。截至12月21日6时,失联人数已上升至91人。截止记者发稿时,救援行动仍在进行。
连日来,深圳当地并未发生大规模强降雨,只是灾害发生当日上午下过小雨。但为何会造成山体滑坡和如此大范围的楼房坍塌事故?
灾害发生当日,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立刻在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余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原院长彭伟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披露的信息看,不断堆高的余泥渣土形成一个不稳定体,肯定是“不良地质体”。从航拍图片看,像“溃坝”一样,泥沙土什么东西都合在一起。
涉事受纳场缘何一直为临时?
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015年前深圳全市将新建12座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总库容约1亿立方米。其中,光明新区负责建设公明田寮、公明盲婆坑、红坳等3座受纳场。
一位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发生滑坡的山体其实不高,但这两年附近基建挖出来的泥土都堆积到山上去,泥头车经常往返,环境、噪音污染都很大,直到近日仍有泥头车前往倒土。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便陆续有当地居民反映称,几乎每天从晚上8点多钟到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不断线的泥头车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严重超载的车辆,缓慢爬行、车与车距离二三米,导致道路严重拥堵。由于狭窄的双车道挤满了泥头车,周边居民出行都成了难题。
今年7月,光明新区官方网站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称,红坳受纳场属于深圳市政府规划的临时受纳场,用来接收政府工程和社会弃土。
受纳场审批和监管是否到位?
根据光明新区发布的消息显示,2013年以来,随着深圳市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和原关内地区对泥头车的严控,光明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泥头车到新区非法倾倒余泥渣土的现象,新区内有不法分子利用国有土地私设余泥渣土受纳场,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新区重点门户、重点路段均有较大程度污染。侵占国有土地非法受土点增多,不仅破坏了光明新区的良好市容环境,大量的非法倒土还严重危害到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管理。
对此,2013年1月,光明新区出台了《光明新区余泥渣土临时受纳管理办法(试行)》。这一管理办法被认为是启动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运营模式,简化程序、加快效率,进一步规范了余泥渣土临时受纳管理。与设立永久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转地程序报建手续繁琐、建设周期长相比,临时受纳场手续简单,光明新区城管局就能予以审批通过。对此,一环保执法业内人士指出:程序简化,效率提高,但也有可能意味着安全得不到保障。
记者查询得知,2013年8月,涉事的红坳受纳场运营服务通过招标方式交由深圳市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自2013年至今,深圳市绿威物业管理公司多次成为深圳市宝安区政府采购中心的中标供应商。
根据《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运行管理办法》,作为主管单位的城管部门应该定期抽查配套设施状况,督促受纳单位按要求定期检查维护,并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根据光明新区城管局市政服务中心公开的信息显示,2014年5月,该中心制定了《光明新区余泥渣土受纳场运行监管考核方案》,从单位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信誉程度、受纳场出入口、作业区,设施设备、安全生产和环境质量管理等五个方面开展日常、月度检查考评,检查结果建立档案及每月通报,规范了新区受纳场监管机制。该市政服务中心在今年11月20日的工作动态中提出,根据红坳受纳场提供的标高监测报告,督促运营单位将监测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到位。
今年7月,光明新区对该余泥渣土受纳场的监管方予以公开招投标,深圳市建星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中标,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包括环境监理等。今年8月,光明新区城管局市政服务中心在工作动态中指出,该中心协调深圳市建星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驻到受纳场的运营现场,安排了办公室以及住宿等事宜。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形同虚设?
据当地媒体报道,涉事受纳场项目虽运行日久,但直至今年1月12日,深圳市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才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显示,根据设计,项目计划填埋库容约800万立方米(现已堆填100万立方米),其中用作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库容约60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约11年;用作纯土周转场的库容约200万立方米,预计服务年限约10年,处理工艺采用直接填埋方式。
报告分析,项目选址原为红坳石场,由于石场开采,造成山体植被严重破坏,弃土任意堆放,开采区形成大面积土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在环境风险分析部分,报告指出,挡土坝发生溃坝风险主要是可能对北侧柳溪工业园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此次事故涉及得正是恒泰裕、德吉程、柳溪三个工业园区。
报告建议,立即疏散来往车辆和人员。当处于溃坝危险区时,应迅速向溃坝方向两侧跑离,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派人昼夜巡视,封闭经危险区的路口,禁止闲人进入危险区,制定警报信号,在溃坝开始前及时发出警报信号等。
报告总结,该项目是一项环保工程,有助于将光明新区余泥渣土进行有效地削减和处置,对城市环境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项目选址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要求。
今年2月27日,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对此报告作出了批复,同意绿威公司报建光明新区光明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项目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