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鄱阳湖是中国第二大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系是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加上青峰山溪博阳河樟田河潼津河等独流入湖的小河以及其他季节性的小河溪流和鄱阳湖组成以鄱阳湖为汇聚中心的辐聚水系鄱阳湖水系是一个完整的水系各大小河流的水均注入鄱阳湖经�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鄱阳湖是中国第二大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系是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加上青峰山溪、博阳河、樟田河、潼津河等独流入湖的小河,以及其他季节性的小河溪流和鄱阳湖组成,以鄱阳湖为汇聚中心的辐聚水系。鄱阳湖水系是一个完整的水系,各大小河流的水均注入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流入长江,成为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每年秋冬季节到第二年仲春为枯水期,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小湖泊连接,成为北方候鸟迁徒越冬的最佳之地。下图为鄱阳湖不同水位卫星图像,图c中线条表示鄱阳湖围圩(湖堤),其平均高程20~30米,是鄱阳湖防汛的主要水利工程。

(1)推测鄱阳湖湖底地形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分析鄱阳湖与赣江三角洲的进退关系。

(3)有人建议在丰水期蓄水后关闭湖口闸门,保证鄱阳湖水位四季稳定。请你对此进行评价。

(4)简述围圩(湖堤)的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特点:湖底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湖底有线状洼地。理由:丰水期湖面一大片(a图),水少时南面、西面的湖水迅速萎缩(b图),说明湖底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枯水期时,湖水几乎成了一条线(c图),说明湖底有线状洼地。

(2)关系:鄱阳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的河流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有明显的季节性;赣江三角洲面积随鄱阳湖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水量大,为丰水期,三角洲面积小,冬季水量小,为枯水期,三角洲面积大。

(3)利:利于沿湖地区渔业、内湖航运业、淡水资源季节性均衡发展。

弊:不利于湖泊在丰水期对长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洪水的调蓄,防洪效益下降;不利于枯水期越冬水鸟的安全越冬,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4)影响:围圩(湖堤)的建设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变差,水质下降,水污染加重。

【解析】

本题考查水利工程的影响、河流与湖泊地貌。

(1)从图a丰水期(水体面积3202km2)和图b(1660km2)两幅图的对比看,枯水期时西部和南部的河床裸露,湖面萎缩,所以西部和南部地势高。图c枯水期(1375km2),水体几乎就是一条线,说明地势低洼,有线状洼地。

(2)河口三角洲面积变化情况主要从河流水与湖泊水的关系分析。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水位抬升,三角洲被淹没,面积缩小;冬季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河床裸露,三角洲面积扩大。

(3)蓄水后关闭闸门,湖泊水位高,水量大,淡水资源丰富。湖泊面积大,水量稳定,有利于航运,但水位高,浅滩湿地的面积缩小,不利于越冬的鸟类栖息觅食。湖泊对河流有调蓄作用,关闭闸门后调蓄作用消失,下游洪涝灾害多发。

(4)围圩(湖堤)使得湖泊被束缚在一定的范围内,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小,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堤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湖水与外界水体的交换,水循环活跃下降,更新减缓,水质下降。

【题目】中国地质工作者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地壳上升运动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沉积作用D. 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 ①B. ⑤C. ③D. ④

【题目】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1】影响兰州段铁路呈东西走向、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经济B.交通运输C.矿产资源D.地形和河流

【2】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其主要作用是

A.防雨B.防冻土C.防滑坡D.防风沙

【题目】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降水D.地形

【2】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A. 西北向东南流 B. 东南向西北流

C. 东北向西南流 D. 西南向东北流

【2】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题目】如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三角洲都建设了核电站,说明了两区域:( )

A.都是临海区域,有利于建核电站

B.都能为核电站提供丰富的水源

C.交通发达,便于运输核燃料

D.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

【2】关于“流经甲乙两三角洲的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B.都能为两区域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C.都有结冰期

D.水位季节变化都很大

【题目】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完成下面小题。

A.7月6日7时B.1月6日7时

C.7月6日19时D.1月6日19时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东北方向,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东半球,③、④位于西半球

【题目】 地表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代表有效辐射越大。下图示意我国三个地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变化。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地分别是(  )

A.昆明、哈尔滨和乌鲁木齐B.乌鲁木齐、昆明和哈尔滨

C.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昆明D.昆明、乌鲁木齐和哈尔滨

【2】导致图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THE END
0.色,枯水期部分湖区成为茫茫“草原”,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期水天一色,枯水期部分湖区成为茫茫“草原”,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景观。近年来,该湖泊枯水期提前,水位降低,大片湖滩裸露jvzquC41yy}/l‚jqq0ipo8xjkvo0c:5:g983/::;g/:53>277h=.f;:7he988l7;
1.【书评】《大鸟》:鄱湖鸟,知多少?将鄱阳湖的古往今来一一呈现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最后一个天然蓄水池。“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它独特的季节吞吐特性,不仅给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水文资源,也给冬候鸟们的觅食造就了便利条件。丰水、枯水的节律变化,驱动了鄱阳湖湿地的植被生长和鱼类繁育。候鸟以此为食,水位下降也方便这些涉禽们jvzquC41ctzjeuj0zwkyk7hp1cxuklqgu1oofn}0jvsmAjwvakj>3?;:;2?73A6896>36963(kzfohnf?3<7:B5;83>28@9:4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