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年投资亿的三峡大坝,如今回本了吗洪峰长江海河流域

关于三峡大坝的争议一直非常多,其中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当年花了2,500亿就为了修这么一个大坝,结果只用来发发电,简直是劳民伤财。

那么三峡大坝建成距今已经快20年,现在回本了吗?

其实关于三峡大坝的修建设想,最早是在民国时期。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更是提出了想要建设三峡工程的初步设想。

可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修建三峡大坝的设想,正式得以落地讨论。从1994年开始修建,一直到2006年竣工,期间花费2000多亿,长江流域终于有了一个集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的工程。

从竣工投入使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三峡大坝又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

三峡大坝带来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电力销售收入和旅游收入。

根据2021年发布的数据,截至那一年,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已经达到了14,064亿千瓦时。根据《关于调整水电上网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电价的标准是0.25元/千瓦时,由此可以算出三峡大坝带来的电费收入已经达到了3,516亿元。

而且三峡大坝作为水电站,可以领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单价是0.019元/千瓦时,这又是一笔267亿多元的补贴收入。

那么三峡大坝带来的旅游收入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组今年的数据。

10月23日,三峡旅游发布今年前三季度的收益报表,从今年1月份到9月份一共实现营业收入约12.82亿元。

除了这些直接收入以外,三峡大坝每年为国家节省的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果把这些全部算进去,三峡大坝早就已经实现回本并显著盈利。

但我们不能如此肤浅地用金钱收益来衡量一个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中国人民而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第一,带来了清洁能源。三峡大坝投入使用以后,可以用水资源发电,每年为国家节省了6亿吨的标准煤,减少了将近20亿吨的碳排放。

实现碳中和是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抑制全球变暖,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与支持。每年可以减少20亿吨的碳排放,也就意味着中国在走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构成的污染,也因为三峡大坝的出现,减少了这6亿吨标准煤所造成的污染。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于人类保护环境、减少雾霾天气的产生、减少恶劣环境对人体的污染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水资源的利用与控制。

长江流域的洪水泛滥,给洪灾区的百姓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你知道吗?长江的洪涝灾害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

目前我们考证到的历史显示,长江从汉初时就是一个“惹祸精”,吞噬过不计其数的生命。

长江全长1300公里, 因为“九曲十八弯”的特殊江流路线,长江的行洪能力特别差,而东亚副热带季风区又让这个恶劣情况雪上加霜。

雨量充沛的长江流域,一旦遇到上下游同时出现雨季的情况,就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唐代时期的长江,平均每18年就要爆发一次洪水。而到了宋朝和元朝,平均五六年就要出现一次洪水。

到了清朝至民国,基本上每四年,长江流域的人们就要遇到一次洪水袭击。

这也是为何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就有了修建三峡大坝防洪泄洪想法的原因。

长江宛如一头凶兽,四年就要出来一次为祸人间,而且每次以十分惨重的代价作为结局。近代最严重的三次洪水,分别是1870年、1931年和1998年。

单就水位高度而言,1870年的洪水是历史有记录的250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那一年的洪水从松滋县形成洪水口,直逼洞庭湖,荆北和江汉平原一带全成汪洋,人称“庚午之灾”。

1931年的大洪水,更是直接导致14.5万人死亡,8000万人口受灾,汉口变成了威尼斯。幸存下来的人们,出行只能依靠独木舟、舢板。长江全流域的溃口高达354处,南京都被浸泡在洪水中,津浦铁路停运54天。

建国后的1998年特大洪水,最后是官兵们以须肉之躯严防死守,虽然守住了大堤,但最终还是有1500多人因洪水而死亡。

而三峡大坝建成以后,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长江流域15年内再无大洪水。

根据三峡集团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累计防洪运用50余次,拦洪总量超过1,500亿立方米。

1998年洪水时的最大洪峰流量是63,300立方米每秒,而在2010年和2012年两次最大洪峰分别达到了70000和71,200立方米每秒的。

但2010年和2012年,我们有了三峡大坝,洪水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如同鬼门关大开般吞噬人们的生命。

三峡大坝每年光节省的防洪损失就达到了15,000亿元,挽救的生命更是不计其数。

单就这一点来说,三峡大坝的利已经远远大于弊,无法单纯用金钱来衡量。如果没有三峡大坝,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则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因为洪涝灾害而支离破碎的家庭。

最后,三峡大坝建成以后,给当地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带来了促进和发展。活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的人口就业。

根据2022年三峡旅游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三峡旅游业成就车辆4S服务的占比高达48.65%,商贸物流占比32.57%,还有旅客出行服务,车辆延伸服务,旅行社业务等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嘉陵江2021“第1号洪水”形成7月11日19时,“嘉陵江2021年第1号洪水”在嘉陵江支流渠江形成,预计将在13日凌晨通过我市沙坪坝区磁器口,最高水位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11日20时,我市召开洪水过境与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视频调度会。 长江流域内主要降雨区在嘉陵江流域 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消息,7月9日至10日,长江流域内主要降雨区在嘉陵江流域,jvzq<84es0vfqyqg0eun0ls1p4532;6129731l8898?9/<9:37>557mvon
1.长江一号洪水形成Ⅲ级应急响应启动受连续降雨影响,长江中游莲花塘江段1日8时水位涨至35.52米,超过警戒水位2厘米,标志着长江形成2017年第1号洪水。国家防总针对长江流域汛情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据悉,受近日连续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中游莲花塘江段1日8时水位涨至35.52米,超过警戒水位2厘米,标志着长江形成2017年jvzquC41ejooc7vkcprppp3eqo532:<129631:=3:5710|mvon
2.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涝重于旱中下游或发生较大洪水新闻频道记者从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预计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涝重于旱,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水系北部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根据预测,2024年汛期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涝重于旱,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旱涝并存局面。6月到8月主汛期期间,流域降水量偏多,其中长江上游正常偏多5%~10%、长江中下游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68751CXUKV[WYK;RXu>F9rj4RzVQV4:16;80ujznn
3.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洪灾北方网——洪水:今年与98年真一样吗?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在今天一天的新闻当中,我想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跟长江流域的洪水有关,而在各种各样的新闻标题当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长江上游的洪峰可能会超过1998年。1998年的大洪水当时的灾情,当时军民共同抗洪的场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而12年过去了,相jvzq<84pgyy/gwttvj4dqv3ep1yzu}jo146228591460299:8978;7xjvor
4.1981年的洪水,不会再来重庆“长江5号洪水”和“嘉陵江2号洪水”正在2,8月14日至18日,长江上游岷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干流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四川省内多个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包括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涪江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长江第5号洪水、嘉陵江2号洪水随着形成,前水未退,后水又来,是导致本次重庆防汛形势严峻的第一个因素。 jvzquC41zwkrk~3eqo586=7558?9;86792:34A7
5.阅读长江流域图和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6)1998年长江流域再一次发生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人民币.但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虽大,但流量并不是很大,其最大流量比1954年还少1万多立方米/秒,然而水位却创历史上的最高记录,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2h88j8:65l8g998hc>7gok9f49c89j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