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暴雨、洪涝灾害可能发生在任何地区,不再仅仅是江河沿岸居民的隐忧。掌握必要的防洪防汛知识,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第一部分:认识危险——洪水为何可怕?
洪水带来的破坏力是多重且迅猛的:
1.急流的冲击力:湍急的水流可以冲走车辆、摧毁房屋,甚至将人卷走。仅15厘米深的急流就足以使人跌倒,60厘米深的急流足以冲走大部分车辆。
2.淹没与溺水:低洼地区会迅速被淹没,导致人员被困或溺水。
3.次生灾害:洪水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电力设施漏电等次生灾害。
4.污染与疾病:洪水会混合生活污水、化学物质、垃圾等,污染水源和环境,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
图源:Pixabay
第二部分:汛期预警,你能看懂吗?
密切关注气象水文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是第一步。我国预警信号一般采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表示严重程度由低到高。
2.黄色预警:预计未来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应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
3.橙色预警:预计未来可能发生大洪水。需准备转移,听从政府安排。
4.红色预警: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特大洪水。情况非常紧急,应立即采取一切措施避险。
注:本图片由即梦AI生成
切记:“汛”不仅指江河涨水,还包括城市内涝。城市内涝预警(暴雨预警) 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城市居民。
第三部分:防患于未然——日常准备清单
一、制作应急包:准备一个轻便、防水的应急包,内含:
1.应急物资:瓶装水、压缩食品、手电筒、备用电池、收音机(接收预警信息)。
2.医疗用品:创可贴、消毒用品、常用药品。
3.重要文件: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等重要证件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存放在防水袋中。
4.其他:哨子(用于求救)、少量现金、充电宝。
二、熟悉环境:了解您所在社区的地势、疏散路线和附近的避难所位置。
三、房屋检查:定期检查房屋,疏通排水管道,确保屋顶防水完好。住在低层的居民,可将贵重物品移至高处。
第四部分:危机应对——洪水来临前后怎么做?
一、洪水来临前:
2.果断决策:如果接到疏散指令,或身处高风险区域,应立即撤离,不要犹豫。撤离时切记断电、断燃气。
3.车辆安全:切勿将车停在低洼地、排水口附近。“宁可人淋雨,不可车泡水”。
二、洪水来袭时:
1.室内避险:如果时间充裕,应向高楼转移。立即切断家中电源总开关和燃气阀门,防止漏电触电和燃气泄漏。用沙袋、门板等物品堵住门口缝隙,防止洪水灌入。
2.室外避险(极其重要!):远离电力设备:远离电线杆、路灯、变压器,以防触电。发现电线垂落水中,单腿跳跃离开。警惕水流:不要轻易涉水行走。如果必须涉水,用木棍等探明水下情况,避开漩涡、喷泉,那可能是下水道井盖被冲开。避开危险区域:远离河道、桥梁、涵洞、堤坝、地下车库、下穿隧道等危险地带。被困时求救:如果被洪水围困,立即到坚固的高地、楼房上层求救。利用哨子、鲜艳衣物、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同时拨打110、119等急救电话。
一个核心原则:生命至上,财物次之。不要因为抢救财物而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图源:Pixabay
第五部分:灾后注意——危险并未完全解除
返家检查:返回家中时,先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安全,注意燃气、电线是否完好,在确保安全前勿随意接通。
卫生防疫:切勿直接饮用生水,务必将水烧开。对被水淹过的食物和物品进行消毒或丢弃。及时清理家中淤泥和垃圾,配合政府进行环境消杀。
防范次生灾害:注意防范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等滞后发生的危险。
洪水无情,但人有智。掌握科学知识,保持警惕之心,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就能在自然灾害面前,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请将这份指南分享给身边的亲友,让我们共同筑起一道防洪防汛的安全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