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张**(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重大自然灾害的种类与危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经济损失大,严重危及人 民群众健康及生命安全。现将常见自然灾害重点介绍如下:1 洪涝灾害 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很多,降雨过度,地势低洼,堤坝等水利设施溃决等, 都可以造成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形成一般需要一个降雨积累过程, 可以在一天或 数周内形成, 为预警和应对留下空间, 但是堤坝溃决造成的洪涝灾害可以突然发 生,往往难以做到预警。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容易发生的地区主 要在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 除了黄河凌汛发生在冬春季外, 主要发生在降 雨集中的梅雨季节和夏季。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 ,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洪涝 灾害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 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口大量迁移及灾民抵抗力下降等 因素,均可能增加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危险,引起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洪灾易引起饮用水水源污染, 造成供水系统的损毁, 从而导致灾民的饮用水 卫生和食品卫生短期内得不到保障, 造成灾区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风险增 加,如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等。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居民被迫离开原居住地;各种生 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改变和栖息地变迁, 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 衡。洪水淹没厕所、粪池、下水道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腐败,蚊蝇等各种 媒介孳生,生活和居住环境恶化。当规模较大, 涉及地域广阔
3、的洪涝灾害发生时, 局部的食物安全问题难以防 止。水灾常伴随阴雨天气, 加之基本生活条件的破坏, 人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储 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的霉变和腐败, 从而造成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 病流行。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化洪灾发生后,大量群众会被临时安置在各安置点, 居住环境拥挤, 人群密切 接触的时机增加,从而造成直接接触传播与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加 大,如麻疹、流感、肺结核、脑膜炎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灾民临时居住于简 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着凉易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 性病患者更易患病。时机增多洪灾可能造成动物和病媒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 抢险救灾以及人群的
4、转移安 置会导致暴露于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 媒介生物的时机增加。 当缺乏有效控制 措施时,会导致蚊蝇大量孳生,使得经蚊、蜱传播的传染病发病风险上升,如疟 疾、乙脑、钩体病等。洪涝灾害后,由于食品供给的困难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人群尤其是婴幼儿、 孕妇和老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加上身体和精神的创伤,造成人群免疫力降低,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特别是可造成条件致病菌感染或慢性感染者急性发作, 这些 人群患病后一般症状较重,增加了治疗难度。灾区群众的流动性增大, 会导致人群中免疫状态的改变, 甚至于免疫屏障的 受损,使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风险增大。另外,大量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一方面 可能将灾区没有或较少
5、见的新的病原体带入灾区, 增加这些疾病流行的风险; 另 一方面,外来人员对灾区某些地方性流行的疾病缺乏有效免疫, 也可能导致相关 疾病的流行。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灾区的常规医疗和卫生服务系统严重受损和破坏, 短期内 存在部分灾民难以获取及时的卫生服务, 特别是老人、 儿童或患有基础疾病的脆 弱人群;同时免疫规划、 肺结核和艾滋病治疗服务等传染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受到 影响甚至中断。2 地震破坏性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 往 往造成瞬间突发性的严重人类灾难。 地震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及难预见性、 灾难 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源泄露、火灾、泥石流、滑
6、坡 等。地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严重、人群心理创伤,还可导致水源和食 品污染、媒介生物孳生和传染病流行。主要是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死亡。主要是由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偶发事件引起。主要是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灾难性引起的早期心理应急反应,以及生活和生 存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短期心理沟通障碍等。主要是由不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大规模人群迁移和聚集,卫生设施不完善, 病媒生物迁移和人群暴露等引起。主要是由于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疾病发作。公共基础设施破坏饮水,电力、燃料、交通、通讯和排水系统破坏,导致
7、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工作秩序、医疗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增加由于大量的伤病人员需要紧急救治, 大量的心理疾患者需要疏导,因此,短 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如医疗器械、血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损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受损。 包括建筑物毁坏,设备仪器损坏,实验室 遭到破坏,数据和技术资料丧失。另一方面是卫生服务人员受损,比方卫生服务 人员本人受伤或长期劳累造成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卫生服务人员减员, 或是其家 庭成员失踪,家庭财产损失等造成卫生人员无法全力投入救灾防病工作等。同时, 免疫规划,妇幼卫生,精神卫生,药物和疫苗供给等正常工作秩序受到破坏。2.7 媒体、国际国内
8、社会等的过分关注和期望,造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压 力、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增加。3 旱灾旱灾主要是降雨不足造成。 旱灾是一种非突发性的渐进性灾害, 持续时间长, 受害面积大,影响广泛。长期、大面积的严重干旱,饮用水源枯竭,导致安全饮 用水短缺,容易导致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同时由于食物清洁用水难以获得, 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假设干旱发生在高温季节, 则易导致中暑。 另 外,干旱还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森林火灾、蝗灾等,从而造成其它的公共卫生 问题。假设持续大面积干旱, 会对灾区的食物供给造成一定影响, 可能导致营养 摄入不足。4 台风台风是我国沿海发生频率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 每年我国
9、沿海都遭受台风袭 击。台风由于来势凶猛,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可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 可能造成公共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中断,影响公共卫 生服务供给。 另外,大量的人群迁移和转移安置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在短时期内大 量增加。同时,由于台风伴随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容易产生相 应的公共卫生问题。5 雨雪冰冻灾害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引起冻伤、摔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 旅途精神疾患等疾病和食物 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另外还可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供水、通讯设施破坏,影 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供给能力。6 泥
10、石流泥石流发生往往不易被提前觉察, 而且在形成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破坏性能 量,摧毁建筑物,大量的人员由于躲避不及而造成伤亡。泥石流灾害后,供水设 施、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系统破坏严重。泥石流夹杂大量泥砂、 石块等固体物质, 大量散布在居民生活场所, 冲毁厕 所,冲散垃圾, 造成环境卫生急剧恶化。 泥石流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设施遭到 不同程度的破坏, 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后果尤为严重。 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 的工业废水、 废渣、农药及其它化学品在遭受泥石流破坏后也易因化学品外泄造 成较大范围水体的化学污染。灾害后期由于泥石流形成的积水坑洼增多, 使蚊类孳生场所增加; 由于人
11、群 与家禽、家畜混居,粪便、垃圾不能及时清运,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 泥石流使鼠群发生迁移,导致家鼠、野鼠混杂接触,与人接触时机也增多。灾区群众失去亲人后容易出现心情焦虑、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等心理疾患。 同时,由于房屋损坏,灾区群众被迫临时安置,居住和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容易 诱发各种疾患,包括流感、结膜炎、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及 贫血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 自然灾害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洪水泛滥,灾区人民大规模迁移, 短期内灾民大量聚集在庄台、 堤坝等高处, 人群密集,设备简陋,常常席地而卧, 增加了人鼠之间接触时机而使感染时机增 多;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
12、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 从而打破 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 结构及优势种群均发生变化, 鼠密度及鼠间接触时机的增加, 也增加了病毒扩散 的时机;从而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爆发流行。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区也有直接的影响, 洪涝灾害频发, 血吸虫病中间 宿主钉螺也随洪水扩散, 这就增加了因防汛抢险、 堵口复堤等防洪抢险人员和当 地居民与疫水接触的时机,常常会引起急性血吸虫病的爆发。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 使蚊类孳生场所增加, 导致 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防
13、蚊设施匮乏, 被蚊虫叮咬的时机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 因此,洪涝灾害有可 能会加重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造成乙脑的爆发。由于地震造成大量的房屋破坏, 一些原来鼠类不易侵入的房屋被损坏, 废墟 中遗留下大量的食物使得家栖的鼠类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条件。 震后初期的建筑物 多为简易棚,建筑材料和构筑物基本不具备防鼠作用, 使鼠患严重, 到处盗洞作 窝,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鼠间及人鼠之间接触时机的增加造成肾综合征出血 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的感染和流行。地震造成建筑物包括贮水建筑与输水管道大量破坏,自来水浸溢,特别 是生活污水在地面上的滞留,会成为蚊类大量孳生的环境。 灾民露宿增多,被蚊 虫叮咬的时机大大增加,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能在局部地区发生爆发流行。地震时,土壤外表及翻出土壤深处的炭疽芽抱, 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一定的 气溶胶,另外在施救作业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