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库垮坝灾难。此场灾难直接造成河南安徽两省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亡。京广线干线被冲毁,被迫中断运行18天。
台风再度登陆后,受当时特定气象条件影响(专业术语是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它并没有像正常的台风一样登陆后就迅速减弱,而是转化成了一个热带低压,并维持了相当程度的强度。台风中心在越过江西进入湖南之后,在常德附近突然向北转向,直扑河南。由于西风带的影响,台风在驻马店一带,与南下冷空气交汇,并在此停滞少动。在这里冷空气与台风带来的水汽激烈碰撞,产生了特大暴雨,灾难就此发生。
这场暴雨下得异常的大,史无前例。从8月4号开始,到8月8号,最大雨量为1631毫米,仅8月5号到7号3天的降雨量就达1605.3毫米。1600毫米降水是什么概念?根据统计近年来北京一年降雨量为500多毫米,也就是这场暴雨仅3天就下了相当于北京3年多下的雨。据说当时几步之外都看不到人影,用空脸盆接水,很快能接满盆。很多老人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暴雨导致鸟死虫亡,山上冲下来的全是麻雀尸体。
伏牛山、桐柏山一带属淮河流域范围。由于南下冷空气经常在这里与暖湿气流交汇,这一地区降水丰富,加之淮河流域泥沙沉积,泄流不畅。因此这里也是水患频发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水患,在这一带修建了大大小小很多水库。板桥水库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型水库。
板桥水库,位于驻马店以西35公里的板桥镇。为解决驻马店地区的水患问题,1951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板桥水库。经4.2万余名民工奋战,板桥水库于1953年竣工。因水库修建不久后就出现裂缝,后来又进行了修复工作。在当时,这种大大小小的水库修建了很多,但限于当时技术条件,这些水库虽然数量众多,但质量就不好说。
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水库水位急速上升,很快超过正常水位。当时,板桥水库管理局因特大暴雨,已与上级失去联系。眼看水库水位还在上升,管理局紧急请求水库驻军向上级汇报,请求加大泄洪。8月7日晚19点30分,板桥水库驻军向上级发出特特急电报,称水库水位急剧上升,情况紧急,有垮坝危险。但因天气原因通讯受阻,并未收到上级回复。
8月8日零时20分,驻军又发出第二封特特急电报,请求派飞机炸掉副溢洪道,以保大坝。但也因联络不上没有等到回音。此时洪水已漫过坝顶,驻军部队冒着危险在房顶架设步话机天线,第三次向上级发出特特急电,并在未得到上级指示的情况下,紧急开启五道闸门泄洪。后水库驻军又向水库上方连续发射红色信号弹,并用枪连续对空射击,向下游鸣枪示警。但由于降雨太大,下游的人根本无法发现和听到这些信号。即使看到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也不明白打这个信号的含义是什么。
8日凌晨时分,位于上游的石漫滩水库首先决口。大量洪水涌入板桥水库,半小时后,板桥水库开始决口,滔滔的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扑去。洪水的威力如山崩地裂,下游遂城县城首先被洪水吞没。火车站重达50吨的火车车厢被洪水冲走5公里,铁轨扭曲成麻花状。有60吨重的油罐车被冲到40公里以外。京广铁路被冲断102公里。溃坝引发的大水带来连锁反应,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水库相继决堤溃坝。在东西向300公里,南北向150公里的大片区域内,洪水肆虐,一片汪洋。9日晚,洪水进入安徽,导致泉河溃堤,临泉县城被淹没。
由于溃坝时正值深夜,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睡梦中被洪水冲走,很多村庄被夷为平地。洪峰所过之处,墙倒屋塌。到处可见人畜尸体漂流在水面。到早上时,树上,屋顶上等高处地区,挤满了惊恐万分的群众。很多人衣不蔽体,纷纷呼喊寻找亲人,救助落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