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以来,广东迎来4月最强降雨过程;4月20日,广东北部北江干流发生今年第2号洪水,支流水位全线上涨,多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水位,出现接近“百年一遇”洪水,粤北城市韶关、清远、肇庆等多地受灾。
长期关注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士刘君言告诉本刊,在国内,90%以上的农户是中小型农户,他们的应灾能力和修复能力都很差。在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一个设计良好的农业保险或许能起到托底作用。
我国自2013年实施《农业保险条例》,在各级财政的补贴下,农户只用缴纳20%左右的保费,受灾后会由保险公司进行定损赔付。但刘君言曾经在国内许多农村地区做过调研,她发现,农业保险的购买和赔付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不同经济作物、不同受灾情况,能够赔付的价钱都不相同,这让农民也会心存疑虑:最后赔偿的钱真的能抵得过损失吗?而在本刊此次的采访中,受访的受灾农户无人购买过保险,甚至完全不了解“农业保险是什么”。
实习记者|黄梦琪
记者 | 吴淑斌
编辑 | 王珊
洪水来袭
当时是上午9点10分,站在河边的他发现河水十分湍急,甚至漫上了河堤。他刚准备拍张照片,却听到背后传来爆炸般的轰鸣声,还有强风吹来。刘峰一回头,看到身后一栋背靠着山的房子塌了下来,紧接着有石头从山上“飞下来”。刘峰整个人都懵了,就在刚刚,他还看到房子里有三个人坐着有说有笑地喝茶,是两名五六十岁的女性和一名四十多岁的男性。事后,刘峰向本刊回忆,自己隐约听到了几声呼救。
慌乱中的刘峰抓住一旁停着的三轮车才勉强站定,随后他拔腿往上游跑。此时河道已经被洪水覆盖,刘峰身高超过一米七,水几乎漫过他的大腿,还在不断上涨,直逼臀部。天几乎是黑的,江湾镇上另一位居民告诉本刊,感觉“天像要塌了一样”,雨滴的冲击力极强,“像是有人在天上倒水一样”。拼命向上游跑了一两百米后,刘峰拐进同学家里,才发现自己左腿上满是树枝擦伤留下的伤口。他觉得腿软,顾不得同学家里也进了水,就一屁股坐了下来。但不到5分钟,同学家的后山也发生了泥石流,冲倒了屋后的围墙。他们只能冲进雨里,再次往外逃。刘峰记得,当时水没过了他的腰部。
刘峰的家在韶关市江湾镇,广东北部主要河流北江的支流江湾从这里流过。刘峰说,韶关的雨是在4月19日夜间开始下的,又急又大,整整下了一夜,直到20号清晨也没有停的意思。中央气象台4月24日的监测显示,4月19日以来,广东中北部、广西东部等地降水200至350毫米,其中广东肇庆、清远、韶关、广州、惠州等局地降水400至519毫米。数据显示,自4月以来,广东共有16个市县累计雨量打破当地4月纪录,其中,韶关的降雨量更是达到了757.3毫米,接近常年整个前汛期(4月到6月)的降雨量。4月20日,广东北部的北江干流发生今年第2号洪水,支流全线上涨,多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水位,出现接近“百年一遇”洪水。
在江湾河上游的胡屋村,洪水来得更早些。4月19日晚上李杰几乎一夜没睡,他家里种着六七亩地,还经营着一家木材加工厂,他担心花生苗和秧苗被淹,也怕厂里出事。凌晨2点以后,雨越来越大,他担心洪水要来,更不敢睡,随时准备叫醒妻子逃生。清晨六七点,洪水来了。李杰听到水流穿过竹林的窸窸窣窣的声音,随后看到洪水朝屋子冲来,夹带着许多树木、枝干,“来得又急又快,像猛兽一样,把经过的地方的东西全都冲走”。
韶关市越野公益救援协会的会长刘明伟是在4月20日下午接到参与江湾镇救援的任务。当时,韶关市区的内涝已经慢慢退去,但江湾镇依然失联着。这个处于韶关西南方位的小镇,被山和河流包裹着,仅通过一条县道与外界通联。4月20日上午起,当地的通讯信号中断,县道也发生了多处塌方,江湾镇与外界的连接全被阻断。刘明伟说,路是一边走一边疏通的。越野车具备一定的脱困能力,可以牵引开一些石头、大块树根,也能走过水坑,但县道上好几处也被淹了,与河道连接在一起,刘明伟和队员们无法确认越野车是否真的行驶在路面上,他只能安排两名有涉水经验的队友走在前面,探知水的深浅。
进镇子的路上,还有许多朝着韶关市区方向步行的村民向他们求助,“大部分是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联系不上市区的家人,很着急。”刘明伟的越野车队一直在县道上折返,把步行的村民送到交通通畅的地方搭车。一直到4月22日凌晨1点,刘明伟等人才进到镇上。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震撼,“主街道上的黄色淤泥竟然有半米多深,淤泥里有生活用品甚至家具,冰箱、饮水机、摩托车、电动车,都混在淤泥里。”此时,雨还在断断续续地落下,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刘明伟和队友的工作之一是及时确认通行状况,让救援车辆能进入,“有的路段可能半小时前刚疏通,过一会又被堵住了”。
频繁发生的洪水
而这些灾害,具体到吕荣兵身上,则是一次次相似的记忆。吕荣兵58岁,在他的印象里,没过脚踝的小洪水大概两三年出现一次、冲进屋子的大洪水十几年一次。其中,1982年、2013年和2022年的洪水都很大。吕荣兵说,洪水快则半天,慢则一两天就会退去,这之后他们一家人会慢慢铲除堆积在地板上那层厚厚的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