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一、论文构成
毕业论文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
前置部分:
封面(表紙)
中文摘要(中国語要旨)
日文摘要(日本語要旨)
目录(目次)
主体部分:
引言(はじめに)
正文(本文)
结论(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致谢(謝辞)
附录部分:附录(必要时)(付録、必要とする場合)
二、内容要求
(一)论文选题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涵盖日语语言、文学、文化、翻译四个方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选题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方向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完整的、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因而必须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读者即使不阅读论文的全文也可以从摘要中获得必要的、与论文等量的信息,以判断有无必要阅读全文。摘要应概括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50字左右、日文摘要以300个字左右为宜。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
⑵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⑶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⑷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⑸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生动,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阅读的兴趣。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一般外延大的排在前面)。中日文关键词要对应。
(三)目录
目录一般按1——1.1——1.1.1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中文摘要、日文摘要、引言、论文主体、结论、注释(必要时)、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必要时)等。
(四)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引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正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1、引言
引言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引言应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设计和研究方法;设计过程及研究内容等。
2、主体
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文字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 毕业论文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及观点。
(2) 对所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问题建议或改进措施等。
3、结论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纳。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结论要简洁、明确,措辞应严密,易懂;
⑵结论应反映论文作者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及所提出的观点,不要再重复属于他人已有过的结论;
⑶描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应实事求是,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
(五)注释
注释是对论著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说明性文字。毕业论文中有需要解释或附加说明时,统一采用尾注(即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在正文中需详细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1][2]…的上标形式,如 「言語は社会的な産物である」[1]. 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加注释页(Notes),每条注释的详细信息按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加对应数码。注释的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
(六)参考文献
(七)致谢
致谢是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与论文工作无直接关系的人不宜列入)。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忌浮夸、庸俗和雷同。
(八)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例如,问卷、实验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三、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文字和字数
论文用日文撰写,正文部分字数在6000字以上。
(二)书写
论文一律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用A4纸单面打印。
(三)封面
封面采用学院统一样式。
(四)论文页面设置
1、页边距
页面上方、下方、左侧和右侧均留边距2.5cm。正文采用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2、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前置部分(封面、原创性声明、中日文摘要、目录页)的页码使用小写罗马数字(即i、ii、iii、iv等),从“摘要”页起,居中插入页码。主体部分从“はじめに”开始用插入阿拉伯数字1、2、3、……的方式连续居中编排。引言、正文各章及结论等部分都必须另页开始,页码则续写。
3、段落首行缩进
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五)摘要
1、中文摘要
“摘要”字样用加粗宋体三号字居中书写,与正文之间空一行。摘要正文用宋体小四号书写,不加粗,两倍行距。
“关键词”字样左对齐,用加粗宋体三号字书写,各关键词用宋体小四号书写,不加粗,关键词之间空两个字符,末尾不用标点符号。
2、日文摘要
日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并要符合日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日语字符均为Mincho体,日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字符,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日语摘要字数为150个单词左右。
(六)目录
“目次”字样用Mincho体小二、加粗、居中书写,内容用Mincho小四号字书写。论文目录最多只写到三级标题,统一按(1……、1.1……、 1.1.1……;2……、2.1……、2.1.1……)的格式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各级标题各占一行,并在右边行末标明起始页码。一级标题加粗左对齐,二级标题空两个字符,三级标题空四个字符,二、三级标题不加粗。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页码对应。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 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级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末尾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各级标题统一按(1……、1.1……、1.1.1……;2……、2.1……、2.1.1……)的格式编写,一级标题用小三号加粗 Mincho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加粗Mincho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加粗Mincho体;正文用Mincho小四号书写,不加粗。
(八)正文文献引用
正文引文须同行文直接相关。凡借鉴他人想法、设计、推论及结论等均需注明,严格区分原创与借鉴成分,以免有意或无意的剽窃。论文中的引文(包括直接和间接引文)以夹注的形式在括号内注明,括号夹注放在句末标点以内,但不得放在引文的引号以内。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夹注中所列指的文献,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直接引语都必须标明页码,以便读者查找。
1、中文文献引用
直接引用中文文献应先译为对应的日,并在译文后用(作者姓氏全名或姓氏,年代:原文页码)标示,如:王(1997:17)は「言語は社会的な産物である」と述べている。
2、日文文献引用
1)直接引文,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为:出版年份:页码
2 )直接引文,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3 )间接引文,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为: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例1:Mayra(2008:26)によれば、カジュアル・ゲームのユーザーは「カジュアル・ゲーマー」と呼ばれ、「ハードコア・ゲーマー」とは違い、自分を「ゲーマー」とは思っていないが、デジタル・ゲーム・プレーヤーの「隠れた多数派」(invisible majority)となっている。
4 )间接引文,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九)数字和标点符号
除汉语惯用法以外, 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所有数字均须以半角输入。
(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另页书写。以“References”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文献后加[文献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
论文集[C] 单篇论文[A]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网上)[DB(DB/OL)]
国家标准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格式举例:
1.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 Brown, P. & Levinson, S.C. Politenes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5]刘建达.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4): 259-265.
[6] Cameron, L. Confrontations or Complementarities? Metaphor in Language Use and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 [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7(5): 107-135.
[7]西潔,石原和弘.火山地域における震源計算についての提案[J].火山,2003, (5):407-413.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无法查证作者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作者的要素。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出版年份.
[16]王淼.中初水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偶遇词汇学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8]冯西桥.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R].北京:清华大学,1997:9-10.
7,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赞成使用电子文献。
注意:参考文献中的书志信息之间的标点符号按文献语言的半角输入,即:中文以中文半角,日文以日文半角,英文以英文半角输入。
(十一)附录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一)指导教师的遴选条件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一般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助教可以与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合作指导,担任适量的指导工作。
(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1、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审查学生拟定的写作提纲或设计方案;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介绍有关文献资料,指导研究方法;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3、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并对初稿、二稿提出修改意见;
4、写出毕业论文(设计)评语,确定初评成绩;
5、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三)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既要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
2、指导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写作或设计的能力,以启发诱导为主,在选题和论文(设计)构思方面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允许包办代替。
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组织机构
1、在系主任领导下,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系主任担任。委员会成员5—7人,委员必须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负责会议记录,并协助答辩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
2、在答辩委员会下面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3-4人。组长应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应具备高级职称。每答辩小组设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
3、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可以聘请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或答辩小组成员,来校参加答辩。
(二) 答辩程序及要求
1、答辩委员会应要求各答辩小组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评审,写出评阅意见及提出问题。提问应主要针对毕业论文(设计)提出,也应兼顾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
3、答辩进程:答辩小组秘书宣布答辩人姓名及题目——学生陈述(5分钟)——答辩小组提问——学生回答——答辩小组总评分。
5、答辩时指导教师不得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提示。
6、答辩小组认定不合格的学生必须按要求认真修改论文,进行二次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