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真的来了

福建省2023年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若投入到自然资源开发及贸易的资金和劳动力过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引发“资源诅咒”。当前俄罗斯油气技术装备的进口比例偏高。俄罗斯北极地区某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发展储运,其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图1示意该地区从业人口构成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有人认为该地区存在“资源诅咒”风险,若该结论成立,则图中序号代表

A.①第一产业, ②第三产业

B.①第三产业, ②第二产业

C.①第二产业, ③第三产业

D.②第一产业, ③第二产业

5.中俄已就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达成共识,该区希望通过合作优先解决油气行业

A.技术支持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量趋于下降      D.从业人口短缺

4.B    5.A

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图2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6-8题。

6.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坡向 B.热量 C.堆积状况  D.盛行风向

7.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

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

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

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8.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A.吴淞江航道条件改善

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

D.上海港泊位不足

6.C    7.A    8.B

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图3示意彩虹最高视点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9-11题。

9.华南是我国出现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锋面活动频繁  B.强对流天气多

C.地形较复杂   D.日照时数长

A.07:30-08:30,面向太阳

B.10:30-11:30,背向太阳

C.14:30-15:30,面向太阳

D.16:30-17:30,背向太阳

11.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方

A.白昼更长     B.降水更多

C.大气能见度更高  D.太阳高度角更大

9.B    10 .D    11.A

一天中,区域的居民活动类型(工作、学习和休闲)越丰富,活动地点总数越多,区域之间人口流动越频繁,其活力越高。我国N市基于大数据测算城市活力,图4示意该城市工作日两种高活力类型。据此完成12-14题。

12.甲型对应区域的功能最可能是

A.文化创意      B.购物娱乐

C.办公教育      D.高端居住

13.青少年比例高的某区域活力类型是乙型。该区域昼夜活力均较稳定表明青少年

C.通勤频率较高 D.出行目的地类型单一

14.地铁通常有助于提升城市活力。N市新开通了一条途经高活力区域的地铁。然而,该地铁对此区域的活力影响较小。推测当前该地铁沿途的其他区域人口

A.增长缓慢    B.流动频繁

C.容量较大    D.密度较小

12.B   13.D    14.D

泥石流爆发后,部分物质冲出沟口,沟内残留物质会影响下一次泥石流的冲出量。图5示意某条沟及沟口景观。该沟于2013年、2019年和2020年爆发了泥石流,沟口冲出量分别为11.50万m³、11.91万m³和11.04万m³。引发这三次泥石流的降雨量依次下降。图6示意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的堆积体。据此完成15-16题。

15.2013年与2019年沟内物质量相近,但2013年泥石流冲出量较少,主要原因是2013年泥石流爆发前

A.沟道弯曲度较小  B.降雨冲刷较强

C.沟内的空间较大  D.土壤水分较少

16.图6中PQ线示意的堆积体剖面结构最可能是

15.C    16.A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森林枯落物能吸收雨水,涵养水源。通常采用浸泡法和模拟降雨法两种方法测算枯落物吸水量。前者适用于满足枯落物长时间浸泡和含水量饱和的环境;后者模拟当地降雨特点,将水降到枯落物后测算。福建某研学小组在当地考察时发现B处枯落物层比A处厚(图8)。为更准确测算冬季A处枯落物的实际吸水量,该小组选择模拟降雨法。

分析浸泡法不适用于准确测算冬季A处枯落物实际吸水量的自然原因。(10分)

参考答案:A处冬季盛行偏北风,降雨量较少;坡度较陡,枯落物层较薄,保水量较小,雨水流失较多;土壤为砂土,雨水容易下渗;难以达到浸泡法所需浸泡时间长、含水量饱和的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图9),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笼。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阶段III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4分)

(2)说明阶段III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6分)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6分)

(4)说明临港新城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的。(6分)

参考答案:

(1)数量增加,类型增多,规模扩大,部分工业区、开发区和卫星城融合为新城。

(2)生产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就业岗位增多;居住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居住环境改善;消费要素流向郊区,郊区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型购物中心使商家集聚,便于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提高商家经济效益。

弊:大型购物中心同类商家集聚可能导到恶性竞争,推高店租。

(4)合理布局功能区,保留生态涵养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循环利用废弃物,减轻自然环境压力。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图10),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图11)。

(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8分)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4分)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若为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8分)

参考答案

(1)从下往上,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表明湖水变浅,再到风成砂层表明湖水变干。甲处石岩层顶部海拔比乙处高,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处海拔比乙处高。(或甲处石灰岩层比乙处薄,表明甲处湖相沉积先于乙处结束。)

(2)流水侵蚀,构造活动,使P处海拔低于河流水位。

(3)化石:在P处北侧附近沉积地层寻找化石,未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

古海岸线:在P处南侧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古海岸线海拔低于同期P处海拔。

沉积特征:在P处北侧附近寻找沉积剖面,未发现海相沉积特征。

附:图片版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若该区存在“资源诅咒”,据材料对“资源诅咒”的解释,则该区将大量劳动力投入到了自然资源开发(工业-第二产业)及贸易(服务业-第三产业)中,曲线①②中必有一条曲线代表服务业-第三产业,又据材料强调其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可以确定①②序号的两条曲线中从业人口比例在图示时间段中显著更高的曲线②表示的是服务业-第三产业、显著更低的①是工业-第二产业;据材料该区地处俄罗斯北极地区,该区纬度高、热量非常匮乏,不宜发展农业-第一产业且相对应的从业人口占比占比在三大产业中最低,则曲线③为农业-第一产业。综上所述该题正确答案选B。

第5题.据材料“当前俄罗斯油气技术装备的进口比例偏高”,可知俄罗斯本国的油气装备技术不高。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可以帮助俄罗斯通过学习中国的油气行业相关技术解决本国油气行业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本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利于使俄罗斯摆脱“资源诅咒”。综上所述,该题正确答案选A。

【考查意图】本题组以俄罗斯北极地区某区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的油气合作为命题素材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践情境。以“资源诅咒”为主线,构建情境,引导考生从资源安全角度关注国家安全,题组选材紧扣当前时政热点,为人地协调观的考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试题考查考生对概念解读、信息提取、知识调用、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创新指向和育人功能。

【参考答案】6.C    7.A    8.B

【考查意图】第6题.本题组以唐代以来太湖流域吴淞江水系的演变为素材,构建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考查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等必备知识。试题综合考查考生信息获取与解读、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等学科关键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解析】第6题.吴淞江南北两岸同属于一个跨度较小的小尺度空间内,在坡向、热量、盛行风向上几乎不存在差异,不会导致吴淞江南北两岸植被上的显著差异,因此ABD选项错误;由于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等原因,吴淞江南北两岸会形成堆积岸和侵蚀岸的差异,从而使南北岸形成了堆积岸凸岸芦苇、侵蚀岸凹岸洋流的差异。综上所述该题正确答案选C。

第7题.据图文材料可知,吴江长堤使北宋时期建成且吴江长堤西侧到现在的太湖岸线之间有大面积的北宋以后淤积区,说明北宋吴江长堤建成后其西侧淤积现象显著增强,A正确;受吴江长堤的阻隔和保护作用,湖水难以再对长堤的东侧产生冲刷作用,且长堤东侧河湖岸线不断向北收缩说明长堤东侧也是淤积加强而非侵蚀加强,C错误;吴江长堤建成后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即汛期时太湖通过吴淞江向外泄出的水(吴淞江的径流量)和输出的沙也显著增加,BD错误。故选A。

第8题.据图可知,唐朝以来,太湖逐渐萎缩,蓄水量减少,导致吴淞江水量减少航运条件变差,A错误;上海工商业发展,农业用地少,粮食产量减少,且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加大,而太湖平原为该区域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因而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B正确;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上海港泊位不足与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要道”无直接关系,CD错误。故选B。

【参考答案】9.B     10.D    11.A

【解析】第9题,考查彩虹出现的条件;同时存在华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隐性对比,考查比较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素养。

在出现彩虹的方向,若形成降雨的云厚度和密度较高,则云底的亮度低,能够更好地反衬 出彩虹。而在面对太阳的方向,需要有云的空隙,使得阳光能够透过云隙直射到对面天空的雨 幕上。这就要求形成降雨的天气系统尺度不能太大,这种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多是容易出现在 形成雷阵雨的对流性降水天气系统中。所以,发生雷暴天气越多的地方,出现彩虹的概率则可能会越大。锋面雨出现范围较大,不是局部;再者,中纬度地区锋面最活跃。太阳辐射强和地形复杂不是彩虹形成的充分条件。

第10题,考查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以几何光学的观点看,阳光照射到空中的一个水滴时,在进入和离开水滴的过程中会经历两次折射,在水滴内部会经历一次反射,最终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形成大约42°的夹角。

图片

内容

原因

结论

a图

太阳高度>42°

由于折射和地球的形状,彩虹的最高点仰角<0, 其含义是彩虹的最高点位于地平线以下,观察者看不到彩虹

观察者看不到彩虹

b图

太阳高度<42°

在平坦地形中,太阳的角度越低、越接近地平线, 彩虹的最高仰角越大,观察者可以见到更高、更大的彩虹

观察者能看到彩虹,在背向太阳的一侧

由此可见,由于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在一年内的每一天,假设形成彩虹的其他条件都成 立,在平坦地平面上观察者能否看到彩虹还决定于太阳高度角是否小于42°。暑假某日13:00— 14:30,武夷山太阳高度角应远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 项错误;16:00— 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 项正确。

第11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对某一地点而言,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太阳高度角小42°的时间越长,出现可见彩虹的可能性越大。

步骤

方法

内容

选择比较对象

北方与南方

选取比较项目

夏季彩虹出现频率

得出比较结论

夏季,北方比南方太阳高度角小,彩虹出现频率较高

分析解决问题

【考查意图】本题组在提供彩虹形成与可见条件的图文素材基础上,构建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考查了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必备知识,综合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对考生的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要求高。

【参考答案】12.B     13.D     14.D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甲在下班后的18:00--20:00活力最高,故该区最可能为娱乐购物场所,B正确;文化创意、办公教育应在上班时间活力较高,AC错误;高端居住地属于少数消费群体,数量少,人员出入少,活力指数不高,D错误。故选B。

第13题.青少年参与的活动类型较少,工作日周一到周五主要在学校停留时间长,往往住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通勤率较低且出行目的地类型较为单一,昼夜活力较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14题.人口增长速度与地铁影响高低无直接关系,A错误;地铁沿途其它区域人口如果流动频繁、人口容量大,则其活力越高,流动到此区域的可能性就大,对提升此区域的活力影响大,BC错误;人口密度小,说明人口流量小,人口数量少,地铁对其影响较低,D正确。

【考查意图】本题组以N市中心城区城市时间活力模式为素材,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人口的分布及变化等必备知识。综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及批判性思维等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试题取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紧密结合学科内容,从城市居民活动空间透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化进程,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引导考生从微观时空视角关注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及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全面考查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答案】15.C    16.A

【解析】第15题.2013年为第一次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前,沟口空间较大,可容纳的残留物较多,因而冲出量较少,C正确;雨水冲刷作用强,残留物多,径流的搬运能力也强,冲出量大,A错误;河道弯曲程度小的话,山洪畅通,搬运能力强,泥石流携带的泥沙多,冲出量大,B错误;土壤含水量低,不易形成泥石流,D错误。故选C。

第16题.根据左图中的→E指向标以及沟口和公路的位置关系,可知右图中切线由P到Q的走向大致为由西向东的走向,结合右图中不退年份堆积体界线的分布可知切线靠近P(西侧)一侧的界线更稀疏坡度应该更缓,反之切线靠近Q(东侧)一侧更陡,CD错误;据材料三次泥石流爆发沟口冲出量由多到少依次为2019年(11.91万m³)、2013年(11.50万m³)、2020年(11.04万m³),因此堆积体剖面结构图中2019年的堆积量大于2013年和2020年,通过比对AB两幅图,可知A选项更符合推论。故选A。

【考查意图】本题组以某沟谷三次泥石流的冲出量为素材,建构真实的学习探索情境,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发生的成因和危害、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及地貌的观察等必备知识。试题以沟口景观素描图、泥石流堆积体示意图、三次泥石流爆发沟口的冲出量为载体,设置具有梯度和思维量的问题,考查考生信息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模型建构、批判性思维和比较思维等关键能力。

17.【参考答案】A处冬季盛行偏北风,降雨量较少;坡度较陡,枯落物层较薄,保水量较小,雨水流失较多;土壤为砂土,雨水容易下渗;难以达到浸泡法所需浸泡时间长、含水量饱和的条件。

【考查意图】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本试题以森林枯落物的涵养水源功能为切人点构建研学小组的科学探索情境,引导考生通过地理野外考察获得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地理要素调用下渗的有利条件等知识储备以整体性原理进行地理要素联系的综合分析,并通过读图分析验证浸泡法和模拟降雨法这两种实验方法的适用条件,着重考查考生对野外考察和实验这两种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更新了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方式,拓展了地理实践力考查的内容,从而强化了地理学科的人才选拔功能。

18.【参考答案】

(1)数量增加,类型增多,规模扩大,部分工业区、开发区和卫星城融合为新城

(2)生产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就业岗位增多;居住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居住环境改善;消费要素流向郊区,郊区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型购物中心使商家集聚,便于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提高商家经济效益。弊:大型购物中心同类商家集聚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推高店租。

(4)合理布局功能区,保留生态涵养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循环利用废弃物,减轻自然环境压力。

【考查意图】

试题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郊区城镇化进程创设情境,以上海市郊区城镇化进程中要素流动、空间演变、集聚效应和新城规划中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等为素材,考查了城市功能区演变、人口流动的推拉作用、商业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以及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等必备知识。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国家战略,关注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试题突出地理过程分析的考查,要求考生结合区域认知、应用综合思维,全面认识、理解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地理特征形成、演变的规律,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引导考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深度学习、科学备考。同时该试题突出了对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如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和自然环境的调节功能等新增内容,强调回归教材的基础性考查,引导中学地理课程改革。

19.【参考答案】(1)从下往上,剩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表明湖水变浅,再到风成砂层表明湖水变甲处石灰干。岩层顶部海拔比乙处高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处海拔比乙高。(或甲处石灰岩层比乙处薄表明甲处湖相沉积先于乙处结束。)

(2)流水侵蚀,构造活动,使 P处海拔低于河流水

(3)化石:在P处北侧附近沉积地层寻找化石,未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海岸线在P处南侧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古海岸线海拔低于同期 P处海拔沉积特征:在P处北侧附近寻找沉积剖面,未发现海相沉积特征

【考查意图】本试题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地层化石与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历史、内外力作用、海岸地貌等知识试题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古大湖干旱化为背景创建试题情境,聚焦 150 万年以来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盆地干旱化背景下湖泊和河流的演化,基于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展开设问,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递进,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的理解,着重考查考生以地理视角与学养解释过去、服务现在和预测未来的方法与思路,体验地理学科价值,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对地理过程的考查更加全面和深人,创设了科学探索的情境,使考生能够亲身体验,以地理实践力的视角、探究的口吻和开放性的形式,重点考查考生面对实际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突出考查了考生是否具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试题以世界地理为区域背景构建情境,注重开拓考生的国际视野、全球视角。

THE END
0.山洪背景图片山洪背景图片下载山洪背景图片大全全景网整合高端山洪图片库和正版山洪图片素材,拥有大量山洪高清图片,山洪背景图片以及山洪壁纸,免费下载使用高清山洪图片,为您提供一站式全媒体创意解决方案。jvzquC41yy}/s~fplkth0lto1ksbin4ujctiqwl0jvsm
1.山洪灾难图片山洪灾难素材图片大全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山洪灾难图片素材专题,该山洪灾难图片大全提供:山洪灾难高清图片、山洪灾难摄影图、山洪灾难素材等。助您山洪灾难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山洪灾难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jvzquC41o0<:;yne0eun1rrcig5tjjsjqpm{crscp0nuou
2.防汛山洪扇子设计图广告设计广告设计设计图库防汛山洪 扇子图片,防汛山洪 扇子模板下载,知识 抗灾 减灾 汛期时间 汛期,防汛山洪 扇子设计素材,昵图网:图片共享和图片交易中心jvzquC41yy}/pruke0ipo8xjqy565:<365>/j}rn
3.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图片其他海报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图片,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图片免费下载 CDR 广告设计 海报设计 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防御宣传 山洪灾害 山水库工程 自然灾害 山洪防制灾害 山洪灾害宣传 海报设计 广告设计 矢量 cdr 平面广告,图行天下素材网图片编号:20130826007241739618jvzquC41yy}/rqtvqrnpvx3ep1vje855;7=8893jvor
4.恰似山洪恰似山洪图片、恰似山洪高清图片,堆糖精选最新恰似山洪图片大全,一键收藏免费下载。jvzquC41yy}/f~nvcpm/exr1cnhvo8Dkf?>79A=:5;
5.中国山洪灾害图集山洪灾害防洪抗旱减灾小流域灾害防御水利中国政区地图 地理学习图典 水晶版 中国地图 95x66cm 筒装 室内挂图 水晶材质 防水塑料 桌垫 学生用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好评热卖 ¥65 世界分国地图.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15 世界分国地图.尼日尔 尼日利亚 喀麦隆 赤道几内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5 北京城市地图,2.0m × 1.45m,四全覆膜挂图 ¥300 jvzquC41ujuq69<454<30v3{qw€bp7hqo1}teptqfu5eg}fkn197;>:zgfz{|t}3q
6.组图丨雅安天全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航拍搜救现场9月26日,记者从天全县应急指挥部获悉,26日凌晨天全县接报,因大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喇叭河镇一在建工地工棚10余人失联。 经各级全力搜救,已成功搜救出4名失联人员。其中:1人无伤情,2人轻伤,目前已得到全力医疗救治、情绪稳定;1人确认无生命体征。其余失联人员正在全力搜救。 13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往灾害现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39>17:8:5==70jznn
7.图片直击:华坪特大暴雨山洪灾害抢险救灾现场图片直击:华坪特大暴雨山洪灾害抢险救灾现场 16日晚,华坪县矿山救护队到县城地下停车场开展抽水工作。记者王钢/摄 16日,工作人员正在对地下停车场进行抽水处理。记者李豪/摄 9月15日晚至9月16日凌晨,云南省华坪县中心镇范围出现强降雨,田坪村降雨量达到282.4毫米,引发山洪灾害。截至9月16日16时30分,灾害已造成jvzquC41o0qvpvnpi0io1wjyu1i04967/2?.3@4624;96<3ujvsm
8.极端暴雨致陕西宝鸡突发山洪,居民:雨停了,已被有序转移赵丽娟赵丽娟回忆,从昨日下午五六点钟开始,雨下得特别大。昨天晚上,还发生了河水倒灌,今天陆陆续续山洪又下来了。赵丽娟所在的小区离石坝河很近。“山洪引发的泥石流将河道淤满后,直接引起了小区被河水倒灌。” 翡翠城小区河水倒灌严重。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63196691fud/rsegpkxwB9:6;64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