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酝酿好久了,年初就写了《2021年齐齐哈尔建城330年考辨》的草稿,6、7千字一直没有完全写完,存在草稿箱中。齐齐哈尔建城时间到底多久,时至今日,尚有争论。学术问题,一个历史爱好者,本来不想参与其中,怎奈上篇文章《研究齐齐哈尔老照片遇到的疑惑,谁有答案?》,已经写出我的观点:2021年齐齐哈尔建城330周年。
该老师还说上世纪6、7十年代孔庙西门尚存!但从上图看,按魁星楼在齐齐哈尔城的位置,远处树木后的城墙以及图片中阴影位置,此图拍摄地点应该在孔庙西侧,但此时魁星楼西侧只有一个房子了。树木间那道矮墙会是孔庙的西院墙吗?据资料记载,孔庙南北长23丈(约76.67米),东西宽22丈(约73.33米),所以我觉得孔庙此时大部分已经被拆毁了。也就谈不上院子了。
说这些,只是为了证明,谁都不是神仙,记忆都会有错的时候!此言并无人身攻击之意。
毛主席在1956年就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难道和您意见不一样就是无知,就是满清的“NC”?
本人只是齐齐哈尔历史爱好者,研究历史也应当允许末学之人发声吧!齐齐哈尔建城800多年一说我个人是绝对反对的!
2、以金代天会三年(1125年)为齐齐哈尔建城的起始年代,认为梅里斯哈拉古城为金代厖(máng)葛城。以“厖葛城”为齐齐哈尔的建城的起始年代。“厖葛城”后人误写为庞葛城,本文中除引用他人文章,其余一概写成“厖葛城”。下文简称建城八百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术上有争论本是好事,就怕有人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为了结论找依据,本末倒置。近些年,为了所谓“旅游经济”、地方发展而弄出的,例如:曹雪芹的多个故乡、齐天大圣的多个水帘洞、袁崇焕的多个祖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好不热闹。
我们的两个建城时间是否也雷同于此,不得而知呀!百度一下“哈拉古城”,赫然写着:“金代的庞葛城在今天齐齐哈尔境内,有人考证是今梅里斯区雅尔塞乡的哈拉古城遗址。”这已经成定论了,没有利益驱使,谁会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个有待考证的结论呢?
其实历史研究应当遵循的原则,谁都会说。但是实际研究中,也就如同门锁一样,“管得住君子”,其他人就管不住了。当然也不排除有故步自封,听不得他人意见的人。
历史研究应当遵循主要原则:
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①、《大清一统志》(官修,成书于康熙二十五年)“齐齐哈尔城亦曰奇察哈哩城,周百五丈,内外植木为垣,中实以土,门四,周一千步有奇,环城有重壕,广一丈五尺。本嫩江南伯克伊庄地,本朝康熙三十一年建城,取嫩江北达呼哩等所居之庄为名。”(历史资料太多,放到参考文献之后,以免让读者阅读不连贯。)
可见历史资料之多而且详实,齐齐哈尔、卜奎名字已经确切地出现。
2、那么下面再看看记载哈拉古城、“厖葛城”的历史资料。
①、哈拉古城在辽金史里没有记载。可见哈拉古城这一称谓是后人给该城取的名字。据《金史》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载太宗二年闰三月“己丑,乌虎里、迪烈底两部来降。”太宗三年(1125年)二月(阴历)“丁卯,以厖葛城地分授所徙乌虎里、迪烈底二部及契丹民。”
②、据《金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十习古乃传》“以厖葛城地分赐乌虎里、迪烈底二部及契丹人,其未垦者听任力占射。”
遍读《金史》仅此两处出现厖葛城字样,并未提及厖葛城的地理位置、建城时间。只能从乌虎里、迪烈底两个部族的生活范围大致判断,如此笼统的历史资料怎么就能判断哈拉古城就是厖葛城?还是那句话“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据 都含糊其辞了,如何产生这样的论点?哈拉古城怎么就判定就是厖葛城?
二、乌虎里、迪烈底两个部族东迁的地方到底是哪里?
乌虎里、迪烈底是辽、金时期游牧在蒙古东部地区契丹北边的大部族。
乌虎里辽时,居地东接室韦部,西邻迪烈底、蒙古,南与契丹族地相邻,大体上以海勒水(今海拉尔河)为中心,包有额尔古纳河及呼伦湖以东一带地。迪烈底分布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下游南北,西接鞑靼(塔塔儿),东邻乌虎里。以游牧、渔猎为生。
简单说就是乌虎里、迪烈底以前住在海拉尔河为中心,现在呼伦贝尔部分地区、外蒙东部地区。
乌虎里、迪烈底与契丹、辽国多次战斗,才被迫称臣纳贡。而后时而叛变,时而降服,令辽金朝廷十分头痛。辽末生女真(没有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崛起,契丹贵族为了"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制",将留居故地的乌虎里与迪烈底部东迁到乌纳水(也称兀纳水),"以扼北边之冲"。
“厖葛城”就是"以扼北边之冲"之地,那么找到乌纳水,“厖葛城”就在附近,也可以找到了。乌纳水到底是哪里?现在学术界还没有肯定的结论。一说为今嫩江,一说为今斡难河(也称鄂伦河鄂诺河或敖嫩河。是黑龙江上游之一。是蒙古部族的发祥地。)。
"以扼北边之冲",哈拉古城是金国的北边的要冲之地吗?即便乌纳水是嫩江,在金长城遗址两侧,齐齐哈尔境内也有20来座同样的城池,怎么能说哈拉古城就是厖葛城呢?
三.哈拉古城发掘的器物能证明它就是厖葛城吗?
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我个人觉得也适用于历史研究里。
那么好了,哈拉古城发掘的器物以及周围有墓地之类的,只能证明这里有人类活动,怎么证明这里是“厖葛城”?你举的例证没有说服力,不被认可,你的观点当然就不被承认了!
齐齐哈尔泰来县的辽泰州故城(泰来塔子城),泰州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大安七年石刻、辽代龟砚、三足铁锅、大辽行省委差句当印、降魔杵等珍贵文物现藏于省博物馆。其中 ''大安七年石刻'',是迄今为止黑龙江地区出土的唯一有文字的辽代石刻,碑文不仅印证了城外辽塔建于1091年,同时也证实了塔子城为辽代泰州故城,又是公元十一世纪末期,汉族在黑龙江流域大量聚居繁衍的重要历史见证。
金代的蒲峪路故城(克东金城乡古城),据《金史·海陵主》载,蒲峪路于金天德四年(1152年)前建成。另据《金史·地理志》卷二十四的记载:“蒲峪路,国初置万户,海陵例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古城村农民在耕作中曾出土两方铜印,其中1枚印面铸有汉文九叠篆文“蒲峪路印”4个字,与《金史·地理志》记载相符,为金代蒲峪路衙署用官印,这方铜印系确定蒲与路城的有力物证。
看看上述两个城,发现了文字证物,而哈拉古城有吗?如果哈拉古城发现有文字的“厖葛城”物证,无论是官印、砖石、文件都行。我们也就认同哈拉古城是“厖葛城”。无奈,至今没有一件有力物证。
四.“厖葛城”和齐齐哈尔如果是传承关系,500年间为何没有文字记载?
五.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的文件。
再次重复我的结论
从以上齐齐哈尔建城时间的考辩(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建城八百年一方的论据:关于“厖葛城”的文件记载寥寥数语;乌纳水到底是哪里,还有争议;哈拉古城是“厖葛城”的证据不充分;500年间,“厖葛城”与齐齐哈尔有传承,未见只言片语;齐齐哈尔官方已经宣布齐齐哈尔1691年为建城起始时间;按属地历史来算齐齐哈尔的建城时间,泰州故城(泰来塔子城)的建城时间比哈拉古城的建城时间长。
所以,建城八百年一方要证明的东西太多了,还是那句话,谁主张谁举证,在没找到有力证据之前,在此期间你的结论不被承认!
参考资料:
《齐齐哈尔建城史研究论集-纪念建城320周年》,杨优臣主编,民族出版社出版
《齐齐哈尔建城年份终于有定论啦 》作者:张守生
《满洲庞葛古城是什么时候的古城?》,作者:陈志贵
《大金国“庞葛城”里有错字》,作者:刘沛霖
《辽代庞葛城遗址考》,作者:杜春鹏、李丕华,《黑龙江史志》(2004年第4期)
《金朝东北路界壕考——兼论东北路招讨司》,作者:宁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5月,第35卷第3期)
《兀纳水考》,作者:宝音德力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跋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出土的辽大安残刻》,《考古》1960年第8期,作者不详
建城三百年一说的历史资料:
②、《盛京通志•城池》(官修,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城在奉天府东北一千八百余里,亦曰奇察哈哩,内外植松木为墙,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围有一千三百步,门四,城外有郭,用土堡包砌,周围十里,东南北三面各一门,西二门。环城有重壕,广一丈五尺,本嫩江南宿(宿应为衍文,刻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伯克伊庄地。康熙三十年副都统马布岱筑。”
③、《卜奎纪略》(英和著,成书于道光十一年)“康熙三十年于嫩江东卜魁村地方筑成,邻近齐齐哈尔村,即以为各。以总管马布岱授副都统衔暂守此城。”
④、《黑龙江述略•建置》(徐宗亮著,成书于道光十五年)“齐齐哈尔本站名,据今城十五里,站移今城,名亦因之。一名卜奎……内木城建于康熙三十年。”
⑤、《盛京通志•兵防》(官修,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康熙)三十一年建齐齐哈尔 、白都讷二城以科尔沁献之锡伯、卦勒察、达呼尔壮丁万四千有奇分驻二城。”
⑥、《黑龙江外纪》(西清著,成书于嘉庆十五年)“齐齐哈尔内城排木为重垣,实以土,具雉堞之观。四门皆有楼橹,方一千三十步,崇丈八尺。外郭因沙阜高下▦(年久辨认不清的字)以土垡,方十里,东南北各一门、西二门,有大小门之称,康熙三十一年筑。”
⑦、《龙城旧闻》(魏毓兰著,成书于民国八年)“康熙二十三年因征罗刹,于嫩江西去今城十五里之齐齐哈尔屯设火器营参领驻守。三十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同宁古塔将军佟宝议建木城于齐齐哈尔及伯都讷,以树声援。寻以齐齐哈尔与墨尔根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卜奎地,仍以齐齐哈尔名城。”
⑧、以下只具名,不详细引用了。《清史稿•列传》(赵尔巽等著,成书于民国十六年);《黑龙江志稿》(张伯英等著,成书于民国二十一年);《清代七百名人传》(蔡冠洛著,成书于民国二十五年)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