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Q2,剧集市场似乎陷入了“尴尬期”。
一方面,爱、优、腾均有头部精品剧在播,长剧头部演员纷纷“重出江湖”。
爱奇艺迷雾剧场再发力,拿出了孙俪时隔四年的悬疑新剧《乌云之上》;优酷则有姚晨和贾静雯合作的医疗剧《以美之名》,以及段奕宏、杨立新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主演的悬疑新剧《沙尘暴》;腾讯视频请出了12年没有拍电视剧的王宝强,悬疑剧《棋士》可谓是万众期待,而张国立、梅婷主演的生活剧《我的后半生》聚焦老年人相亲掀起热议。
但另一方面,这些被市场公认“收视王者”的演员并未“盘活”整个长剧市场。
截止到4月5日,云合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场占有率排第一的仍然是已经完结的小成本古偶《雁回时》,而猫发财计算的云合有效播放估值,排名第一的《雁回时》集均播放量也仅有2300万,并且还是唯一一部集均破2000万的长剧,头部精品剧的播放量和讨论度均不尽人意。
从市场层面来看,看似活跃的剧集市场其实并不活跃,在豆瓣、微博等社媒平台上,关于“长剧是不是没人看了”的讨论呈现出刷屏趋势。
当孙俪、姚晨、王宝强都盘不活剧集市场,我们国产长剧真的要完蛋了吗?
一潭死水的长剧
2025开年,国产剧市场还是一片形势大好。
爱奇艺的《漂白》刷新迷雾剧场历史最高数据,全平台大爆;腾讯的超级男频IP剧《大奉打更人》长尾突出,《六姊妹》单集收视率破五,登顶CVB电视剧收视之王;芒果的古装剧《国色芳华》聚焦女性成长,拿下芒果TV史冠;优酷也有引起广泛热议的现偶剧《难哄》,创下平台热度最快破万纪录。长视频平台人手最少一部爆剧,为2025年的长剧市场拿下开门红。
但遗憾的是,剧集市场爆款频出的趋势没能延续下去,Q2多部在播剧遇冷,长剧集播前万众期待,播后无人问津,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比如,孙俪时隔四年的新剧《乌云之上》被公认是爱奇艺迷雾剧场的王牌,热门悬疑题材加上“收视女王”的爆剧配置,但目前更新过半,云合日榜仍然仅排第三,市场讨论度持续走低,距离爆款还差得远;国民度超高的王宝强时隔12年再度“下凡”拍电视剧,并亲自担任监制,但即将迎来大结局的《棋士》没能延续X剧场《漫长的季节》的高热度和口碑,存在感越来越弱。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姚晨新剧《以美之名》、段奕宏新剧《沙尘暴》等多部在播剧上。
头部演员的新剧扎堆上线,但长剧依旧冷冷清清,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出了当下国产剧创作的两大问题:
一是没有真正所谓的“扛剧演员”,一部剧好不好看取决于剧情质量,依赖于编剧、导演的创作。
一个典型的例子,孙俪、王宝强、姚晨都有过不少经典代表作,尤其是孙俪深耕剧集领域,已经拿下了视后大满贯,是公认的“爆剧女王”,无论是从演技、路人缘、国民度来看都要远超过陈都灵,但《乌云之上》的市场表现却不及《雁回时》。
自《雁回时》开播以来,观众赞赏最多的其实是导演杨龙的镜头语言、剧情节奏,以及编剧曹笑天的反套路剧情,这也是剧集内容精彩的根本原因。而《乌云之上》目前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孙俪身上,尽管她的演技依旧在线,但剧情质量实在是难以得到观众认可,导致了剧集的市场表现未及预期。
显而易见,将拯救长剧、盘活市场的希望寄托在演员身上是不合适的,因为相比于演员,剧本剧情对剧集最终的呈现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是行业创作力正在不断减弱,主要表现在好剧本的稀缺上,连孙俪、王宝强这些头部演员都拿不到优质剧本了。
以相对较为公平的豆瓣评分来衡量,《棋士》豆瓣评分7.4其实并不算差,但是放在腾讯视频X剧场就着实有点不够看了,《繁城之下》22万观众打出了8.5的高分、《漫长的季节》108万人打出9.4的高分,《棋士》打分人数仅有3万人,热度和口碑在以高质量精品著称的X剧场显然都有些拖后腿了。
《以美知名》的整形医疗题材较为新颖,但豆瓣评分6.8只能算得上无功无过,《乌云之上》虽然还未开分,但评论区已经是一片差评,有望刷新孙俪近十年来主演电视剧最差成绩。
国产剧缺好剧本的问题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根据豆瓣公布的数据,2023年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剧集足足有23部,但到了2024年就迅速锐减至9部,当头部演员都无法拿到优质剧本,优秀编剧稀缺的问题被进一步凸显。
剧集市场目前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平台头部大剧的接连失利,长剧“变天”的步伐似乎在不断加快。
震荡的长剧市场
一个公认的现状是,长剧市场正处在震荡期。
在2024年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柠萌影视的创始人苏晓透露,视频网站播出的剧集有70%都是亏损的,而在2024年底的微博视届大会上,优酷副总裁谢颖同样公布了一组数据,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在50%以上,剧集的完播率只有20-30%。
在长剧难盈利的市场环境之下,长视频平台的日子也愈发不好过,因而最近平台调整内容运营的动作愈发频繁,主要还是围绕着“提质减量”的方向努力。
在“提质”层面,平台开始培养更多新锐导演,鹅厂买股了《雁回时》的杨龙、《九重紫》的曾庆杰,芒果绑定了《国色芳华》的丁梓光,优酷则签约了《边水往事》的导演算,对于优秀创作者的扶持无疑是平台开始追逐高质量内容的一大表现。
而“减量”更是显而易见,一方面是长剧“限集令”卷土重来,在广电总局公示的电视剧项目中,2024年长剧集数已经从高峰时期的单部剧45集下降到28集左右。
具体到平台方面,优酷副总裁谢颖传递出“砍集数”的信号,在今年三月底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龚宇也明确表示“内容时长要更短,集数要更短”,长剧变短已经是无法阻挡的一大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则表现在长剧产量的下滑,在三月底举办的内容创作破局与生长力论坛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透露了一组数据:2014年全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为429部,而到了2023年就只剩下156部,2024年更是大幅下降至115部。
长剧减产同样延续到了2025年,根据德塔文数据统计,截止到3月17日,2025年共有25部剧集开机,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11部。
不能否认,短剧对于长剧内容生态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内容创作逻辑、盈利能力层面确实影响到了长剧的发展,在观众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平台跟随观众审美喜好和娱乐方式做出改变是必要的。但客观来说,精品长剧依然具备的穿越周期的生命力,长视频的叙事能力、艺术表达、文化价值是难以被取代的,平台也不会放弃长剧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