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片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闻乐见,最近《叛逆者》、《悬崖之上》的热映再次掀起谍战片的热潮,今天起就来介绍一些关于真实的谍战,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伪装者》和《叛逆者》等谍战片里,往往会出现特工训练班,少年谍报人员在训练营中接受训练,表现出过人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从著名的军统临澧特训班说起。来了解一下《伪装者》中胡歌和宋轶初识的训练营。
这个班的学生,是否像谍战剧里拍的训练要爬铁丝网、长途拉练、练射击像打筛子一样呢?
其实所有学员都得学习一些特务基本技能,叫《特工常识》。
课程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搞情报,二是搞行动。
搞情报包括:情报、行动、侦察、化装、秘密通讯、毒物使用、爆破、邮电检查等许多特务工作的基本技术。到分科专业训练时,每门课程就更加细致具体了。如学情报专业的,除了情报搜集、编审、研判、分类等之外,还有秘密机关的布置、联络、盯梢(即跟踪)、脱梢以及情报网的分布、传递情报方法等一系列的有关课程。这些学生还要着重学习关于“党派分析”的政治性课程。这是专门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进行污蔑歪曲、颠倒黑白的一项功课,给学生洗脑。
搞行动的范围非常广泛,举凡逮捕、绑票、刑讯、解送、看守、暗杀、纵火、偷盗以及各种各样的破坏等都属于行动工作的范围。
本来爆破也属于行动工作范围内,但技术性较强,也比较危险,所以单独列为一项专业课程。所以谍战剧中动辄打上十多枪的消耗实在“供应不上”。
除了专任与兼任的教官外,戴笠还经常把军统一些大特务临时派到这个训练班去讲上几天的课。
当时去过的有湖南站长李人士,军统第一处处长杨继荣,曾经代理过军统书记长的傅胜兰和李果湛。当时决定派往日寇占领区去工作的大特务,戴笠除叫他们去临时讲几天课外,还允许他们在这个班的女学生当中去选择自己看中了的“工作太太”。以后投敌当了伪杭州市市长的傅胜兰,也是在这个班中选了一个几乎要了他性命的“工作太太”——丁履贞。
军统第一个规模庞大的特务训练班——临澧特别训练班(简称“临训班”)的成立,是有其特殊使命和原因的。
“八一三”上海战事发生后,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为了能在今后的战争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的情报战,军统拟举办一个大规模特务训练班,随着国军的节节败退,训练班的地点也是一退再退。
一九三八年一月间,筹备在长沙紧锣密鼓地进行。戴笠遴选不少曾经留学苏联克格勃(但是叫格别乌)的人员作为骨干参与筹建。
由于日机经常空袭长沙,所以最终选址湖南常德临澧县的县立中学校为班址。
戴笠派军统大将余乐醒(《伪装者》中那个麻辣教官的部分原型)负责。
筹备处一成立,军统人事科即通令所有外勤各省省站组,转令所有特务介绍可靠亲友前往受训。条件是思想可靠,身家“清白”,不分性别,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实际并未严格执行),初中以上程度,身体健康无显著特征和暗疾,若有已参加军统工作的内外勤人员愿意参加受训者亦可调训(这些人在学生中起到了考核监督作用)。通令中还规定各地选送的学生,应由各省站组负责人先行考核,以防异党分子混入。如学生将来出了问题,原选送或保送(工作人员调训称为保送)单位要负连坐责任。
这批学生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前后由郑州赴湖南时,不少河南籍的都悄悄走了,上车时只剩下八百多人。这批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高中毕业,也有高小程度。但是当时最看重的是思想。
临治特训班开学时,总数虽有一千一百多人,但是女生比例特别少,不到十分之一。后来戴笠又把胡宗南在长沙用中央军校七分校名义招收的女生六十多名全部划进了特训班。
因为不能公开招生,特务们想方设法各方面去拉,并规定学生也可以介绍学生,以便增加入学人数,结果这个班中便出现不少夫妻同学,甚至母女同学的现象。
看来还真有不少人糊里糊涂被骗上贼船的啊!
临澧特别训练班开学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愿意参加军统特务组织。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从郑州送来,都是失学失业的流亡青年,大多无家可归,来到湖南更是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虽然有不少想退学,但不敢说出来。其中少数学生是特务介绍来的,事先已知道,当然没有问题。等到戴笠向胡宗南要来在长沙招考的几十名中央军校七分校的女生时,这些人一到临澧,知道这个班的性质,便有大半要求仍旧回到七分校去。她们提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们是为了参加抗日才投笔从戎的,不愿当特务。这让特务教员很头痛,好不容易他们忙了一整天,才勉强把这些人的情绪暂时安定下来。
戴笠从临澧特别训练班取得经验教训后,便规定在以后的各个训练班开学时,先得让学生办好参加军统特务组织的手续。因为不少学生是被骗或被迫去到这种训练班的,当他们听说将来要去干那些杀人放火和逮捕绑票的勾当时,既害怕又悔恨,纷纷要求退学,先在他们脖子上套着锁链,就可予以制裁了。
戴笠虽然只去过临澧特训班视察几次,但是他对于这些学员和教官的喜爱和重视却是不言而喻的。为此这个班的学生在训练期间的待遇,每月是十二元,伙食费一般吃到三四元,还有八九块钱作零用。衣服是灰布军装。毕业后,一般是按少尉待遇支薪,都是四十元,但提升很快。
于是在吓唬、许愿、利诱的手段下,学生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这个班正式成立是在一九三八年二月,从长沙筹备处迁到临澧奎星楼县立中学,正式开课是三月间。
这个班从成立到结束,戴笠虽然只去过两次,但这个班的一切重要人事和课程都是他亲自决定的。
戴笠是名义上的班主任。副主任一职,在开始和结束时是由余乐醒担任。
班本部下设一个会计室,一个医务室,另有总务处负责庶务、教务处负责教学。
总队部下设两个大队和一个直属女生中队。每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除设队长外还都设有政治指导员。
进行分队专业训练的选择标准是:凡高中以上程度而又较为聪明机警的学生均选入情报队受训;身体强健、学识稍差却胆大勇敢的选入行动队;对军事学术有点基础的选入谍参队,其余学识较差的选人军事队学打游击。女生则分别按各人具体情况选入情报队与行动队。七月间又设置了电讯、会计两个专业,大部分女生被选去学习这两个专业。
临澧特别训练班的学生,在训练中,便有部分学生调出分配工作。戴笠对这为期一年的训练时间,感到太长,曾一再指示希望将时间缩短一些,而且迫不急待经常亲自电令挑选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前分派工作,不等到毕业便先行使用。
一九三八年夏天,除把原来是军统特务送来受训的学员先调去不少外,还命令一次提前选派女生徐寄鸿等三十人,去江西胡某所主持的针对共产党的“战地团”工作。
另外,临训班曾挑选男女学生一百名,送往武汉参加保卫武汉的工作。
一九三八年秋天,临训班又先后在第五、第六两个军事队中挑选了一百多名没毕业的学生送去东南,到军统所掌握的忠义救国军去工作。
所以临训班的学生等到冬天毕业时,实际上只有七百多人了。接受了十个月左右的训练,大部分学员分配到西南后方工作,其中以军统局和四川省最多,也有极少数的留下作为第二期的干部。
戴笠对这批毕业学生特别喜爱,派到军统局局本部去的几十名都经他亲自挑选,并且很快都得到他的重用。军统局各处、室、组、区等单位中,无不临训班的学员,很多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由于这批青年近卫军的横空出世,不少军统“老人”在背后议论“非澧(礼)勿视,非澧(礼)勿用”。
临澧特训班的成功,使得戴笠又先后在贵州的黔阳和兰州办过两次培训班。又在江西息烽连办特训三期班,在军统内部无形中形成了训练班毕业生势力圈。势力圈中,由于临训班学生(包括一大部分黔阳班学生)资格比较老,所以受到了更多的重用。
而这批受训生中也确实涌现了不少为抗日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这些,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