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尔冬升导演,陈宝国、马苏、阿云嘎等主演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全国公映。影片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紧要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大约3000个来自南方城市的孤儿接到大草原。淳朴善良的牧民们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养育了这些孤儿,成就了一段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佳话。
严谨的态度 扎实的创作
擅长现实题材的导演尔冬升,继《我是路人甲》之后,再次将镜头对准生活中的平凡个体。“这是一部非常难拍的电影。”尔冬升表示,在拍摄前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自己的创作习惯,这次也不例外。2019年影片筹备期,他翻看了海量的纪录片和文本、影像资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三千多个孩子就有三千多个故事。”
但毕竟经过60余年,人物原型对童年大多只留下片段式的回忆。为此,尔冬升走访多位当年的孤儿和牧民,从他们的回忆中提取动人的片段。与此同时,他还专门请教民族专家、历史顾问,在片中还原诸多细节,例如当时对收养家庭的资格审查、对孩子意愿的考虑等等,力图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创作来完成影片。
“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很难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完全呈现。”尔冬升透露,这次拍摄素材众多,剪辑时间很长,过程中不断微调,最后电影呈现的感觉并非事先设计。影片前半段平稳铺垫,但导演埋了各种伏笔,结尾反转更具冲击力。“为了体现细腻的情感,我们设计了一些留白,让观众产生联想;前面的铺垫,让观众的情绪在结尾最后一刻释放。”
演员化身“草原人”
演员阿云嘎是内蒙古人,他在片中饰演“阿爸伊德尔”。为了表现角色身上兼具父亲和军人身份的特质,他以自己的姨父做参照,演出了一个父亲的隐忍。演员王锵与丁程鑫也都从零开始学习骑马,全身心融入角色。影片还起用了很多非职业的内蒙古演员,“片中饰演百岁老额吉的奶奶,以及结婚场景里的牧民,表演都特别真实。”尔冬升说。
“我最困难的一部戏”
该片于2021年4月在横店开机,同年5月转场内蒙古实景拍摄,前后历时近4个月。
筹备拍摄时,为了把真实的草原风情呈现在观众眼前,导演组冒着-20℃的严寒在呼和浩特、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及周边地区勘景。“这可能是我从影以来,制作过程最困难、最复杂的一部戏,光是勘景工作就是一项巨大工程,因为草原气候多变,冬天看过的景,到了春天变得完全不一样;原本适合拍摄的场地,在下过一场雨后也会变得不适合拍摄。”
进入拍摄,剧组大部分时间驻扎乌拉盖草原,辗转各个场景。场景之间距离遥远,动辄100公里开外,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草原的自然环境是“不确定因素”,拍摄中不仅有变幻莫测的天气,还有随时起随时停的风沙,剧组也开启了与大自然的“斗智斗勇”:时刻掌握天气变化,盯紧日出日落时间,保证拍摄进度。
尔冬升笑言,该片集齐了拍摄难度的“三座大山”,除了天气,还要调教各种动物及众多孩子配合拍摄。片中动物数量众多,除了牛、羊、马、骆驼,还有野性难驯的狼。杜思珩曾在草原上遭遇狼群的戏份,是用真狼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