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2025年上半年涌现的众多悬疑网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那部体量与声量都不算庞大的《沙尘暴》。即便剧集热播期已经结束,西风卷沙、黄沙漫天的画面似乎仍然在我眼前飘荡,久久不能消散。
之所以《沙尘暴》值得在热播后重新回顾,不仅因为其剧情的完成度在国产剧中难得一见,更因为它在情节、主题、风格和人物四个方面达到了令人钦佩的统一。这部剧的故事从2012年的一宗旧案重审开始。八年前,在西北库鲁县的供热站锅炉里,发现了烧焦的尸体。看似简单的案件,嫌疑人只有三人:丁宝元、刘三成及其徒弟王良。后两人能提供不在场证明,嫌疑便迅速锁定了丁宝元,他也很快承认了故意杀人(误杀)的罪行。案件处理得干脆利落,仿佛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八年后,被判死缓的丁宝元在狱中翻供。此时,中国的法治观念已逐渐趋向“疑罪从无”。刑警罗英伟来到泺车乡,找到了曾参与办案的陈江河——这位当年因师父变植物人而心怀愧疚的刑警,选择辞职调离。如今,旧案主犯翻供,物证人证的缺失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陈江河不得不重新回到库鲁,配合调查。
接下来的剧情按理应该是罗英伟依据现代刑侦理念来纠正一切,但《沙尘暴》却选择了与之相反的路径。尽管罗英伟的取证推理严谨,进展却不尽如人意。相反,陈江河熟悉库鲁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凭借着日常的观察和对当地的了解,他的办案方法非常独特且有效。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剧集的创新和深度:这不仅是一宗复杂案件的破解,更是展现了一个独特社会生态的全貌。
库鲁的环境非常逼真:风沙肆虐、缺水、贫瘠,县城几乎被榨干。男性粗犷且贫困,女性渴望逃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所有行为都显得简朴而直接,没有复杂的社会互动和阴谋,甚至谎言也直截了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剧中的许多人物行为显得既合理又荒诞。例如,丁宝元为何一夜暴富?一辆载着他所有亲友的婚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所有人无一生还,丁宝元继承了整个家族的财产——这一因果关系到底是巧合,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相对而言,丁宝元入狱后,刘三成为何会突然将徒弟王良收为义子?陈江河的师父又为何对刘家宴席的消息异常敏感,冒着即将到来的沙尘暴也要去赴宴?在这个环境下,一顿酒席似乎是所有人聚集的契机,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种风格不禁让我联想到美剧《冰血暴》。在该剧中,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某个窝里横的中年男子如何一步步被职业杀手拖入杀人案件,动机并不完全明了。编剧并未过多解释人物行为的动机,而是更多地通过氛围的营造和心理的深挖,来讲述故事。在漫天风雪的背景下,剧情逐渐展开,给人一种令人压抑的寒冷和紧张感。
《沙尘暴》中也呈现了类似的情绪:刘盈盈的角色从逆来顺受到最后的果断杀伐。编剧巧妙地设置了一个类似《冰血暴》的转折点:刘盈盈的女儿患白血病,只有通过骨髓配型才能治愈。她反复请求弟弟刘大福去配,却始终遭到拒绝。弟弟的理由虽然充满理性,但姐姐的愤怒却让人深切共鸣:为了弟弟,她付出了所有,而他却连一丝丝关心都不给,这份执念最终摧毁了她对弟弟的最后一丝亲情。
《沙尘暴》不仅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表现出色,还在节奏与风格的统一上达到了难得的完整性。在同一时期播出的《黄雀》、《棋士》和《借命而生》中,我能感受到剧风冲突和逻辑硬伤,而在《沙尘暴》中,这样的问题则极少出现。即便是剧中的隐喻和象征,也都显得精致简洁,与沙尘暴的环境相得益彰。
最终,这部剧在演员表现上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张佳宁饰演的刘盈盈。她的角色弧光得到了足够的展开,从最初的柔弱到最后的黑化,她通过细腻的演技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如果要说遗憾,《沙尘暴》在某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若结局对王良的处理更加黑暗一些,拍摄手法更具创意,关键台词更加犀利,反讽更为深刻,那么它或许会比《冰血暴》更具冲击力。这种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