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杨**(实名认证)
IP属地:云南
下载本文档
冰封南国:寒潮下的阻击战(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寒潮)【教学分析】1、课标分析:运用资料,说明寒潮灾害的成因,了解其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作为行为条件:明确教学需依托寒潮路径图、天气统计数据、寒潮案例等资料,通过直观呈现与逻辑拆解,帮助学生搭建“成因—分布—危害—防治”的完整认知框架。2)说明、了解作为行为动词:“说明”要求学生能清晰阐述寒潮的形成机制,精准梳理冷空气活动与环流、地形、水汽等要素的关联;“了解”要求学生掌握避灾的实用技能与防灾的多元手段。3)寒潮灾害的成因及避灾、防灾措施作为认知内容:系统讲解寒潮的核心成因,介绍避灾技巧与防灾手段,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寒潮灾害的相处之道,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2、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分析:本节隶属于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寒潮,是在“大气环流”“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应用,聚焦气象灾害中影响范围广、与生活关联紧密的寒潮。作为气象灾害的典型案例,其“成因—分布—危害—防治”的知识逻辑,为后续学习其他自然灾害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范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核心,围绕寒潮的概念、标准、成因、路径、危害及防治展开,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师应通过案例探究、图表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寒潮的“功”与“过”,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高一学生已系统学习大气环流、水循环相关知识,为理解寒潮的形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新闻报道等渠道,对寒潮带来的降温、雨雪天气有直观的感性认知,尤其是南方地区偶尔出现的冻雨、暴雪灾害,能快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学习积极性。2)学习障碍分析:高一学生抽象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仍在提升阶段,对寒潮标准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等知识点理解易存在困惑。此外,学生对寒潮防灾措施的认知多停留在“添衣保暖”的表层,缺乏系统性梳理,需要通过案例探究、情境模拟等活动深化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掌握寒潮的概念、判断标准及形成机制,能解释我国各地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理解寒潮的发源地、移动路径及时空分布规律,能结合案例分析地形、水汽等因素对灾害强度的影响。知晓寒潮带来的直接与次生危害,掌握科学的防寒、避灾及防灾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观察寒潮路径图等资料,提升案例解读和图表分析能力;借助小组讨论探究寒潮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锻炼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构建“成因—分布—危害—防治”的灾害研究思维框架。(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寒潮灾害的突发性与破坏性,增强防灾减灾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辩证看待寒潮的影响,理解人类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手段应对灾害的重要性,深化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培养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寒潮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规律及主要危害教学难点:理解寒潮标准的地域差异及地形对寒潮影响的阻挡与加剧作用【教学策略】设计理念:以寒潮典型案例(如湖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线索,串联“概念—成因—分布—危害—防治”知识体系,契合学生认知规律;衔接大气环流、冷锋等旧知,强化知识关联性;通过图表分析、小组探究等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融入辩证视角看待寒潮的“功”与“过”,深化人地协调观,实现“学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模拟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导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古代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但在如今,雪景下有时会藏着,冻雨压断电线,水管结冰停水,部分高速封闭、农作物冻伤。提问:这股“速冻”灾害是什么?它为何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寒潮的真面目。观看资料,直观感受寒潮灾害的威力;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教师问题,回忆自身经历的寒潮天气,激发探究兴趣。新课讲授破解寒潮——寒潮概念与成因【活动】阅读教材104页,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找同学回答)什么是寒潮?寒潮发生时会带来哪些天气?是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叫寒潮?(不是)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C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C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寒”迹可循——寒潮的时空分布特点【活动】读图侵入我国的寒潮起源于什么地区?路径是什么?(北冰洋的深厚寒冷空气,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北半球中高纬度)(中图版活动内容)为什么这些地区能成为寒潮的源地总结讲授:在我国,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图6.9)。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智防寒威:危害与防治结合案例思考:寒潮危害有何特点?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图6.7);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面对此类灾害,我们有哪些应对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做好农作物、牲畜的防寒防防冻准备工作;培育和推广耐寒品种;船只及时回港;在道路上撒盐……【辩证思考】寒潮“罪恶多端”,是否“一无是处”?阅读教材,精准提炼寒潮的定义和天气特征;辨析“冷空气”与“寒潮”的差异,理解寒潮的判断标准。观察寒潮路径图,标注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及三条入侵路径;小组讨论源地形成寒潮的自然条件。结合案例,梳理寒潮对农业、交通、基础设施的危害分组列举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