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年间。大西北河西走廊的千里古丝绸之路上。一队驼帮在狼群的盯视下,迆逦行走在空旷无人的千里沙漠戈壁间。骆驼的膻味,挑逗得狼群磨牙不已,躁动不安。
★狼群盯上了驼队
驼铃叮咚,随风传来,悠扬悦耳。但是现在倾听驼铃的并非文人雅士,而是一群瘦骨嶙峋、饥肠辘辘的沙漠狼。
倾听片刻,狼王带头登上了最大的沙山。狼眼远眺,斜阳之下,一队驼帮拖着长长的影子在沙海中蜿蜒西去。
狼王观察片刻,没有尾随驼帮,而是斜刺里向着驼帮的前方的驼路插去。后边的十几条狼无声地跟随着狼王向前猛窜。狼队之后泛起一阵低矮的沙尘。
驼队行路缓慢。如果路途顺利,每日可行60-70里。
狼王侧耳倾听着。单凭驼铃叮咚鸣响的频率,它就可判断出这支驼队的行路速度。它算定驼队到达前边的沙洼,还需半个时辰。
狼王眯起眼,开始琢磨着猎捕的战术:是围猎最后一峰骆驼呢,还是挑选最弱的一峰围猎呢?总之,吃柿子必挑软的捏。
★驼铃,是驼帮的平安符
这是常年行走在河西走廊中若干驼队中的一支。驼队不算大,只有5个“链子”,每链11峰骆驼。“链子”,就是后边10峰骆驼的缰绳,依次拴在前边骆驼的驼鞍上形成驼链。这样可以避免沙漠中长途行走丢失骆驼。
每一链子中打头的骆驼都驮着毡房,脖子上挂着一盏最响亮的咚铃。
咚铃是用铁铸的驼铃,体积稍长大,随着峰驼一步一响,“咚啷、咚啷”的声音浑厚而响亮,可以让一链驼队的最后一峰骆驼都能听得见。听得见头驼的咚铃声,即便是漆黑的夜晚,尾驼也不会迷路。
每链子的最后一峰骆驼谓之尾驼。尾驼驮的是吃食、水以及生火用的干牛粪,与头驼形成了“前房后食”的驼帮规矩。
尾驼的脖子上吊的是叮铃。叮铃是黄铜铸造,声音“叮铃、叮铃”,清脆悦耳,穿透力强,与咚铃的雄浑之音形成鲜明对比。头驼上的老锅庄(驼队有经验的领导者)无须回头,就能听到叮铃的脆响,因而不必担心尾驼掉队或者丢失。
驼队清一色的壮年骟驼(阉割后的公驼),每驼驮载300-400斤货物。长途驼帮,没有敢用公驼的。因为公驼性格暴躁,一旦到了发情期就会昂昂叫唤,引来沙漠狼和匪徒。
★规矩:舍尾保队
此时,狼王死钉钉地审视着越来越近的驼队从不远处的前方叮咚走过。5链子一共55峰骆驼,外加1头驼和4游动的给养驼,一共60峰骆驼,9个人。除了头驼,其余4峰游动驼的机动性极强,不好攻击。那么只有尾驼了。它终于下定了决心:围猎第5链子的最后一峰尾驼。
狼王令发,3只狼立即分别扑向后边的3峰游动驼。操控游动驼的驼夫为了保护驼队中的链子驼,急忙奋力抵抗饿狼。
此时,另一只狼已经趁机窜上第5支链子驼队的倒数第二峰骆驼的驼鞍。那里系着最后一峰尾驼的缰绳。它必须快速弄断尾驼的缰绳。
然而,缰绳是驼毛搓成的,一时半会咬不断。而饿狼在背,吓得倒数第二的骆驼不断地左拐右跑,可惜拴在前驮鞍上的缰绳十分结实,挣不断。它只好惊恐地不断地跑动。
尾驼此时也发现了饿狼的企图,因此也拼命地左跑右拐起来。无奈其他十几只狼已经呈半月形包围圈,从后边兜了上来。尾驼便更加挣命左右窜动。
此时,身在驼队前边的老锅庄已经听到后队混乱而急骤的驼铃声,接着很快就获得了“狼劫尾驼”的报告。他问:多少狼?回答:不会少于20只。老锅庄口中嘶啦一声,立即发令:割断尾驼缰绳,舍尾保队!驼帮一刻不停,加速前行。
两名游动驼的驼夫驱动各自的游动驼,扭头冲向第5链子的尾驼。正在倒数第二驼驼背上继续咬缰绳的饿狼看到形势不利,慌忙跳下驼背,逃之夭夭。
游动驼夫驱驼向前,一刀斩断驼毛缰绳。尾驼获得自由,为逃避后边狼群的攻击,立即向着旁边无狼处逃窜。
尾驼不知这是狼王的欲擒故纵之计,待它窜入空地后,立即遭遇了狼群的合围。它想重新冲回驼帮时,驼队已经快速远去,而且狼群岂能放它逃走!
★老锅庄躲沙尘暴秘诀
千里戈壁,一片叮叮咚咚的驼铃骤响。这是急行的驼队的标志性动静。这动静昭示着出现了三种情况:第一,避狼。第二,避匪。第三,避沙(沙尘暴)。
刚刚急行了一阵的驼队渐渐慢了下来。老锅庄眺望了一眼西北方,浓重的眉峰又皱成了疙瘩:沙尘暴即将来临,只是不知道是大暴还是小暴,是短时暴还是长时暴。现在大西北推来一片混沌的沙墙,倒是很像大暴的气势。
他果断地对着后队发令:紧走几步,前右方沙海子避沙!
天色突暗,风声突响。驼帮快速路过一座巨大的沙山。游动驼坚持要在大沙丘下躲避沙尘暴。老锅庄抬头看一下天高喝:快走,不得停留!他的头驼不停,后边的驼队谁敢停下。
半个小时后,驼队来到一片风口边缘的低沙丘下。老锅庄命令:驻驼,结避沙阵。不准卸驮!
58峰骆驼纷纷带着驮子卧倒在小沙丘之后。沙暴转瞬而至,吼声若雷,大风移沙填海。但驼帮没想到是短暴而且是大沙暴。
尘埃落定,大家看一眼方才想躲沙暴的大沙山,仿佛更加高大,但沙山前的背风处的沙洼早已填平,怕有三四米高。驼夫们立即咋舌:幸亏方才没有躲避此处!
老锅庄说,小沙暴可以躲避在大沙山之下。但是遇到大沙暴,千万不可躲避于大沙山下,那会被沙海深埋。
至于风口边的小沙丘地带,只要经受住风吹,便不会遭遇沙埋,因为风口会带走飞沙。
★一驼被狼咬,驼队日行80里
风停沙住,再次清点驼队,除去被狼群吃掉的尾驼,59峰骆驼一峰不少。
老锅庄判断,此时被狼围的尾驼早已被狼群吞噬,于是命令四峰游动驼立即返回狼群围猎尾驼处收回驮子上的物资。四驼一阵疾驰,那里果然不见了半只狼的踪影,只有驮架子突兀地暴露在沙海中。骆驼的白骨如同被煮过一样干净。
驼夫把驮架上的货物搬回,立即向老锅庄报告情况。
老锅庄判断:尾驼体重至少600斤,抛去蹄骨粪便,至少450斤,但却被吃得渣也不剩,说明狼群超过20只。
老锅庄忽然一拍脑袋:不好!狼群没吃饱,可能还会找我们的麻烦。正巧,此时有赶驼人报告:第4链子的后三号驼屁股少了一块肉,恐怕是沙尘暴来时被狼掏了!
老锅庄察看那峰骆驼的伤口,果然是饿狼撕开的肉洞,急忙命令驼夫赶快用花椒水为伤口消毒,然后涂上酥油,防止感染。全队立即冒夜前进。
这一天一夜,驼队破天荒地行走80里,还遭遇了一次狼围,一次沙尘暴!
★沙漠歇脚,构筑驼城
所幸一夜无事,狼竟然没有追来。
旭日东升不久,沙漠中气温升高。骆驼疲乏地眯起眼睛,沉重的驼蹄蹚出一条条沙沟。牵驼人虽然练就了走着路睡觉的功夫,但是毕竟是走了一天一夜,又经历了两次风险,因此,人驼都严重疲乏了,牵驼人经常睏摔在驼路上。
老锅庄立即下令:搭帐卸驮。驼夫们立即把货物卸下,保留着驼鞍。一方面是方便休息好后货物重新上架。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疲乏的骆驼不能立即卸鞍,必须防止汗湿的骆驼受风。因为骆驼一旦受风,便难以载重,严重者性命不保。
所以,歇夏的骆驼有的要带十天半月的空鞍,以便保健。
沙漠中,每一个驼队歇驼时都要构筑驼城——即把货物卸在中间,卸货的骆驼脑袋朝外组成一个圆圈,护卫着驼夫和货物,此即谓之“驼城”。
★狼群追来,蓝焰求援
早饭未吃完,忽然周围狼嚎声声,外围的骆驼呼隆隆全部快速站起来,昂头看向远方。
老锅庄侧耳细听后说:是原先那个狼群追来了。他再听听又说:这个狼群更大!弟兄们看好骆驼,准备打狼。说罢从驮包中取出三个二踢脚样的大爆竹,每隔五分钟点燃一个。
砰、砰、砰!三声爆竹陆续飞向高空爆响。爆响之后爆成一片深蓝色的烟雾十分显眼。这是报警炮仗。蓝焰是狼警,紫焰是匪警。这种驼帮的求救信号犹如古代烽火台上的狼烟。
行走在沙漠附近的驼帮或者附近的骆驼驿站,一旦发现附近有求援信号升起,都会立即赶赴救援,救援途中都要提前释放信号:挺住!我们即刻就到。
此刻,狼王正率领狼群朝着老锅庄的驼队猛冲过来。
忽然天空升起的报警信号惊得狼王刹住了脚步。踌躇片刻后它又勇猛前进,但是,老锅庄和驼夫们率领59峰骆驼的驼城防御能力超出了它的认知。它三攻不胜,便急躁起来。
正当狼王要来个十面包围,重点突破的战术时,周边响应的支援信号越来越多。驼蹄和马蹄踏地的震动以及隐隐如雷的呐喊声越来越近。
狼王无奈,只好长嚎一声:撤!(作者简介:王天祥,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一千余篇。)
(特别说明:此文配图选自网络。若侵权通知即删。谢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